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茶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家乡的茶叶制作人:邹杰101140804五峰采花毛尖茶叶的产地茶叶的特点茶叶的加工与制作茶叶的包装与价格茶叶的销售喝茶有益身心五峰采花毛尖的地理位置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土家族占6成以上的自治县。历史悠久,矿产资源繁多,林业资源丰富,产各种中药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五峰县辖五镇三乡,特产土家族茶叶、土家腊肉等。境内有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革命遗迹等得天独厚。五峰人杰地灵,先后出现胡春华、刘德培、宋芳荣等历代名人。在中国名优绿茶地理带里,缘起于中国西南方茶叶,随着历史时光的缓慢推移向东南方的浙江、福建等地延展。大山深处的湖北五峰县,被看做是中国茶叶至西向东的必经传播地,采花乡是五峰县最精华的产茶区,古老的“宜红茶”区今天成了名优绿茶的主产区。五峰采花毛尖的优势条件人间珍品处处有,最难忘却五峰茶。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五峰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县内海拔最低处150米,最高2320米。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五峰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就有“武陵七县道茶最好”记载。古之武陵七县道即包括今之五峰、长阳两县之地域。公元758年陆所著之《茶经》一开头就有:“茶者,南之嘉禾也,一尺、二尺及至数十尺。其巴峡州有两人合抱者”。,唐代的山峡州称为州夷陵郡,括五峰(唐代称巴山)、长阳、宜昌、远安、鹤峰等县。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就是生长在临溪两的大茶树。这差大,具有明显的长江河谷气候特征,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对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有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山丘陵出早茶”。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天赋,自然底蕴,造就了五峰盛产上等茶好茶。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商人直接到今天的采花乡和水浕司等地设立茶社,经营茶叶,其金字招牌“英商宝顺合茶庄”至今仍保存在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采前采后采花毛尖的品质特征采花毛尖的品质特征为:外形细秀匀直显露,色泽翠绿油润,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采花毛尖属于绿茶类。产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该县地处江汉平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奇、险、美、全四大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柴埠溪”,就坐落在五峰奇山河谷之中,距宜昌市90公里,是长江三峡旅游带的重点景观之一。五峰在历史上是宜红工夫茶的主产地,同时也生产白毛尖、茸勾等名绿茶。清康熙年间开始流传的《采茶歌》道:“采茶去,去入云山最深处……年年常作采茶人,飞逢双宾衣褴褛,采茶归去不自尝,妇姑烘焙终朝忙,须臾盛得青满筐,谁其贩者湖南商。”20世纪80年代创制的采花毛尖茶,外形细秀翠绿悦目,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茶园景色采制工艺五峰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都匀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都匀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采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及茶树种苗繁育为一体,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公司现拥有加盟企业40多家,无公害茶叶基地12.1万亩,固定资产1.06亿元,设有18个自动清洁化生产车间,年生产能力达4230吨,产值近2.56亿。公司正投资5亿元兴建的采花茶业科技园,被列入湖北省政府帮扶五峰县发展的“616工程”。公司一直秉承“以创新谋发展、以品质赢市场、以服务赢顾客”的经营理念,制订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通过了IS09001、ISO2000质量认证、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取得了有机茶生产许可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无公害产品使用证、保健食品GMP证书,产品品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核心品牌“采花毛尖”先后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湖北名茶第一品牌”、“进京迎奥运产品”、“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产品”等称号,连续五届蝉联“中国农博会金奖”。一线品牌“天麻剑毫”是全国绿茶行业中唯一获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2009年4月,公司采花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殊荣。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前身是湖北宜都宜红茶厂,于1951年由前苏联专家援助,中国茶叶公司建成的“宜红”茶区第一座红茶精制厂。公司地处长江三峡与江汉平原结合部的湖北宜都市,濒临长江与清江汇合处,背靠湘鄂西茶叶盛产区,焦柳铁路横贯南北,长江水道直通东西,近邻沪蓉西高速公路、三峡国际机场仅二十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为宜红茶业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宜红工夫茶以选料讲究,做工精细而得名,其清新淡雅、醇绵悠长的口味,在茶叶界独树一帜,与安徽祁红、云南滇红并称为中国三大红茶。在我国著名的传统外销四大工夫红茶中,宜红以其条紧细、色乌润、香鲜爽、味鲜甜、叶红匀的特有风格,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几十年来,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员工15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4人,拥有宜都市陆城、宜都市红花套、恩施州三座大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年生产能力9000吨,居全国红茶加工企业前三位,且是湖北省最大的红茶生产经营企业。为保证原料质量及供货稳定,企业先后在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四个原料供应基地共计120700亩,其中云台观基地700亩(有机基地),采花基地45000亩,五里基地11000亩,芭蕉基地64000亩,基地备案总面积为湖北省第一。早在2001年公司就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其中欧盟占50%,美国占30%,其他国家占20%,年出口量占全国红茶出口总量10%以上。到2008年,宜红茶业95%以上的产品出口,另有5%销往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广东等地,年销售额7900多万。2007年以来,宜红茶业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出口茶叶重点加工企业、湖北省重点和先进龙头企业、湖北省茶叶行业十强企业及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等称号。采花茶业科技园湖北采花茶业科技园占地1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辐射茶园40万亩,带动茶农3万户,年产值近8亿元,整个工程分三个阶段建成。科技园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存、观光于一身,汇芽茶、花茶、毛尖茶、袋泡茶、茶饮料、茶多酚、茶皂素、出口珍眉等多元化、系列化优质产品于一堂,将建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茶叶生产基地。2008年1月7日,湖北采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采花茶业科技园在五峰渔洋关镇三房坪村举行奠基仪式。2010年4月,投资1.5亿元的一期工程,名优茶厂房、联合厂房、科研楼、茶文化博物馆初步建成。茶叶加工厂五峰采花毛尖的品质特点•采花毛尖选用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基地的优质芽叶精制而成,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及氨基酸、芳香物质、水浸出物,使茶叶形成香高、汤碧、味醇、汁浓的独特品质,对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的功效。•采花毛尖问世以来,多次被评为省、部级名优产品,1995—2001年连续四届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2003年连续三届被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评为消费者满意商品;1999—2002年连续两届被湖北省农业厅评为湖北十大名茶;2001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湖北省名牌产品;2002年被湖北省工商局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采花毛尖已获批成为钓鱼台国宾馆专供茶,成为湖北省首个真正意义的“贡茶”品牌。•采花毛尖成为湖北第一的中国名茶。喝茶的好处有很多茶友不敢说自己是茶人,因为大家觉得茶人的要求很高,一定是精通茶道的人或采茶、制茶之人。其实,只要是爱茶惜荼的人,即使不够精于此道,只要是用心呵护对茶的这份喜爱,都可以算作茶人吧,至少我们也是爱茶人啊。茶人爱茶,除了因为茶能给我们带来感官的享受、身心的健康、交友的平台之外,更是因为茶还能给予我们一种慢品生活方式。在水泥筑就的都市丛林里,放慢步伐,放缓心境,一杯热荼,袅袅茗烟,我们的心也随之放飞、升华。高血压和心脏病都是威胁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而最近一项新研究则指出,每天喝茶有助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的预防。这项研究发现被刊登在《内科学文献》上。喝茶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保健饮料,喝茶的好处表现在很多方面上,而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喝茶来降低血压。茶文化茶文化是选茶、泡茶、品茶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以及所体现的人文价值。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把品茶饮茶提升到文化高度来认识,是与中国的茶历史分不开的。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采茶歌在赣南山区尤为盛行,其演唱形式比较简单,先是一人干唱,无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以竹击节,一唱众和的“十二月采茶歌”的联唱形式,便是将采茶歌引入庭院户室演唱的开始。明万历年间已有民间进入豪绅官吏府第演唱(见石城县崖岭熊氏六修宗谱《熊体甫先生传》)。明中叶以后,“十二月采茶歌”联唱在赣南民间灯彩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成有纸扎茶篮,扇子,手帕等道具,边唱边舞的采茶灯,又叫“茶篮灯”(见明末诸生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和清康熙年间吴震方的《岭南杂记》)。谢谢观赏!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