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筑唐代建筑•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纵览我中华千古诸朝,无有出其右者;横观当时世界各国,大唐文明亦独领风骚,泽被东西。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唐文化对东亚各国,尤其是对日本的影响更为突出,例如今天在日本被尊为“正统”的“和样”建筑,即是唐代风格。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唐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佛教建筑、陵墓和园林为主•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成,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长安城中“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宫苑相连,街坊纵横,规整方正,布局合理,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唐代建筑------都城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都城规划已完全规整化,气势恢宏,格律精严。•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唐长安城里坊和东市鸟瞰复原图•大明宫在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令扩建,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听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兵火。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经考古发掘在大明宫内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等大型遗址。最强盛期的宫殿——气魄雄伟的大明宫最强盛期的宫殿-气魄雄伟的大明宫------含元殿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殿基高于坡下15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至殿阶。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阁之间有回廊相连,成“凹”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古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如在霄汉”,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表。含元殿662年开始营建,翌年建成,以后的200多年间一直被使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典之处,所谓“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遗憾的是,如此壮丽的宫殿,于886年毁于战火。最强盛期的宫殿-气魄雄伟的大明宫------含元殿•含元殿复原图最强盛期的宫殿-气魄雄伟的大明宫------麟德殿麟德殿在大明宫太液池西的一座高地上,是皇帝宴饮群臣的地方,也是大明宫内另一组伟大的建筑。它的遗址已被发掘,底层面积合计约达5000平方米,由四座殿堂(其中两座是楼)前后紧密串连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殿堂。在主体建筑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殿上层相通。据推测,在全组建筑四周可能有廊庑围成庭院。麟德殿以数座殿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以东西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丰富。麟德殿复原图•除了大明宫,唐长安的西内太极宫为朝会大宫,以凹字形平面的宫阙为正门(承天门),内有太极殿,两仪殿两重殿庭,即唐代的大朝、常朝和日朝,相当于周制的天子三朝。两仪殿以后还有甘露殿院庭。中轴线左右各有对称布置的一串院庭,安置宫内衙署,形成一片井然有序的大面积组群。此外,宫内还有其他殿亭馆阁共36所。太极宫东连东宫,西连掖庭宫,分居太子和后妃。太极殿复原图太极宫复原鸟瞰图影视城中的仿唐宫阙佛教建筑•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村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转角处额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单拱偷心造,用材很大,这些都是明显的唐代作风。大殿内,还设有长8.4米,宽6.3米,高0.7米的佛坛。南禅寺小巧别致,清新秀雅,但蕴涵着遒劲的内在力,具有我国唐代建筑的显著特点。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南禅寺大雁塔位于西安和平门外四公里的慈恩寺内,初期也叫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由唐僧玄奘创建,用以存放其由印度带回的佛经。大雁塔初建为五层,高一百八十尺。武则天时重建,后经兵火,五代后又行修缮,为七层,即现存塔状。塔高64米,底边各长25米,整体呈方形角锥状,造形简洁,比例适度,庄严古朴。塔身有砖仿木构的枋、斗拱、栏额,塔内有盘梯可至顶层,各层四面均有砖券拱门,可凭栏远眺。塔底正面两龛内有褚遂良书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圣教序》碑,四面门楣有唐刻佛像和天王像等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西面门楣上石刻殿堂图显示的唐代佛教建筑,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