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五生态学-2-考纲要求真题考情分析1.种群的特征Ⅰ2018卷Ⅰ·T5;2018卷Ⅲ·T6;2017卷Ⅱ·T31;2017卷Ⅲ·T5综合分析上述命题规律,2020年高考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命题。(1)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对种群数量变化的考查,多借助坐标曲线、表格等,对群落的考查多借助某一具体的实例,分析其结构或演替。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2019卷Ⅰ·T6;2019卷Ⅲ·T31;2017卷Ⅰ·T5;2017卷Ⅱ·T31;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018卷Ⅱ·T31;2017卷Ⅱ·T314.群落的演替Ⅰ5.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019卷Ⅰ·T31;2019卷Ⅱ·T6;2018卷Ⅲ·T6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2019卷Ⅱ·T31;2018卷Ⅲ·T32考情分析备考定向-3-考纲要求真题考情分析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Ⅱ2019卷Ⅰ·T31;2018卷Ⅲ·T6(3)生态系统的考查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为主线,借助图解、表格等形式进行考查。(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多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考查。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第十二讲种群、群落-5-21341.(2019全国Ⅰ理综,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解读本题巧妙将种群数量增长与实验结合,既考查了相关知识,又考查了实验分析能力。信息主要呈现形式是坐标曲线,考查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的切入点为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细菌甲属于异养生物,可将培养基中现成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项正确。培养基更换频率不同,为细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项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近似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项正确。比较三组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曲线的初始阶段与其他两条曲线是一致的,即初始阶段种群会呈现J型增长,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6-21342.(2018全国Ⅰ理综,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解读结合三个实例综合考查了种群数量增长的条件和相关规律在养殖及实验中的运用,意在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项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增长的速率越小,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大,B项正确,D项错误。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大时,种内斗争加剧,鱼体生长缓慢,每条鱼的质量小;养殖密度小时,种内斗争弱,鱼体生长快,每条鱼的质量大。所以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C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7-21343.(2017全国Ⅰ理综,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解读本题结合了养殖业的具体实例,以坐标曲线的形式呈现信息,综合培养考生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本专题在全国卷中的主要命题形式之一。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捕获家畜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并使剩余量保持在K/2左右,这样既可较多地获得家畜,又能使家畜数量恢复得最快。由题图可知,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略大于K/2,此时适合捕获。答案解析关闭D-8-21344.(2019全国Ⅲ理综,3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型,且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解读本题以微生物培养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微生物的数量增长,尤其是“S”型增长的相关规律,既考查了相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实验分析能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存在数量的最大值a(K值),即种群中个体的繁殖受到环境条件等的限制,因此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在a/2(K/2)时,种群增长最快。(2)由于培养基M的量减少,单细胞菌获得的营养物质减少,因此其K值减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受接种量的限制,因此增加接种量时K值仍然不变。答案解析关闭(1)Sa/2(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9-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A.初生演替B.次生演替C.随机分布D.集群分布E.均匀分布F.标志重捕法G.迁入率和迁出率H.性别比例I.物种组成J.捕食K.垂直L.水平-10-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出现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数量到达K/2时增长速率最大,当数量达到K时增长速率为0。4.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11-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镶嵌分布)。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6.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增强。7.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8.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2-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1.所有的动物都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有的植物都适合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如果动物被标记后因标记而死亡一些,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值要大。(√)3.预测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依据是年龄结构。(√)4.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可以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同时提高害虫的死亡率。(×)5.在种群数量增长的公式Nt=N0λt中,只要λ大于0,种群数量就是增长的。(×)6.捕捞养鱼塘中的鱼时,捕捞后鱼的数量保持在K/2,捕捞时主要捕捞大鱼。(√)-13-网络梳理——填一填高考必背——记一记易混易错——判一判7.管理好粮食、硬化地面、引进天敌等,都是防治鼠害的良好办法,相比用鼠药的方法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8.一个池塘群落中,只有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9.群落中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地等。(√)10.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在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物种一般不会消失,但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11.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办法。(×)-14-考点1考点2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热考题点必练题点1考查种群特征及内在联系1.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项正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项正确;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C项错误;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其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15-考点1考点2策略方法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技巧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1)城市人口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3)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中,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直接降低出生率;(4)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16-考点1考点2题点2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2.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的15年间,田鼠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B.5~15年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C.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D.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也会起到类似的效果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纵坐标的含义是λ值,只要λ值大于1,田鼠数量就增加,等于1时田鼠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小于1时田鼠数量减少,所以开始的15年间,田鼠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A项正确。5~10年间田鼠的数量仍然是增加的,B项错误。利用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进行的害虫防治属于生物防治,C项正确。诱杀雄性个体可破坏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使之出生率降低,也会起到如图所示的效果,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17-考点1考点2策略方法有关“数学模型”类试题的解题方法(1)公式类:首先明确不同字母的含义,如N(包括Nt和N0,两者应一致)、λ等,然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相关公式。(2)曲线或柱形图类:首先要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然后再研究不同曲线或柱形图的变化趋势,最后总结归纳出因果关系。(3)表格类:首先根据表格信息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再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相应结论。-18-考点1考点2必清错混辨析1.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5个易错易混点(1)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和下降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研究的只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阶段。(2)在“J”型曲线中,Nt=N0λt,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3)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质量提高时,K值会上升。(4)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在种群增长曲线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大。-19-考点1考点2(5)“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种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