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用哲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哲学用哲学专题学习前言为什么要“学哲学用哲学”?从理论意义上讲。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从现实意义上讲。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经验,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个人的进步和提高来讲。人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习哲学。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但是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具体科学。每个人的能否进步的关键就是能否善于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使具体经验上升为一般,能否在理论指导下实践,能否用理论总结实践经验,赋予工作经验以理论的意义。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123134认识论5《实践论》和《矛盾论》2哲学的含义唯物论辩证法目录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哲学使人深邃,数学使人严密,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言和行,我们开展的向传统告别,迈向规范的明天)一、什么是哲学二、唯物论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二、唯物论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二、唯物论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二、唯物论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因素: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②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③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二、唯物论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2.规律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3.特点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②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③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二、唯物论4、动力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⑥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二、唯物论三、辩证法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三、辩证法(1)质量互变规律:①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②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三、辩证法(2)否定之否定规律:①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三、辩证法(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无论是在自然、社会,还是在思维领域,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正是事物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即: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四、认识论1、一观——真理观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四、认识论2、一论——认识论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四、认识论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五、《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写成于1937年7月。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的损失。《实践论》就是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这篇著作原是作者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的讲义中的一部分。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1]五、《实践论》和《矛盾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1975年完成。它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五、《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是一部认识论著作,也是一部辩证法著作。①《实践论》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无限辩证发展的过程;②《实践论》论述和发展了认识领域中的量变质变规律;③《实践论》论证了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五、《实践论》和《矛盾论》《矛盾论》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表现在:①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阐明了分析事物矛盾特殊性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③论述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性,即功能的一致、认识运动公式的一致。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