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市崂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青岛市崂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组织编制,是今后五到十五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各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依据。本《纲要》阐述政府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政府将通过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针对不同领域和对象,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努力保证规划的实施和完成。本《纲要》重点规划“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纲要》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我区“十-2-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二部分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确定了区域功能与产业发展布局;第四部分分别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旅游度假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十个方面,提出了今后五至十五年的重点任务与发展措施;第五部分提出了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支撑条件和实施保障。-3-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一)“十五”发展评价“十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构建区域性“五个中心”、建设“四型城区”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以来,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96.98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年均增长约20.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005年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3.5亿元,是2000年的2.63倍,年均增长约21.5%,在全市各区、市中位于前列,税收收入完成33.09亿元,是2000年的1.93倍;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66亿元,“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年均增长21.7%。青岛高新区被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软件园被评为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先进管理单-4-位,青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以家电电子通信、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8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9.48%。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R&D)支出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2005年,以现代城市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亿元,年均增长约23%,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约700万人次,其中崂山风景区约220万人次。以海产品、茶叶、花卉、优质果品为主的第一产业正在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将由2000年的4.86:70.7:24.44优化为2.8:67.9:29.3。3、现代化的东部新城区框架已经拉开“十五”期间,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崂山区分区规划已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围绕建设“四型城区”目标,规划建设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标准的市政基础设施与社会公用事业项目,共建设道(公)路233公里,给排水管道约127公里,35KV变电站装机容量达389MW,基础公益设施累计投资达到46亿元,城市交通、能源、给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建设了张村河改造一期工程、滨海公路崂山段工程、青岛汽车东站等-5-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城中村”改造取得历史性突破,“一线四点”项目全面开工。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区形象,一个规划科学、特色彰显、生态良好的现代东部新城区框架已经拉开。4、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展。到2005年底,全区外资企业总数达430个,涉及美国、韩国、日本、香港等27个国家和地区。朗讯、爱立信、卡特比勒等1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高新区。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1亿美元。对外交流工作取得新进展,崂山区与法国布雷斯特、德国海德堡结成友好城区。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2005年实现出口17.1亿美元,是2000年的3.8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3.8亿美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25%。国内招商成效显著,2005年实际利用内资完成48亿元,颐中、澳柯玛、南车集团等大企业集团在我区落户,一汽、鲁能、万杰、莱钢等大企业集团来我区投资。5、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按照解矛盾、破瓶颈、打基础的要求,集中研究并推动了对规划滞后、政策缺位、机制体制、发展空间、发展秩序、基础设施配套等一系列发展“瓶颈”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加快解决。在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大规模拆除违法建筑、加大历史债务清偿力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变了多年来违法建筑、违法采石屡禁不止的局面。首批获准设立国家级通信产业园,为高新技术-6-产业发展搭建了新的高端平台。青岛高新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开始运行。青岛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崂山北宅生态旅游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企业改制和投资、财税、外贸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取消行政审批(许可)事项334项,调整207项,保留行政许可事项95项。6、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十五”期间共投资1.66亿元实施中小学校综合建设工程,创省级规范化学校6所,市级规范化学校10所。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大学新校先后入驻我区,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初具规模。新建村级文化中心43个、文化广场50个,《伟大的创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先后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等荣誉称号。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实现就业6.3万人次,较“九五”期间增加4.45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以大病统筹为重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建成了万杰医院、崂山区疾病控制中心等医疗机构,崂山区疾病预防与治疗中心开工建设,建立了院前急救网络、老年人免费体检和电子健康档案制度。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率先实施优生工程。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3.33‰,合法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7-体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7、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社会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8万元,比“九五”末提高约60%,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713元,比“九五”末提高约53%。城镇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新突破,城镇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及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全部纳入了养老保险政策范围。形成了以企业养老保险、农工商企业保险、自由职业者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老年生活补助“四保一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农村养老实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在保障水平和保障层次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并完成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大力实施“三绿”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9.76%。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二)资源环境条件——土地资源崂山区辖区总面积389.34平方公里,约占青岛市总面积的3.5%。其中低山区76.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6%;丘陵区213.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4.9%;山前平原区99.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5%。按土地使用性质划分,农用地29425公顷,占总面积的75.6%(其中耕地1002公顷,占总面积的-8-2.57%);建设用地6875公顷,占总面积的17.7%;未利用地2618公顷,占总面积的6.7%。建设用地总量不足,发展空间受限。——水资源崂山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64亿立方米,全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39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区内共有大小河流16条,目前已兴修各类水利工程1000余项,其中小型水库32座,塘坝153座,库容2368万立方米。现状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858万立方米(含市级水源崂山水库),其中崂山区可利用总量为3687万立方米,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2%。目前崂山区的城市供水水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崂山区独立的供水系统,主要水源包括大河东水库、大石村水库、流清河水库和晓望水库等,年供水能力约1550万立方米,另一部分是青岛市自来水管网每年提供的约500万立方米客水,共同保障了崂山区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但从长远看,可供使用的水资源不足,亟需开发新的水源。——能源电力:崂山区电力网络是典型的受端网络,生产生活所需电力全部来自青岛电网。已建成220KV李山变电站1座(容量300MW),35KV变电站8座(总容量389MW)。目前全区用电设施总负荷约30万千瓦,正常运行负荷约12.3万千瓦,电网供应能力可以满足今后一个时期用电增长的需求。-9-供热:目前主城区总供热能力约430万平方米,供热需求约810万平方米,供需缺口较大。但相关供热企业扩容后基本能满足主城区的需求。燃气:崂山区的燃气供应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为管道燃气,主要在主城区范围内,日供气能力约4.1万立方米,供气区域日需求近期将达到9万立方米,亟需扩容;第二部分是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供应沙子口、王哥庄、北宅以及主城区管道燃气未通达的区域。——道路交通主城区以海尔路、李山东路、青银高速路和滨海公路为“四纵”,以株洲路、辽阳东路、银川东路、香港东路为“四横”的“四纵四横”城市交通框架基本构筑完成;由滨海公路、崂山路、李沙路、王沙路和滨仰路等组成的环崂山道路基本建成;初步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主城区距青岛火车站12公里、流亭国际机场20公里、青岛港15公里,进出主城区快捷便利,综合交通优势突出。——邮政通信全面实现了崂山区有线电视网络“村村通”,光纤网络覆盖到村,已开通国际互联网、国际国内全数字直拨电话、移动通讯、传真通讯、国际特快专递等现代化通讯和邮递业务,电话网已全部实现了交换程控化。——旅游资源-10-崂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世界一流的山海旅游资源,享有“海上名山第一”和“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等美誉。拥有以国家AAAA级崂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仰口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旅游景区、景点26处。拥有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崂山旅游文化节等系列节庆会展优势。拥有北宅生态旅游区、石老人观光园、华东葡萄酒庄园、海尔工业旅游等4个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有多条连接青岛市区与崂山风景区的旅游线路。全区有旅行社12家,三星级以上酒店7家。——海洋资源崂山区海岸线长103.7公里,辖大、小海岛(岛群)16个,领海基线内海域面积3700平方公里,近岸有自然海湾9个,渔港13处,其中国家一级渔港1处。可用于养殖面积1568公顷,可利用滩涂面积1067公顷。崂山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基本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物种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盛产鲍鱼、海参、金钩海米等名优水产品。2005年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5万吨。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建设海上崂山奠定了良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