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题目名称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综述院(系)教育科学系专业班级教育10902学生姓名冉婷婷、雷露云、周文琦、聂慧指导教师金鑫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文献综述———兼谈教育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的几种方法和考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当前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研究动态及主要方向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教育类课程考试思路对高校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希望我国高校课程改革能披荆斩棘,实现伟大突破.[关键词]高校;考试;改革;综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稳步进行并且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改革是中心。有关教学改革的讨论主要涉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高校课程考试问题探讨则并不多见。事实上课程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考试的功能是否得到真正发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高校课程考试方法的现状综述以及改革动向的分析,结合教育类课程考试改革思路,展望未来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途径。一、高校课程考试方法综述(一)当前高校课程考试方法高等学校因教学环节的不同,考试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通常所采用的有:传统考试和标准化考试等形式。传统考试的弊端主要是凭经验命题、主观评分、题量较少、覆盖面窄、评分误差较大;而标准化考试是指对考试制订出客观而规范的标准,从命题到考试,从评卷到登分,各个环节都力求减少或避免各种误差,从而能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但这种考试对学生的分析和创造能力考核效果较差,甚至出现部分试题学生凭猜测也能过关。开卷考试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具有既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点,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答案,会给评阅试卷带来误差和不便;闭卷考试有命题简单、阅卷准确方便等优点,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能力较难考查,有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读死书之嫌;口试拟定试题范围广,所以既能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又能较准确而深入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但学生较紧张,难于深思熟虑,时间一长,教师易疲劳,精力易分散,影响评分的准确性,而需要演算证明、绘图说明等问题,很难用此形式;实践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好衡量,考核的效率也不高。(二)当前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其一,考试目的存在误区。有的高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是把考试当作决定学生是否升级、毕业的手段;有的教师认为考试仅仅是为了给学生学了某门课程下个结论而已;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就是为得到分数,取得学分,是谋取文凭的敲门砖。由于对考试目的存在上述认识上的误区往往导致这样的结果:有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及格为目的,靠死记硬背;教师改完试卷分数一填便算完成任务,考试成了课程结束的标志,考了也就忘了,很少有人就考试结果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做出评鉴,并反馈给学生。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其二,考试形式单一。存在的弊端主要有:闭卷考试较多,开卷考试较少;笔试形式较多,口试、答辩方式考试较少;理论考试较多,技能、操作实践应用能力考试较少;客观题较多,主观题较少;学生统一考试要求较多,因材施考较少;一考定结果的较多,多次考试综合定结果的较少。其三,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划范围、圈重点,没有严格按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大纲。即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大纲,那也是学校领导前一套,学生则又是一套,如此阳奉阴违说到底也是评价管理制度层面的原因。考前教师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学习无动力,致使一部分学生往往平时不努力学习,考前复习“重点”,抄笔记,背答案,投机取巧,“临时抱佛脚”轻松过关。这种现象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不利于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系统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其四,考试题型不合理。受标准化考试方式影响,填空、判断、单选、多选、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性试题多,而综合性思考、分析论述、证明应用等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唯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考试起来,可以不动多少脑筋地打叉划钩,作弊也方便得多。二、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动向(一)高校课程考试的命题甘文田、蔡克勤[1]认为,各种考核的目的和作用都要通过试题来实现。依据教学大纲命题是第一原则,课程的教和学都应以教学大纲为准绳。陈道云[2]认为,命题是考试成功的关键,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杨文斌等[3]强调,考试改革的核心是命题改革,命题方法实行“教、考分离,考、评分离”的原则,使考试成为检验教学质量的独立环节。教考不分离掩盖了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郭必裕等[4]认为,“考教分离”把教师和学生作为考试管理的对象,使考试成为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直接考试和对教师的间接考试。(二)高校课程考试方式张平慧等[5]认为,高校考试必须打破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应因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学制要求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在考试形式上应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性考试与实践性考试相结合。可以根据情况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答辩)、大型作业(设计)、实验室操作、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研报告、答辩等形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进行。考试拟采取“一页纸开卷”考核方式。即在考试中让学生带一张A4纸,可以在纸的正反两面记上经学生自己复习、总结和归纳之后认为是重要的内容。这样既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又可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既有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高校课程考试内容杨文斌等[3]认为,考试的核心应放在考试的内容上,考试内容的改革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考试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某些章节,也不应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内容。应从本门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涉猎各种参考资料,把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作为考核的内容。应确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的指导思想,避免单一性、局部性命题较多,综合性、整体性命题较少;再现性、记忆性命题较多,理解性、智力性命题较少;知识性、判断性命题较多,运用性、评价性命题较少的现象。增加案例分析和评价分析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核的内容要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继承和创新并举,强调基础、拓宽领域、重在应用、贵在创新。(四)高校课程考试安排龙菲[6]认为,调整考试时间,有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目前一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学完即考。这种期末考试的时间安排同遗忘规律的特点相符。如果一学期学下来的知识,期末并不急着考,而是经过一个假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再考,让学生有一个学习、巩固、消化的过程,遗忘的东西就会大大减少,知识就会较牢固地掌握。(五)高校课程考试成绩记载姚文忠[7]等认为,等级分制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或长处:第一,用等级分制把学生分解成了若干个群体,而百分制却把学生分解成一个个单一的个体,在群体中的学生和成为个体的学生,在心理上的接受感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等级分制可减轻学生为失败而苦恼的心理负担。第二,学生对等级分制评分结果的认识,更接近其自身对学业水平的估量。第三,等级分制的评价结果使各科教师面前的学生形成相应而适当的组群,这样就更便于因材施教。第四,等级分制有利于改变师生双方各自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三、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展望《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考试,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任务,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做了不少研究与探索,力求通过考试这一手段能在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8】。(一)明确考试的目的考试的评价标准是由人们的教育观决定的,即我们要强调哪些教育内容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决定着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大学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国际化的人才,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学的一切方面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考试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考试必须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二)明确考试的功能从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看,考试具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考试的教育功能是指考试具有使学生形成一定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作用;考试的发展功能是指考试具有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全面到全面、由不和谐到和谐、由不充分发展到充分发展的作用。(三)慎选考试内容试题内容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意学科发展的动态,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克服死记硬背,使学生真生成为有素质的人。命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应放在对知识的组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考察上,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也要增加对动手能力的考核,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四)警择考试形式目前考试形式主要有传统考试和标准化考试形式两种。从考试的目的来看,可以采取传统考试与标准化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组织考试。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减少客观性试题,增加主观弹性和开放性,解放学生的思想束缚,鼓励学生思考多种答案,培养创新能力。在具体操作时应针对不同学科考查重点不同的实际,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形式。诸如,闭卷、开卷、半开卷;笔试、口试、操作试;答辩、论文、案例等。既有统一考试要求的基本内容题,也可有若干让学生自己选择,实行因才施考,发展学生的个性;既要重视终结性期末考试,更应强化形成性考试,逐步使高校课程考试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有效发挥考试的作用【9】。(五)丰富考试量化方法采用何种量分办法取决于评价的目的。高校课程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诊断,以提供改进措施。目前量分办法主要有百分制和等级制。百分制易于操作,便于评价和统计分析;但有违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师生和家长带来不正常的心理压力。等级制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可为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减轻师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但其存在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全部情况,等级少显得不够精确。在近期,百分制与等级制评分将会并存。在不久的将来,等级评分与评语相结合制将逐步被采纳,这种办法的反馈功能较强,可弥补等级制的不足。(六)加强考试制度化明确高校课程考试管理机构的人员组成、职责、权利行使等;考试命题的依据、步骤、要求;考试命题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考试的实施程序、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措施;考试评分办法;考试结果的评价与反馈。促进高校课程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有章可循【10】。四、教育学类课程考试改革想法教育学类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征,它的基本组成一方面是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基本应用技能和技巧。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传授,考核时,主要考核书本知识。一次考试,一个结论。近年来,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以往一考定论来说已是进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难度和问题。主要原因可能有:大学里知识的学习更强调主动性,学生和课程老师接触的机会自然就比中小学少许多,即使是挂名的辅导员,对学生了解也不多不深,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考试都考不到考不够。而且大学老师现在越来越注重科研而非课堂教学,教师疲于科研与教学之间,因此考试越来越沦于形式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许多知识全面、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的限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理论课(教育学原理、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和专业课应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程度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