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四单元涉及课程:第19课三国鼎立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1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2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单元综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长期分裂的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通过与汉族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出现了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第二个高潮。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的开发,为中国历史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作用;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人口南迁和江南开发的原因。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和意义,4.民族融合。阶段特征:政治:政权分立经济: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关系:北方民族大融合对外关系:海外贸易的发展文化:科技进步,艺术大放异彩承上启下知识结构政权分立民族的融合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魏晋南北朝的科技、艺术宋齐梁陈知识结构政权的分立三国魏两晋西晋十六国东晋南北朝北朝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蜀吴知识结构北方民族大融合原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汉族杂居相处,相互交往。北方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北魏孝文帝改革成为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峰。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内容: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通汉婚、采汉制、用汉礼1、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3、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统治;4、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知识结构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北方人口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人民的共同努力。表现农业:兴修水利、开垦荒田、推广牛耕和施肥、采用兼种。手工业:(织锦、制瓷、灌钢法和造纸。)商业:建康是最繁荣的都市,番禺成为海外贸易中心。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东晋南朝时期为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影响:时间:类别人物朝代称谓著作或成就地位数学农学地理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承上启下的南北朝文化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羲之劳动人民顾恺之东晋南朝农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书法家、“书圣”地理学家《齐民要术》画家、“三绝”北朝北魏北朝东晋圆周率《缀术》《兰亭集序》《水经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祖率)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它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特点:“天下第一行书”擅长画人物画特点:特点:原因:最高的艺术成就重、难点剖析“民族融合”概念的理解对“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关系”的认识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认识比较三次战役民族融合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它是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隔阂和民族差异消除的过程,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民族融合的含义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主要有:(1)民族迁徙,杂居相处。(2)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3)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6)和亲促进民族融合。返回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始终是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两股进步潮流,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1)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时期:通过经济文化的交流和频繁的战争,民族逐步融合,这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汉族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各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为以后隋灭陈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2)国家统一加速民族融合。实现大统一后,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通过强制人口迁徙、设置统治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和亲政策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从而使分裂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得以巩固与发展。如秦通过迁徙人口,汉派张骞通西域都加速了当地的开发与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返回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首先,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个进步。理由:从原因来看,三国的形成,实际上是三方实力发展相对平衡的结果;从影响来看,三国形成后,人民生活相对稳定,符合人民渴望安定的要求;由于三国统治者都比较注意各统治地区内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比起东汉腐朽残暴的统治要好得多;事实上,在分裂的过程中,就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随着三国之间政治、经济等发展的不平衡,国家统一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了,因此是历史的进步。其次,三国鼎立,毕竟还是国家的分裂,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不符合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认识返回战役目的时间交战双方特点战术结果作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失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曹操20万孙刘联军5万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公元200年袁绍10万曹操3万以少胜多曹操胜利统一全国统一北方统一全国公元383年前秦80万东晋8万东晋胜利阻止了前秦铁骑南渡,使江南地区开发得以继续进行火烧乌巢东晋要求前秦后退火烧曹军战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1.国家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3.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4.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加速民族融合。单元大练兵1.与杜甫诗中所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政治家无关的历史事件是:()A.官渡之战B.三顾茅庐C.草船借箭D.火烧赤壁A2.“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中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B.汉武帝的大一统C.西晋灭吴实现短暂的统一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南方战乱少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CD4.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B.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开发C.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封建制度的落后5.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①中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②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③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④社会上佛教盛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D6.读图说史云冈石窟露天大佛龙门石窟(1)这两个石窟开凿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为什么凿窟造像之风盛行?(2)云冈、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时开凿石窟为什么选择在大同和洛阳两地?(3)云冈、龙门石窟对今天而言,有什么价值?北魏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大同、洛阳先后是北魏的都城。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了解该时期的历史与佛教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旅游价值和教育意义。7.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⑴词中的“三国”是指哪三个国家?⑵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⑶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魏、蜀、吴赤壁之战官渡之战8.想一想:商鞅、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孝文帝这些著名人物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你最欣赏他们当中的哪一位?请说出理由。共同之处: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进行改革;采取了巩固政权的措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理由: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秦始皇灭六国实现了统一;汉武帝进一步推进了大一统的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成为西晋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高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