营造高品质教育生态全面提升教育品位——下城区教育特色品牌年建设的体会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特级教师郑宏尖一、对教育特色品牌相关概念的理解与特色品牌相关的,我们经常挂在嘴边,有这么一些词:特色、品牌、品质、品位、特色品牌、品牌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学校品牌、品牌学校等等。这些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相互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我们开展特色品牌年建设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也牵涉到特色品牌建设的定位和方向性问题。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独具特点。什么是品牌?品牌是个商业名称,它指的是一个商品的牌子。在人们通常的概念中,一个品牌产品,通常是有质量保证的商品。而品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质量。品位,则可以理解为品质、价值,它比品质的内涵更丰富。杭州现在在倡导“生活品质之城”。这里的“生活品质”,我个人认为,可以解读为“有品质的生活”,也就是有较高质量保证的、有品位的生活。以此类推,我们追求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就是追求教育品质、教育品位,就是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这也是教育工作的本质所在。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推进特色品牌年建设活动,既是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我个人理解,特色,是品牌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教育品牌必须是与众不同的,必须是有自己特色的;另一方面,特色又是教育品牌的具体呈现方式,也就是说,品牌是通过特色来体现的。一个优秀的教育品牌,本身就是特色资源的聚集。因此,从层次上看,特色是品牌的初级阶段,品牌是特色的聚集、提炼和升华,是特色的高级形式。在此,特别强调,不能把特色简单地等同于品牌。我们之所以称“特色品牌”而不称之为“品牌特色”,这是与“特色品牌年建设”的定位密切相关的。我们所说的特色品牌建设,是一种基于特色的品牌建设。在这里“特色”“品牌”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以“特色”修饰“品牌”。通过特色品牌建设,引导大家追求教育的特色,进而形成教育的品牌,从而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的竞争力。这是一种有特色、有品位、有品牌的教育,以达到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促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思考。按照周局的概括,我们开展特色品牌年建设的定位,可以表述为“品质下城,品牌教育”。即通过打造教育品牌,来全面提升教育品质,为把下城打造成“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教育的品牌是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教育组织(单位)名称中的社会认可程度,它包含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维度。知名度指教育组织(单位)的名气,它反映教育组织(单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美誉度指公众对教育组织(单位)的认可程度,也就是在公众中的口碑和名声,它反映教育组织(单位)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品牌的特有属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校(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二是鲜明的办学特色。校(园)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时代发展为取向,个性化地贯彻教育方针,在整体性、基础性中营造出的一种区别于他校(园)的教育教学特色。三是浓厚的研究氛围。品牌校(园)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从校(园)实际出发确定科研课题,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出科研成果与推动实际工作、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等有机结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众多的名师、名学生。品牌校(园),名师荟萃,有一批在全国、在本地区或在本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品牌校(园),有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教育品牌的效应主要表现在:(1)聚合效应。教育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能极大地提升教育的形象,增强教职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教育对社会的吸引力,对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重要的聚合作用。(2)质量效应。教育品牌能增强家长、政府、社会公众对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认同感,使教育处在“美丽的光环下”,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激励效应。教育品牌能鼓舞人心,振奋精神,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斗。(4)辐射效应。教育品牌能拉动整个教育大发展,提升地区形象。二、特色品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教育品牌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企业品牌的外显指标就是指某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而教育品牌的外显在于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因此,真正符合教育本性的教育品牌,应该具有鲜明的价值观、鲜明的育人立场和明确的道德目标,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均衡发展。一所好的品牌学校,应该是能培养出具有好的品德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较为宽阔的知识面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有积极的、比较灵活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学生的学校,应该是那些能培养出性格开朗、能与他人合作的学生的学校,是那些培养的学生在10年、20年之后依然能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学校。因此,能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任何一个教育品牌的根本价值所在。这也是我们挖掘、提炼、培育教育品牌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在特色品牌建设中,我们要防止两大误区:一是为特色而特色。就是不顾学校的实际,甚至弃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而不顾,片面追求特色(如,不抓质量,强化某种训练,如某种球类,结果是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甚至阻碍学生发展)。因此,追求办学特色应该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础上的特色,是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二是把特色和培养学生特长混淆起来。有的校长认为,全面发展+特长=特色。为了办成特色学校,于是纷纷办起钢琴班、舞蹈班、美术班,但是如果每所学校都办起这些班,那你又什么特色可言呢?关键是缺少文化提炼,要把特色建设与你特有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二)教育品牌应追求多样化在这里,“多样化”可以理解为层次性和多样性。从层次上看,教育品牌既有教育局层面的,也有学校层面的;既有学校管理层面的,又有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教育层面的又可以细分为许多方面,例如,我们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如“三单”培训模式、“主粮+杂粮”的培训知识体系、“名师共享”制度、梯级名师培养、初中教育高地、托幼一体化工程、幼儿办学“零无证”、亲子乐园、市民大课堂、志愿者银行、学习型组织、嫁接办学、联盟办学、移植办学、督评“一室两中心”、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师生运动会、“携手1+6”系列活动等,都已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我们的教育品牌项目。但是,局的层面上,教育品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教育价值、教育精神的概括。这也是我们特色品牌年建设的重点之一,这也是我区有别其他地区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区别所在。从学校层面上看,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每个学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因校而异,沿着建设特色品牌的方向,做不断的、长期的努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条件尚不成熟的学校,可以确立某个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然后逐步把这种特色发展成为一种办学优势,最终而成为教育品牌。在特色品牌建设过程,我们既不能把学校品牌单一化,也不能把学校品牌凝固化,而应该倡导各具特色,百花齐放。这也是教育生态观的具体体现。学校层面和教育局层面的特色品牌如何贯通?关键是教育理念、教育价值、教育精神的一致上。(三)特色品牌建设需要一流的校长和教师看一所学校是否有名气,关键看是否有一位有名的校长和一批有名的教师,尤其是一批有名的教师。例如,北大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蔡元培,是因为有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名流,也正是这些社会精英造就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特色品牌建设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它的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或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异,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它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校长对教学目标的选择,教育的价值取向、个人阅历和教育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的最关键因素。校长的品牌特质主要体现人文精神、交际能力、管理水平、学术专业上的成就等方面。特色品牌建设首先取决于校长的领导能力,其核心是校长的思想力,包括体察力、生成力、学习力、展示力、创新力等。要重视教师的个性发挥。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没有一大批有特色、有教学个性的教师,那怎么谈得上有特色品牌的学校。也只有有特色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生动活泼、有生命质量的学生。要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和“名师共享”。要将品牌教师建设与梯级教师培养有机结合。(四)特色品牌建设呼唤教育文化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真正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因素,说到底还是学校的文化个性。北大、哈佛的校长经常换,教师也经常换,学生也经常换,但是学校的精神却是永恒的。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学风、教风等要素构成了学校特色的根基。所以我们说今年的特色品牌年建设是去年教育文化年建设的延续,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两者在目标的指向上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五)特色品牌建设需要漫长的创建过程特色品牌建设是一种方向,是一种发展战略,是一个持续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大凡有特色的品牌学校,往往是几任校长有继承性地持续打造,长期努力的结果。换一轮校长就更换一个特色,甚至一任校长就更换几个特色项目,以显示教育创新,这往往建不成特色品牌学校。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特色创新是要提倡的,要善于挖掘特色项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形成体系。下城教育这些年的发展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专家建议系统化。当然,特色品牌建设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不能开展特色品牌建设年活动。开展特色品牌建设年活动,是为了营造特色品牌建设的氛围,是为了增强品牌意识,是对现有特色的总结提炼,以尽快形成品牌;也是对未来品牌的规划。因此,这项工作不仅对局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六)特色品牌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色品牌建设不能仅靠外延扩张和数量、规模取胜,更不能靠人为宣传、包装取胜,而是要靠用心做教育,做出内涵、做出品位、做出信誉、做出口碑来。要坚持科研先导,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炼,进而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区域课题:(1)第二轮课题招标,将特色品牌建设纳入其中;(2)加强对全区现有特色品牌情况进行一次调研;(3)要开展特色品牌生成和发展机制的研究;(4)要开展区域性特色品牌评估体系的研究。要将特色品牌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要努力形成特色学科、特色活动,要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要将特色品牌建设与“三满意”创建、思想作风年建设等教育局的重点工作,以及“三更”及“三二一”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要防止将“特色品牌建设”与日常工作相脱节,更要防止“活动化”、“表面化”。特色品牌建设要吸引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国际著名品牌管理专家认为,“品牌管理的全部在于和消费者建立关系”。教育的消费者就是学生,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生家长;教职工是学校的内部消费者。学校特色品牌的培育过程就是建立和维护学校与学生、家长、教师、乃至整个社会关系的过程。学校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和认可,这也是学校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因素。三、特色品牌的生成机制从特色品牌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上看,其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良好的发展基础——优势项目——教育特色——教育品牌。具体到学校层面就是:较好的教育质量——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名牌学校。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较好的基础条件是创建特色品牌的前提;(2)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果是特色品牌的本质内涵,创建特色品牌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提高育人的质量和数量,在于让更多的适龄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3)打造优势项目是特色品牌建设的突破口,是特色品牌建设的原生态;(4)教育特色是教育品牌的中继形态,教育特色+教育文化=教育品牌;(5)形成品牌后还有一个品牌管理的问题,要不断提升,与时俱进。从工作流程上看,一个特色品牌的形成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基本环节:品牌调研——品牌定位——品牌成形——品牌推广——品牌评估。品牌调研,就是对区域教育(或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做调研分析,全面了解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