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维护和坚持“左”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致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僵化局面被冲破。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对毛泽东的功绩、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分析和概括。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等同起来,限制和否定市场的作用。1982年,十二大报告提出,要“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承认了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必要性和有益性。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艰难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他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步进行我国新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如果从1978年算起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伴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也不断向前推进。拨乱反正对于文化事业而言,主要是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范式。从文化体制讲,主要是恢复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体制上去。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实行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的实施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邓小平对于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远见卓识。根据这一时代特点和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对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制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为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关系。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中共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第四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共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调整了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把原来确定的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改为实现小康。由此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温饱——小康——现代化。小康是中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一个阶段,即从温饱到现代化之间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年翻两番,2020年人均达到3000美元左右。到那时,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第五节跨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入2006年,“十一五”规划进入开局之年,中国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地抓住“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实现重视环境资源的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让国民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在新的五年,我们的发展有机遇,有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肩负着庄严的历史使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武器,有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一个国力强盛、人民富裕、社会发达的中华民族,将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