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精简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教学目标1、掌握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包括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其中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是该模型的基本内容。2、熟悉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3、理解雷布钦斯基定理4、掌握里昂惕夫之谜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型1、赫克歇尔与俄林的学术生涯及论著伊莱·菲利普·赫克歇尔(EliFilpHeckscher,1879——1952年),瑞典经济学家。1909-1929年,赫克歇尔任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经济统计学教授;1929年后任斯德哥尔摩学院经济史教授。赫克歇尔写过大量文章和小册子。主要代表作有:《大陆制度:经济的解释》、《重商主义》、《瑞典经济史》。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在该文中,他探讨了李嘉图学说中两国间比较成本差异的产生和这种差异在两国贸易发生后的变化及影响。这一思想后来为他的学生俄林所接受和发展。2、贝蒂尔·戈特哈德·俄林(BertilGottardOhlin,1899-1979)赫克歇尔的学生,生于瑞典克利班。1919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获文学学士学位,192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38年-1970年,担任瑞典议会议员;1944年-1967年,任瑞典自由党领袖;1944年-1945年,任瑞典贸易大臣。1924年俄林的博士论文《贸易理论》发表。自此之后,国际贸易理论成为他的主要研究课题。俄林于1933年出版了《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该书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因为俄林在这本著作中所创立的贸易学说被经济学界誉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从古典发展到现代的标志。并由此在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模式称作生产要素比例模式,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中两大基本模式。除了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之外,他还对货币理论、就业与经济波动问题进行研究。赫—俄生产要素禀赋说任何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管理、信息。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的不同,因此生产条件就不同。这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那么,各种生产要素是怎样影响国际贸易的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研究了这一问题。(1)靠山吃山(2)劳动生产率一样,要素比例不同是关键K:资本L:劳动力(3)贸易结果要素报酬国际差别缩小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说形成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主要是用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该理论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赫—俄理论的出现是对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李嘉图学说的三个基本假定的否定上。1、否定了李嘉图学说的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的假定。俄林则认为,参与商品生产的除了劳动要素外,还包括资本和土地。他认为,仅仅分析劳动要素是不够的,必须从生产的三大要素在各国的差异分析入手,才能探寻到产生2、否定了李嘉图学说的两国生产函数(投入量与产出量的比例)不同的假定。(在李嘉图的分析中,生产1吨葡萄酒在英国需要120天的劳动,在葡萄牙只需要80天的劳动)。俄林假设两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都会带来相等的产出量,即生产函数是相同的(指生产1吨葡萄酒在两国需要同样多的劳动,只是由于劳动价格不同,才使商品的价格不同,从而发生国际贸易)。3、否定了李嘉图学说的劳动能在国内充分自由流动的假定。俄林认为,劳动像资本一样在国内的流动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流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这才更符合实际情况。.3、与要素禀赋有关的基本概念(1)生产要素: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2)要素禀赋的(FactorEndowments):要素禀赋(或称要素丰裕度):是针对国家而言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假设有两个国家A、B,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计量一个国家的要素丰裕度(factorabundance)。有两种方法LKOEBEAρAρBAKBKBLAL一种方法是物理量定义法(PhysicalDefinition)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为KA/LA和KB/LB,而且有KB/LBKA/L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k-abundant),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另一种方法是价格定义法(PriceDefinition)在A、B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rA/wA和rB/wB,而且有rA/wArB/wB,就可以认为相对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相对于B国而言,A国为劳动丰裕型国家。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生产技术的变化会使生产一个单位的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二是消费偏好变化会使消费商品数量改变,从而使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要素丰裕或要素稀缺程度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一个国家实际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有很大区别。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的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图3-1要素丰裕度K(资本的数量)KBEBKAEAOLBLAL(劳动的数量)(3)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要素密集度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比率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假设两种产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分别为KX/LX和KY/LY。如果有KY/LY小于KX/LX,就可以称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K-intensive),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intensive)。图3-3等产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图3—3表示了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的组合情况。Q1、Q2、Q3表示等产量线。K2K1KABQ1Q2Q3L1L2OL沿着Q1曲线上的所有的点的组合能实现在Q1的产量水平。A点要素投入比例为(K1、L1),B点要素投入比例为(K2、L2)。生产者可以选择曲线上的任意一点Q2生产。从生产技术角度讲,K1K2的资本量和L1L2的劳动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不会影响产出的数量。产量水平Q1Q2Q3,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等产量线是建立在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增加要求另一种要素减少的数量称之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如图由A点到B点,劳动增加△L(L1L2),则资本减少△K(K1K2),此时产量保持Q1水平不变。MRTSLK=—△K/△L,当△L趋于0时,MRTSLK=dK/dL,此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线上定点的斜率。按照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原则,当产量既定时,生产者按要素价格的比例来选择要素组合点。即MRTSLK=w/r图3-4要素密集度KQXkXk/XAkYA/W//r/w/rBk/YB/w//r/QYw/rOLQX、QY分别为X、Y产品的等产量线,其中QX更偏向于K坐标轴,QY更偏向于L坐标轴。在r和w既定的条件下,厂商选择等成本线与等量线的切点为最佳组合点,即MRTSLK=w/r。两条等成本线(平行线)斜率为—w/r,分别与等产量线QX、QY相切于A、B两点。此时,X、Y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为KX/LX和KY/LY,且KX/LX大于KY/LY,由图示可以看出OkX线比OkY线陡峭,更偏向于资本坐标轴。可以确定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w、r改变,等成本线相应改变,如斜率为w//r/,则均衡点改变为A/、B/点,此时判断依据和结论同上。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设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建立在以下严格的假定之上:假定1:2×2×2假定。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X、Y,两种生产要素K、L。这一假定使现实经济简单化,有利于分析问题;假定2:自由贸易假定。假定没有运输成本、关税以及其他限制商品自由流动的障碍;假定3:要素流动性假定。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因而,国内劳动力和资本收益相等,国家间由于要素流动障碍可能存在要素收益的差异;假定4:完全竞争假定。假定两个国际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实现完全竞争。参与市场交易的供给者、需求者众多,生产要素、商品是同质的,具有完全信息。在长期内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商品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商品的边际收益;假定5: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假定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保持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f(tK、tL)=tf(K、L);假定6:技术相同假定。假定两国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投入同样数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同等数量的某种商品。强调技术不是不变,而是,两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技术保持相同;假定7:要素密集度假设。假设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一种为劳动密集型,另一种为资本密集型。由于两个国家生产同种产品的技术相同,生产函数相同,所以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密集度是相同的。没有要素密集型转变的情况;假定8:消费者偏好相同假定。假定两国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偏好相同。消费者偏好可以用一组常规的(即凸向原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形状和位置上一致。在假定7、8的基础上,要素禀赋的两种计量方法是确定一致的;假定9:资源充分利用假定。假定两国在贸易前后都能生产出最大可能的产量,生产点总是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个假定条件变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结论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不成立。5、俄林的区际贸易理论俄林认为,国际贸易仅是区际贸易的一种,是由区际贸易的发展而演化出来的,二者所适用的规律及贸易理论都有很多共同之处。他所说区际贸易的地区范围可大也可小。就全世界而言,一个大地区可以包括若干个国家,一个小地区可以只是一个国家或只是一个国家中的某些部分。例如:西欧各国作为一个大地区,可算作是资本要素禀赋丰裕的地区;西欧中的葡萄牙作为一个小地区,相比较可算作是劳动要素禀赋丰裕的地区;葡萄牙的里斯本作为一个小地区,又可算作是技术劳动禀赋丰裕的地区。因此,俄林所说的区际贸易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国内贸易,或者说国际贸易仅是区际贸易的组成部分之一。俄林又强调了国际贸易与区际贸易的4个不同点:(1)国界不同于地区之间的界限,它构成了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障碍;(2)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不同货币制度下的商品贸易有着本身的特殊规律;(3)各国都有自己特殊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影响着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4)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不同的经济特点使各国的对外贸易也各不相同。通过这种分析,俄林向人们展示出国际贸易既有别于区际贸易,又与区际贸易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受着相同的贸易规律的制约。.6、俄林的相互依存理论俄林的相互依存理论的实质是一般均衡论,即认为任何经济现象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俄林将相互依存理论运用到了商品价格的决定上,被称作相互依存价格论,或称一般均衡价格论。他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价格形成机制。1、需求:决定需求的有两种因素:一是消费者的欲望、要求和爱好;二是每个人的收入状况,也影响对商品的需求情况。2、供给:决定供给的也有两种因素:一是生产要素的禀赋状况;二是生产的物质条件,比如,物质条件较差的生产过程使用的劳动力较多;反之,使用的技术设备较多,劳动力则较少。俄林认为,由上述四个基本因素所构成的价格机制,在同一时间内决定着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7、
本文标题:精简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4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