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教学目的了解新时期我国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历程,重点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改革开放的起步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在徘徊中前进(1976—1978)•1977年2月7日,华国锋批准由《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的两报一刊社论《学习文件抓纲要》,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两个凡是”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后,各报广泛转载。这场讨论逐步展开。胡耀邦是发动者和组织者,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引导讨论,是最有力支持者和领导者。•这场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破除了个人迷信,改变了思想僵化状态,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很好准备,为历史大转折奠定了坚实基础。是继延安整风运动后又一次深刻而广泛的思想大解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3、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发展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主要有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等形式。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首先实行生产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产量大增。小岗村的责任承包书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目的是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2、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特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是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起草的,集中了全党集体智慧。•《决议》3万余言,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革”作了正确总结,科学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并且科学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节选自《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成为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农村根本原因:措施:意义“一大二公”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动了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城市原因措施意义: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1985单一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城市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农村改革的推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1979年,广东、福建获得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原则:步骤平等互利格局:80年代末,沿海经济开放区点线面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浦东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中共十三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图片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在实际上也就是提出了必须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作的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报告,系统地论述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1、八九风波的发生与平息戒严部队清扫天安门广场,焚烧垃圾2、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6月下旬,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四中全会的主题是讨论赵紫阳在动乱中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1、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月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内容主要有6点: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大上,江泽民从九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至此,邓小平理论完全形成。党的十五大1997江泽民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人士时,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他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中葡政权交接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经济实力快速提高;•2,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顺利实施;•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大成就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大成就•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9,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10,积极推进国际和平发展合作事业。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申奥成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1)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2)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3)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4)重视科技和教育;•5)世界局势相对缓和,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优化了我国的国际环境;•6)借鉴了苏联、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