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加快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动水利又快又好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以及水利部党组关于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具体部署,特制定本《纲要》。序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水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开局之年,在我国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水文化建设不仅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对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会日益显示其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水文化建设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水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让人们对水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断深化;在水利工程建设与水文化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批水文化产品和具有水文化丰厚内涵的水利精品工程;水利行业精神在水利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弘扬;基本形成了一支分布在各地、各领域的水文化研究队伍,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水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水忧患意识、水资源节约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优美水环境的生活追求和文化品味不断增强,人水和谐的科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目前,对水文化引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支撑作用2认识不足;水利法规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水文化研究与解决中国现实水问题结合不够紧密;水文化的传播还不够广泛深入;水文化建设的成果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水问题,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新期待,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以水利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需要;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水利部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增强人们幸福感的需要。为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水文化建设。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为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的文化支撑。(二)基本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水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结合水利实践,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营造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健康向上的水3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2、坚持服务于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既要注重从水利发展与改革实践中及时总结、整理、培育、丰富和提升水文化,又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水文化指导水利发展与改革实践,推动水利事业发展。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水利工作实际,发挥水利职工在水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水文化建设为群众服务、依靠群众,成果为群众共享的原则。4、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积极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世界各民族优秀水文化中借鉴经验,又要及时吸收新鲜养分,充实时代元素,与时代进步同行,与水利发展同步。5、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始终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领水利事业、教育广大水利职工、推进现代水利发展的社会功能。同时要努力提高水文化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文化产业的积极培育和发展。6、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建设相协调。水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宏伟的系统工程,必须本着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发展相结合的思路,立足现实、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三)发展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水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切实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快发展水文化事业和水文化产业,提高水利事业的综合文化实力;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二、水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四)努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水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4要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水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行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引领水文化建设。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水利实践。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以科学的治水理念,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凝聚力量。广泛利用中国水利博物馆和各地水利(水文化)博物馆(展览馆)、都江堰、小浪底、红旗渠等各类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开展水文化知识的普及与教育。使水文化传播与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水情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3、坚持不懈地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水利行业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和时代内涵。把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修订《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办法》,制定出台《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4、坚持不懈地以优秀水文化思想引领风尚。“十二五”期间,完成覆盖水利行业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使全体水利职工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五)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文化内涵1、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研究。全面把握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民生水利的丰富内涵、时代特点和重点任务。注重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角度谋划水利发展,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实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2、积极发挥水文化的功能,不断深化对水利发展自身规律的认识,水利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在发展进程中的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阶段性特征。3、把治水实践中的新认识、新做法、新经验升华为文化层面的认知,促进社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理解与支持。4、深刻认识民生水利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容、时代特点和重点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发展民生水利的科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民生水利沿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利迫切需求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民生水利的人本理念与人文关怀。(六)大力提升水工程与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1、要把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努力使每一处水利工程都成为独具风格的水利建筑艺术精品,成为展现先进施工工艺和现代管理水平的现代高科技载体和现代水工建筑艺术载体。重点建设一批富涵水文化元素的精品水利工程。形成以工程为轴心,既体现兴利除害功能,又能反映本地区本流域特有的优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乐水家园,展现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2、加大对现有水利工程建筑的时代背景、人文历史以及地方民风民俗的挖掘与整理,增加文化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丰富现有水利工程的文化环境和艺术美感。3、要用现代景观水利的理念和现代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思路与手段去建设和改造水工程,实现水利与园林、治水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在保障工程安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使风景优美的河道成为人们陶冶性情的好去处,使水利工程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好风景,使清新靓丽的水利风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4、要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提升水工程及其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的示范工程。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水利功能与人文内涵的有机结合,以及水利科技知识的普及,注重塑造精品景区,提升景区质量,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景区社会影响力。使之成为传播水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七)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61、要把水文化建设融入水利改革发展顶层设计之中,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通过水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以及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意识。2、通过建设先进水文化,推动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法律和政策的加快建立和完善,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治意识,通过开展“六五普法、节水中国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水法规,逐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引导全社会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4、创建水文化先进单位。制定全国水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标准,创建一批国家级水文化建设先进单位。5、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创建一批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和一批全国文明单位。(八)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传统水文化遗产,摸清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内容、种类和分布等情况,认真梳理传统水文化遗产的科学内核,切实保护好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水文化遗产。1、水利文献与档案的整编、分析与共享。采集整编水利文献与档案,并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网络共享,同时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科技价值。2、水利遗产的资源调查。结合水利文献与现有研究成果,对我国现存水利遗产的分布进行梳理,按照水利遗产的类型,对其地点、数量、工程规模、所有权属、管理状况、利用现状和工程效益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建立水利遗产数据库。3、水利遗产的认定。制定水利遗产国家级名录标准,逐步开展水利遗产的认定工作。4、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分析总结我国水利遗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其价值,探讨水利遗产的保护对策。针对具有重大价值的水利遗产,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