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一解读《物理课程标准》“一本标价4.60元的小册子,让我们的物理课堂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我们的教学焕发了无穷的生命力,它让我们知道:上课不再是简单的力、热、光、电、声,而是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素质教育不再是教案上的一句空话,而是在教会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也学会了思考。它更让我们知道,教师不应该是刻板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有着人文气质、科学精神的学者和思想家!也就是说,它不但是对教师教学的一次重新定义,更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新定义。”这是一位老师在谈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时说的一番话,说这番话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带着“《标准》到底好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深入地学习研究《标准》,在教学中实施、体会《标准》。话题一《标准》新在哪里《标准》之前,《大纲》是教学、评价的惟一标准,它在我们心中的印记,久久挥之不去。【问题一】它就是新的教学大纲生:老师,你说在这个世界上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呢?师:小同学,你这个问题“超纲”。生:噢……“超纲”这个词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消失了,这是我们在调侃十年前的老师。其实做为一线的教师,你要是问他“大纲”对某章节是怎样规定的,他肯定背不下来,除非你要他给学生讲“大纲”。但是你要是问他某章节有几个考点,几个题型,他保证能说出一二三。因为这几乎是他事业的全部。每次我们拿到《大纲》,五分钟内就能找出和以前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噢,这里不考了,这里要求又降低了,这里还是老一套……”。当我们拿到《标准》的时候,第一印象“这就是新的教学大纲嘛!”把它和《大纲》对比了一下发现,区别大了!以后上物理课决不是“新瓶装旧酒”那么简单。区别一:有个新词儿叫做“理念”,《大纲》上没有。目标定位: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区别二:三维目标取代教学目的。课程标准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是教师教学,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区别三:内容以主题的形式给出,多了一个科学探究。内容主题:科学探究。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科学探究的提出,实际上是把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以知识作为载体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了,这是“能力目标”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弹”的一个飞跃。如此种种,诸多变化。然而,光看文字上的区别显然是不够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有赖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当我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教学经验的时候,《标准》要求我把这些新的东西内化后踏踏实实地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中。这种变化带来的不仅有新奇,更有困惑,也正是这些困惑,使我不断地思索,深入研究。因为只有深入才能浅出!【问题二】《标准》是不是“新包袱”《标准》从结构上看增加了很多内容,这是不是又给教师和学生加上了更重的包袱呢?过去,从光、力、电到磁,对学生来说,一步一道关,最后,有一部分学生干脆不学物理了。他们对我说:“老师,上高中后打死我也不学物理,太难了!”《标准》不过分追求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严密性,不规定教学和教材的先后顺序,知识要求有所降低。例如:能量的概念可以贯穿始终,通过能的转移和转化认识功,而过去却是先定义功,现在是先学习能,再从能的变化来定义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不是反射定律);对螺线管的磁场没有终结性要求(右手螺线定则则不作要求了);对阿基米德原理不做综合性题的要求;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不是焦耳定律);“电压”要求不高。扩大知识面,求广不求深,如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眼镜的度数;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光年、天文数字);双耳效应和立体声;时间放大镜。许多问题没有惟一的答案,如估算火车、飞机从上海到北京要多长时间;讨论用于望远镜的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为什么不能相等;节能日光灯是否节能等。总之,从知识上物理变得好学多了,这让学生看到了希望,有了兴趣,也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希望。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它意味着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使教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学生来说当然是一种解放。它解决了老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疑惑。如这是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的感受:“记得那年在讲授杠杆平衡条件时,曾做过一次尝试。为了实现能力目标,我把演示实验变成分组实验。但是这节课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甚至有的学生还得出错误的结论。听课领导的评价是‘有点乱’。于是我就又改成了我做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表面上效果不错。我但当时就是觉得哪儿不对,忒别扭。当我看到“科学探究”这一教学内容时,心中一喜,这就是答案!”再如《大纲》中,对知识的要求只有四个层次:“知道”、“理解”、“掌握”、“会”,学生有怎样的具体行为才算达到目标呢?与《大纲》相比,课程标准的描述更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如:结果性目标。知识要求: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技能要求: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查等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摒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这些行为动词形象、具体,对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非常方便。所以,《标准》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因此,它对学生是一种解放,对老师更是一种解放。【问题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标准》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的机会可以平等,但能力却无法平等,尽管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能,但每个学生发展的时间、方向、速度、深度、质量等都是有差异的,教育的目标是给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有差异的教育,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的能力,显示其各自不同的色彩。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我们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教具、图像和幻灯片,并以鼓励、肯定的方式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从而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标准》中人性化的理念要求,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风,加上不同的教师对《标准》不同的理解,同一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同一节课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会问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一堂课一个样!”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可结新网着实不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解决的办法就是“科学探究”。在参加培训的同时,在专家的引领下,加强了校本、校际教研,对发现的问题大家一起商量,制定计划,在教学中实施,评估反思,再设计。例如:对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处理,在使用旧教材学生中怎样贯彻《标准》等等。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也有了很多成果。在研究讨论中互相帮助,我们的教研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标准》激活了学生,也激活了我们的教研。话题二教学理念,鱼和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人对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早有理解。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中,十有八九都有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表达了他对《标准》的理解和感受:陪他们“打鱼”,让他们终生“以渔为乐”。【问题一】“鱼”的地位何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过去我们考虑物理教学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这节课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教学。《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却并不强调。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标准》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和载体,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所以打到“鱼”已不是惟一的目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但是科学知识正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学生在校不可能学尽所有的知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对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问题二】以渔为乐怎样才能使学生乐观地、创造性地体验物理呢?第一,在情感和态度上(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乐于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在科学实践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已的看法,勇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在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中,体验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愉悦……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比如:往沸腾的水中加冷水后会怎样?用放大镜看指纹能放大,看窗外的物体也能放大吗?用开水把杯子烫热后立即扣在气球上会有什么现象?望远镜的构造是不是只有两块凸透镜?人从水里出来为什么感到冷?望远镜为什么能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为什么使人安全?蒸汽机的发明为什么使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第二,在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上(价值观体验),能认识到科学(物理学)的目的是认识周围的世界,科学的发展能满足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科学(物理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因素,要积极参与现代化社会生活就要有相当高的科学素质;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灵魂,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版教材,更是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凡是条件允许,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或是课后小实验,都得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教师可以提出实验课题,有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需自拟课题,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器材,由个人或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揭示初步的规律和实质。实验后,师生共同讨论,对好的实验设计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还能通过探索去解决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为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学校规定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两天,只要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他就可以填好实验单,随时取得仪器进行实验。当然,实验教师必须在现场指导,以保证安全。第三,重视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标准》强调这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标准》不但重视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