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团体咨询与治疗第一位将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用于团体咨询的是A·沃尔夫,他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家,他不想拒绝患者,又无法提供一对一的治疗,1938年尝试团体治疗。心理分析理论取向的团体治疗试图经由自由联想、及其对自由联想、抗拒、移情和梦的解释、领悟、修通等技术,在过去与现实,现实与过去之间来往穿梭,再创造、分析、讨论和解释过去的经验和解决在潜意识中发生的防卫和抗拒,正确认识心理困惑的根源,从而消除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重构和谐的人格体系。•活动的内容与操作方法•第一个环节:个人心路历程的回顾。•第二个环节: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第三个环节:解释(interpretation)和修通(workthrough)。台湾黄创华“析梦工作坊”心理剧解梦——梦的行动式诠释法二、行为主义团体咨询与治疗认知--行为团体咨询与治疗•假设:很多非适应性行为、认知和情感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并通过新的学习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目标:自我肯定或自信心培养。适合于对自信心不足,有劣等感、情绪压抑和人际沟通困难的人进行训练。(一)理论背景以行为主义与学习原理为共同基础。依靠科学的原则和程序,采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原理和方法,来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交互作用分析疗法)(二)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测量与治疗同时进行)•第一个环节:观察行为,实施行为评估。•第二个环节:精确制定治疗目标。•第三个环节:为对象拟定治疗程序。•第四个环节: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三、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RET(Rational-EmotiveTherapy)是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Ellis)倡导的。•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2、合理的信念:(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压力免疫训练(一)目标探讨心理压力的来源,学习应付压力的方法。(二)理论背景(三)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三)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第一个环节:感觉与表达压力。•第二个环节:驳斥非理性的思维和认知重建。•第三个环节:行为预演或放松训练。•第四个环节:逐级递进的指定家庭作业与应用追踪。•(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3、不合理信念特征:•(1)绝对化的要求•(2)过分概括化•(3)槽糕至极论•(四)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五)治疗技术•1、辩论法。•2、假设最坏的可能。•3、角色扮演分析。•4、认知家庭作业•5、合理的情绪想象•(六)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五)治疗技术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发情绪困扰的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四、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罗杰斯,卡尔·兰塞姆(Rogers,CarlRansom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之一。其来访者中心治疗的根本原则是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个人中心团体的目标:是鼓励成员以此时此地的经验与感受彼此坦然会心,利用团体的互动克服疏离感,使成员发展开放、诚实、自然的特质,表现出新的适应的行为。•团体领导者的任务:创造宽容与信任的团体气氛,强调成员间充分互动的重要性,让成员勇敢去袒露自己,学习如何倾听自己、信任自己。•基本技巧:积极倾听、感受的反应、澄清、支持、摘要、分享........•在使用精神分析理论时,必须像个明察秋毫的侦探;在使用行为主义理论时,必须像个诲人不倦的教练;在使用人本主义理论时,必须像个善解人意的朋友;在使用理性情绪理论时,像个能言善辩的律师。五、交互作用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Analysis,TA)•其基本假设:当前人们所做的决定是以过去曾经与人们的生存需要相适应的前提为基础的,而这些前提很可能已不再适用。非常重视心理治疗中认知、理性和行为三个层面。重点在认知,忽视对情感的探讨。•最初由艾里克·伯恩(1961)创立。他是一名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者和心理医生。源于他对精神分析疗程过长、过程太复杂、缺少与来访者之间的交流不满。他的大部分概念都来源于他对来访者所说的话。(1955年/向旧金山心理分析协会申请会员资格,但被拒绝。)主要理论与观点•交互作用分析团体辅导的基本假设:意识是我们的思维、情感、行为改变过程中的第一步、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团体的早期阶段,目的是增进团体成员对问题的意识程度和对自己生活选择的意识程度。•另一假设: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思想、感觉负责。别人不能替我们做出选择,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要靠自己应对周围的情境。主要理论与观点•自我状态•柏恩将人的自我状态分为3种:父母状态(Parent)成人状态(Adult)和儿童状态(Child)。这3种状态存在于所有的人身上,与年龄、角色无关,而是不同的心理状态,简称PAC理论。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和研究,非常适用于团体咨询。在团体中,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与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在国外,PAC分析的团体咨询和治疗小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个体会不断地在各种自我状态之间转变,行为也与当时的自我状态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对自主性的定义是根据自我状态进行灵活而有目的的改变的能力,以及用最合适的自我状态应对当前情境的能力。自我状态•家长式自我心态(Parentegostate)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他们会照搬政策和标准,发表类似如下的意见:你知道规则,规则必须遵守。(照顾式和控制式父母)•成人式自我心态(Adultegostate)注重事实根据和理智分析,考虑过去的经验,估计各种可能,再作出决定;待人接物符合情境,尊重对方,给人留有余地,不强加于人。•儿童式自我心态(Childegostate)反映了由于童年经历所形成的情感。它可能是本能的、依赖性的、创造性的或逆反性的。如同真正的孩童一样,具有孩童心态者希望得到他人的批准,更喜欢立即的回报。从那易动感情的语调中就可以辨别出这种心态,就象当一名员工向他的主管提意见说:“你总是对我吹毛求疵!”时所用的语调。(自然式、顺从式儿童)•上述三种自我状态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成为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当两个人交往对话时,双方都会以某种自我状态自居或把别人当成某种自我状态看待。•根据三种状态的比重不同可分为:•PAC行为特征•+++不存在•++-成功的企业家•+-+喜怒无常难共事;个人支配欲强,喜被吹捧和照顾•+--墨守成规,照章办事,独断专横,不近人情•-++最理想的管理人员,良好的性格组合,对人对事都合适•-+-客观、现实、工作刻板、待人冷漠、难共事、公私分明•--+有幼稚气,对人有吸引力,喜求友谊,幻想丰富•---不存在••交互作用的类型•互补式:来自一个自我状态的讯息,收到了来自另一个人特定自我状态的预期反应。•交叉式:一个人发出信息后,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相互作用是交叉的、矛盾的。交流中断,甚至发生冲突。•隐含式:•一般来说,工作中最有效的交互作用是成人对成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视他人同自己一样有理性,降低了人们之间感情冲突的可能性。但是,互补式的交互作用也能令人满意地发挥作用。例如,如果主管想要扮演家长的角色,员工想要扮演孩童的角色,他们之间可以形成一种比较有效的工作关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无法成长、成熟,不知如何贡献自己的想法。因此,虽然互补式的交互作用确实能发挥作用,但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最优结果并且最不可能带来问题的是成人对成人的交互作用。三种交互作用类型•平行型(互补型)交互作用:这是一种互补的交流沟通,符合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在交往中期待的交往反应。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两种自我状态之间,但必须符合以下两项标准:(1)反应必须是来自刺激所指向的同样的自我状态;(2)反应必须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交流的第一条原则是,只要这种交互作用保持一种互补关系,那么交流就可能继续下去。平行的交往有:(1)P——P—“她的职责就是跟弟妹一起呆在家里。(P)—“显然她没有责任感。”(P)—“我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P)—“对!你应该这样。”(P)PAACCP平行的交往有:(2)A——A—“几点了?”(A)—“我的表8点。”(A)—“这篇作文什么时候交?”(A)—“下星期一交。”(A)PAACCP平行的交往有:(3)C——C—“我猜这里面有好东西。”(C)—“我猜这里一定有好宝贝。”(C)—“我喜欢吃麦当劳!”(C)—“我巴不得天天都去吃!”(C)PAACCP平行的交往有:(4)C——P—“我不太舒服,想早一点回家。”—“回去吧,余下的事我来帮你做!”—“我找不到我的包了。”—“不要着急,我来帮你找。”PAACCP平行的交往有:(5)A——P—“这样下去影响我做事,我以后不这样了”。—“那么以后我注意提醒你。”—“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相信你。”—“你说得对,所以你要自信才行。”PAACCP平行的交往有:(6)C——A—“下周考试,我肯定考砸!”(C)—“别那么肯定!你期中考试不是很好吗?”(A)—“这件事真快把人烦死了!”(C)—“想想看,还有别的办法没有?”(A)PAACCP平行的交往有:(7)P——A—“别打扰我!我一定要在今晚把这件事做完!”(P)—“好的!”(A)—“离开时千万要记得关电源。”(P)—“我知道了,请放心!”(A)PAACCP交叉型交互作用•当平行型交互作用的一项或两项标准被违背时,就会发生交叉型交互作用。交叉的交往往往不能获得适当的或预期的反应,这样,信息沟通就会中断。•交流的第二条原则是:不论交互作用在哪儿交叉,都会发生交流的破裂,随后便会出现某些不同的情况。”交叉型交往有:(1)AA——PC—“现在几点了?”—“不要打扰我,自己看表去!”—“这次评优秀,可能有我吗?”—“你学习退步那么多,还想评优秀!”PAACCP交叉型交往有:(2)AA——CP—“你现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得了,虚伪,假惺惺,搞什么形式主义!”—“这东西多少钱?”—“这关你什么事?”PAACCP交叉型交往有:(3)PC——PC—“你这画画得连小孩都不如!”—“你少指手画脚,有本事自己来!”—“去收拾好你的铺!”—“你不能支使我做这做那,你没有这个权利!”PAACCP交叉型交往有:(4)CP——CP—“你的课讲得不好,我不想听。”—“那我走好了,你自己来上课。”—“我讨厌这样,我不喜欢这样。”—“那下次我不来了不行吗!肯定没有下次了!”PAACCP隐蔽型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