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数学解题八种思维模式和十种思维策略引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习数学应该看成是学习数学思维过程以及数学思维结果这二者的综合,因而可以说数学思维是动的数学,而数学知识本身是静的数学,这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作为思维载体的数学语言简练准确和数学形式具有符号化、抽象化、结构化倾向。高中数学思维中的重要向题它可以包括:高中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高中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思维模式高中数学解题常用的数学思维策略高中数学非逻辑思维(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问题研究;高中数学思维的指向性(如定向思维、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研究;高中数学思维能力评估: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高中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分析,作为理性认识的人的个体思维题可以分成三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一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间的逻辑关系,a同一关系b从属关系c交叉关系以及d对立关系e矛盾关系12、判断是逻辑思维在概念基础上的发展,它表现为对概念的性质或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是认识概念间联系的思维形式。3、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对判断间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二数学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1图形表象是与外部几何图形的形状相一致的脑中示意图,2图式表象是与外部数学式子的结初关系相一致的模式形象。3形象识别直感是用数学表象这个类象(普遍形象)的特征去比较数学对象的个象,根据形象特征整合的相似性来判别个象是否与类象同质的思维形式。4模式补形直感是利用主体已在头脑中建构的数学表象模式1,对具有部分特征相同的数学对象进行表象补形,实施整合的思维形式。5形象相似直感是以形象识别直感和模式补形直感为基础基础的复合直感。6象质转换直感是利用数学表象的变化或差异来判别数学在对象的质变或质异的形象特征判断。7图形2想象是以空间形象直感为基础的对数学图形表象的加工与改造。8图式想象是以数学直感为基础的对数学图式表象的加工与改造。9关于联想和猜想,它们既是数学形象思维中想象推理不同表现形式,也是数学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三数学直觉思维的基本形式1、直觉是运用有关知识组块和形象直感对当前问题进敏锐的分析、推理,并能迅速发现解决向题的方向或途径的思维形式。2。灵感(或顿悟)是直觉思维的另一种形式。直觉思维是一种敏锐、快速的综合思维,既需要知识组块和逻辑推理的支持,也需形象、经验和似真推理的推动。意识又可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直感是显意识,而灵感是潜意识。思维的基本规律一反映同一律:等值变形,等价变换二思维相似律:同中辨异,异中求同数学思维的特性一数学思维的概括性数学思维能揭示事物之间抽象的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这些本质特征和规律,能够把握一类事物共有的数学属性。数学思维的概括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是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二数学思维的问题性数学思维的问题性是与数学知识的问题性相联结的,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队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是数学问题的变换过程,数学问题的推广、引申和应用过程,是新的数学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也是数学思维的深化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三数学思维的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相似性是思维相似律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反映。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思想在于寻求客观事物的数学关系和结构的样式,从已解决的问题中概括出思维模式,再用模式去处理类似问题。并进而形成新模式,构成相似系列,即各种概念、命题与方法的相似链。数学思维的材料与结果数学思维的材料就有外部材料与内部材料的区分外部材料是指数学思维的对象,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以及由此引申发展的各种结构关系。例如各种具体的思维目标:数学的概念、命题、定理、公式、法则,数学问题初始状态中的图形、符号和语言文字等。内部材料是指思维主体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是储存于人脑的认知结构中的信息块。其中数学知识信息块由一些明晰的数学概念和关系结构组成,而数学经验信息块是一种带有模糊性质的思维“相似块”。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价标准广阔性:发散思维3深刻性:收敛思维—集中思维和分析思维灵活性:辨证思维,进退互用,正难则反,倒顺相通敏捷性:直觉思维,转化化归,识别模式,反应速度,熟练程度独创性:创新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中,解题方法新颖独特。批判性: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总结回顾,调控思维进程等六个方面,是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价标准高中数学思维的关联系统关联系统的三个方面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数学关系—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和数学语言等;心理关系—动机与意志,情感、情境与兴趣,性格与态度,精神与作风等;社会条件一社会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与主体的关系及其影响。高中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一)观察与实验(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三)归纳、演绎与数学归纳法(四)分析与综合(五)抽象与概括(六)一般化与特殊化(七)模型化与具体化(八)类比与映射4(九)联想与猜想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思维模式一逼近模式把问题归结为条件与结论之间因果关系的演绎;选择适当的方向逐步逼近目标。正向逼近一顺推演绎法、逆向逼近一逆求分析法、双向逼近一分析综合法或两头夹法、反面逼近-反证法、模糊逼近一尝试探索法、近似逼近一极限法等。二叠加模式采用化整为零、以分求合的思想对问题进行横向分解或纵向分层实施各个击破而使问题获解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程序是:(1)把问题归结为若干种并列情形的总和或者播入有关的环节构成一组小问题;(2)处理各种特殊情形或解决各个小问题,将它们适当组合、叠加而得到问题的一般解。爬坡法、逻辑划分法(分类、分域进行讨论和枚举、穷举都是它的别称)、中途点法、辅助定理法等都是此类,4容斥原理、抽屉原理与重叠原则,以及负向的叠加可称为叠减,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登加模式的思想。三变换模式变换模式是通过适当变更问题的表达形式使其由难化易、由繁化简,从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程序是:(1)选择适当的变换,等价的或不等价的(加上约束条件),以改变问题的表达形式,(2)连续进行有关变换,注意整个过程的可控制性和变换的技巧,直至达到目标状态。所谓等价变换,是指把原问题变更为新问题,使两者的答案完全相同。不等价变换则指新问题扩大或缩小了原问题的允许值范围。包括代数变换—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代数换元法、方程与不等式的同解变换与可控制变换等;三角变换—三角式的恒等变形、三角换元法、万能变换等,几何变换—合同变换(即平移、对称与旋转)、相似变换(包括位似变换)、反演变换等。四映射模式映射模式是把问题从本领域(或关系系统)映射到另一领域,在另一领域中获解后再反演回原领域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它与变换模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变换通常是指从一个数学集合到它自身的映射。几何法:把数、式的问题归结为形的问题加以解决;解析法:把几何问题归结为代数问题加以解决;复数法与向量法一把几何或代数、三角问题归结为复数或向量向题加以解决;模拟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或其他学科问题加以解决,其他如极坐标法、参数法等也属于映射模式的范围。五方程模式方程模式(又称函数模式)是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与解方程(或方程组)来确定数学关系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方程模式是反映客观事物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它是沟通已知元素与未知元素之间的辩证联系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思维程序是:(1)把问题归结为确定一个或几个未知量;(2)列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按照条件必须成立的所有关系式(即方程);(3)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得出结果。5方程模式的思想通常适用于解决有关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等方面的许多问题,这是因为这三种数学对象之间存在某种相似和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为用的。六交轨模式交轨模式是通过分离问题的条件以形成满足每个条件的未知元素的轨迹(或集合),再通过叠加来确定未知元素而使向题解决的思维方式。交轨是一种特殊的叠加,通常的叠加是求出集合才的并,而交轨的叠加是求出集合的交。交轨模式与方程模式也具有部分相通的关系,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等内容既可以用交轨观点去看待,也可以用方程观点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仅是观察问题时所强调的侧重面的不同。交轨模式下的具体模式主要有:1、轨迹相交法:它包括双轨迹模式、相似形模式、辅助图形模式及三轨迹模式等。双轨迹模式是:“把问题简化为作一个点。然后把条件分为两体部分,使每一部分变成未知点的一条轨迹;而每一条轨迹必须是一条直线或者是一个圆”。2、交集法一把向题的解归结成由几个条件所决定,每一个条件都可以确定出某种元素的一个集合,这些集合的交集元素就是所求的解。七退化模式退化模式是运用联系转化的思想,将问题按适当方向后退到能看清关系或悟出解法的地步,再以退求进来达到问题结论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程序是:(1)将问题从整体或局部上后退,化为较易解决的简化问题、类比问题或特殊情形、极端情形等,而保持转化回原问题的联系通途;〈2〉用解决退化问题或情形的思想方法,经过适立当变换以解决原问题。如降维法:从高维向低维后退。包括数据、数量的简化: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方程同题的消元、降次,行列式的降阶、去边等。类比法:联想形式类似的熟悉问题与原问题作性质或解法的比较对照,从中悟出相似性联系以达到转化。特殊化方法:从一般向特殊后退。即从问题的特殊情形或个别情况入手,观察性质或方法的变化规律,得出正确的解题途径。极端化方法:将问题退到极端情形,即考察极端元素耳或临界位置,往往能找到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奠基因素以实现解题方法的过渡。八递归模式递归模式是通过确立序列的相邻各项之间的一般关系以及初始值来确定通项或整个序列的思维方式。它适用于定义在自然数集上的一类函数,是解决数学向题的一种重要逻辑模式,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其思维程序是:(1)得出序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2)找到一个或几个关系式,使序列的一般项和它相邻的前若干项联系起来;(3)利用上面得到的关系式或通过变换求出更为基本的关系式(如等差、等比关系等),递推地求出序列的一般项或所有项。一般地,在递推关系转换成基本关系时,用迭代方法就能消去全部中间项而得到序列的通项公式。高中数学解题常用的数学思维策略(一)以简驭繁。数学知识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繁衍发展以至推演成为各门数学学科的。解题时的思维反应主要是学会浓缩观察数学形式结构,从总体的粗线条上把握题目的数学图式;或者将题中有关的概念或方法转化为较简的情形入手解决。数6学中的换元法、代换法、变换法、递推法、母函数法及解方程中的消元、降次方法等就是体现这个策略的解题方法(二)进退互用。‘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华罗庚语)。主要方式有:从一般向特殊后退;从抽象向具体后退,从高维向低维后退和从较强命题向较弱命题后退。数学归纳法、经验归纳法、类比法、递推法、降维法、放缩法等数学方法或解题方法就是进退互用的辩证思维在具体方法中的一些总结。(三)数形迁移。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若把一个命题的条件或结论给出的数量关系式称为式结构,而把它在几何形态上的表现(图像或图形等)称为形结构,数(或式)和形之间的相互迁移、转化的表现形态主要有:A、6由形结构迁移至式结构,解析几何是体现这种研究的典范。B、由式结构迁移至形结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形联想或几何方法,可使求解过程显得简洁直观。C、式结构或部分式结构之间的迁移,这是等价的式结构间的相互转换,常能发现隐含条件和认识各种变式间的本质联系与统一性,或者通过局部类比或相似联想的诱发解题线索以解决问题。D、形结构或部分形结构之间的迁移,几何变换就是利用了某种不变性来实现形与形之间的沟通。如类比接法、关系映射反演原则、模拟法、坐标法、交集法、抽屉原则、几何变换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和解题方法均在一定意义上属于这个思想范畴。(四)化生为熟。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往往会呈现相对的阶段性,在数学中就是所研究的问题总会有较为熟悉和比较生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