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蒙自过桥米线的来历与制作方法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三字经》中将稻米列为六谷之首,说明稻米的重要地位。在云南,人们喜欢将稻米制成米线食用,这比单调的煮米饭要有趣得多。有过桥米线、炒米线、小锅米线等等,要论最负盛名的,自然是过桥米线了。云南的过桥米线源于蒙自县,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在蒙自县城南的湖中心有一个小岛,环境清幽。县城内有一姓杨的书生为了备考,但苦于城里人声喧哗,就到这岛上的亭中刻苦读书。为使丈夫安心学习,勤劳贤惠的妻子每日坚持为他送饭,但因离家较远,途中还要经过一座桥才能达到小岛,等饭菜送到时已凉了。一日,妻子把家里一只肥母鸡宰杀炖熟后,把鸡切成块连同米线盛入装鸡汤的罐内,急忙给丈夫送去。岂知走到湖桥时因疲劳过度晕倒在地。等醒来已不知过了多久,她连忙奔向丈夫读书处,待到丈夫面前,揭开盖子,见罐内鸡汤仍十分烫手,原来鸡油将汤覆盖了,所以才保温。她从中得到启发,后来常变换着花样把肉片、生鱼片等汆入汤中和米线一起入罐送给丈夫吃。丈夫更加刻苦攻读,终于如愿地金榜题名。后人听说也如法炮制,因为妻子送饭时要经过长桥才到小岛,故而她发明的这种米线的吃法被人们称为「过桥米线」要做好一碗过桥米线,有四个关键环节。•选料制汤的原料多用肥壮的母鸡、猪筒子骨。生片的原料用质嫩、易烫熟的净瘦肉,以及鸡脯、鲜鱼、火腿肉等。素菜关键要新鲜,云南不缺蔬菜,嫩韭菜、绿豆芽、豌菜尖、玉兰片、豆皮等。米线要选用当天榨出的白而软且劲道的干浆米线,这种米线不易断且口感佳。•制汤将肥壮的母鸡、猪筒子骨放入冷水锅中,旺火烧开,打尽浮沫,然后加姜、黄酒等几种调料,之后用小火炖。慢炖4、5个小时后加入盐、胡椒粉。•刀工准确来说,过桥米线的食材是在热汤中烫熟的,所以要求肉类都要薄如纸屑。要顺着肉类的肌理去切片,灵活运用不同的刀法,才能使原料放入汤中一烫即熟。•保温将盛汤的碗放入开水中煮烫几分钟,使碗的温度升高。在碗中加汤之后,还要往汤里加入六成热的油,使汤的温度能保持滚烫。吃之前,先把生片放进汤中微微搅动,再放进新鲜蔬菜烫熟,随后放进豆团。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调味料,最后再倒入米线慢吃。至今过桥米线仍以秀才、进士、状元、探花等称谓来区别不同价位的过桥米线,源自那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而蒙自过桥米线已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美食打上非遗的烙印,其实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