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目录一、扎哈哈迪德1.简介2.主要作品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1.哈迪德的建筑思想(1)空间的透明性(2)空间的流动性2.哈迪德的空间创造手法(1)拼贴与破碎——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2)层叠与转换——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3)折叠——水平与垂直的空间交融3.哈迪德的建筑与时尚三、哈迪德主要作品收集与分析1.广州歌剧院2.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3.银河SOHO四、个人启发一、扎哈哈迪德:1.简介:扎哈·哈迪德(Zaha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Tange)教席。2.主要作品:扎哈·哈迪德(ZahaHadid)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1)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2)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am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3)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1999),(4)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5)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2002),(6)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7)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8)广州歌剧院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1)伦敦的Bitar(1985),札幌的Moonsoon餐馆(1990)(2)由SawayaandMoroni制造的Z-游戏(2002)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3)Alessi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大阪的Folly(1990),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1995),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Meshworks,2000),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2000),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LopezdeHerediaVinaTondonia亭阁(2001)。——————(摘自百度百科)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人们对于“建筑师什么”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不同时期人们对其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但无论在什么时期,人们总是把空间视为建筑的主要问题来认识的。空间是什么?荷兰建筑学家赫曼赫茨伯格对空间的描述是精辟的,他认为“空间是一种超越了可描述概念的意念,他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空间象征了一切拓宽或除掉现存限制并开发更多可能性的东西,因而空间是相对于确定性而言的概念,这种确定性是封闭的、压抑的、笨拙的、受监禁的、呗划分为承载物和分隔物,并被分类建立起来、被预先决定又保持不变、清楚明白。空间和确定性形同陌路,空间是新事物出现的潜在标志。空间是一些在你前方和上方(较小程度上是在你的下方)的东西,它们给与你是觉得自由和自由的视觉,在那里有着不可预期和不确定的余地。空间是一个未曾被侵占并超出你所能占据填充的地方。空间也是从开放产生出来的,增加了含义和解释;它以模糊性、透明性和层次性取代了确定性。在空间里,深度取代了平面,总体而言具有更多维,并且是非排外和确定的三维。空间,如同自由一般,是难以把握的;实际上,当一种事物可以被掌握和被透彻理解时,他便丧失了自己的空间;你不能给空间下定义,你最多只能描述它。”这段描述体现出空间的不确定性、开放与自由。而哈迪德的品格是自由、开放和不断变化的,而且在哈迪德的建筑中,我们也确实能够感受到她追求空间的渴望,以及建筑与时尚的结合,空间给建筑带来无限力量。1.哈迪德的建筑思想哈迪德1950年生于巴格达,后移居英国,70年代末在伦敦著名的AAschool学习建筑。受俄国构成主义,特别是绝对主义的马勒维奇的影响,她认为建筑应该是感性的,没有固定的概念的,应突破现有的障碍而成为一种新的东西。她甚至说:“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已经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是可以飘浮的。”这种独特的建筑哲学,著名的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称之为解构主义;而艺术界人士更愿意把它认为是绝对主义在建筑领域的拓展。哈迪德认为:“如果人们在建筑中能感受到空间的存在;如果人们在运动中能够体验到空间的变化;如果空间中的光能够与人们的活动相互呼应,那么建筑便获得了真正的能量”。(1)空间的透明性透明性暗示人们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同时感知。透明性与人的视知觉相联系的;其次,在透明性的空间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位置空间的同时存在。透明性使得空间从明确性的限定中解放出来,并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开放。哈迪德的很多设计都体现了空间透明性的思想。在这些设计中,空间彼此之间因为没有视觉障碍而得到了贯通,人们置于建筑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位置、不同功能的空间的同时存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深度空间与浅度空间的连续作用,这使得建筑获得一种张力,这种力量吸引人们去体验、感受由透明性所暗示的空间的存在。(2)空间的流动性哈迪德并不是通过建筑建造方式的创新,而是通过对空间的组织,获得了空间的流动性,即通过组织实现一种空间的运动观。如果说,密斯的空间流动性来自建筑技术的革命。那么哈迪德的空间流动性则来自于组织技术的运用。哈迪德的空间流动性思想是建立在空间透明性思想的基础上的。哈迪德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实现了空间的透明性。而透明的空间本身具有视觉上流动的潜质。哈迪德利用这种潜质,并通过交通体系的开放性组织,使得人们可以亲身体验这种空间的透明性。从而使得空间的透明与流动融为一体。在早期的方案中,哈迪德是通过对平面的组织实现了空间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流动性。随着这种组织技术的成熟,在近期的作品中,哈迪德脱离了平面,而转向了一种空间的组织。通过不断实践,哈迪德使得交通空间得到了发展。交通空间从早期单一的联系功能变为空间组织的主体。在很多方案中,建筑的内部犹如一个巨大的交通体,交通空间与功能空间融为一体,建筑的空间获得更大的开放性与流动性。这种特质在很多方案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2.哈迪德的空间创造手法(1)拼贴与破碎——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在哈迪德的建筑实践中,拼贴的手法主要是运用在水平向的空间创造上。哈迪德以一些空间单元为拼贴的素材,由于拼贴的过程是在二维中展开的,因此这些空间单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单元平面所指代。进而平面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它不再仅仅意味着空间的生成元,而是具有了另一层含义——空间的组织元素。这些单元平面通过拼贴而彼此重叠,而这种重叠的平面图形暗示着空间透明性的存在。哈迪德通过对平面重叠部分的墙体的破碎实现了空间的透明性。此时,空间单元的独立性与明确的形态被这种空间的交织所削弱,空间互相渗透与贯通。由于这种空间透明性产生在水平方向,因此空间透明性与流动性融合在一起。(2)层叠与转换——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层叠是哈迪德实现垂直方向空间创造的主要手法。与拼贴的手法相似哈迪德将分散的单元空间以层叠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并运用X-ray的绘图方法在二维平面上研究不同层平面在空间中的层叠方式。这种绘图方法使得哈迪德可以在同一时刻看到所有平面之间的关系。这就暗示了在层叠空间中一种潜在的透明性。为了使这种潜在的空间透明性变为一种真实的透明性,哈迪德将设计重心转向竖向交通体系。通过研究哈迪德认为,“竖向的联系体没有必要设计成垂直方向的核,相反,可以将竖向的联系体在层与层之间转换布置”。通过对竖向交通体系的开放,并将其置入到这种空间透明性潜在的区域。空间便实现了真实的透明性。并且由于竖向交通体系体的联系,空间的透明性与流动性在建筑的交通流线上融为一体。(3)折叠——水平与垂直的空间交融通过早期对层叠的研究与实践,哈迪德意识到竖向交通体的开放对空间创造的意义,进而将竖向交通体由简单的连接功能转向了对空间的直接组织,从而实现了空间组织手法的转变:即从二维的平面组织转向了三维的立体化空间组织——折叠。折叠顾名思义是折与叠的组合,盘旋而上的楼梯可以说是折叠的一种简单形式。在一些方案中,哈迪德借用“盘旋楼梯”折叠原型,并使其成为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的主体。这种折叠的交通体盘旋而上,在不同的层面上发生着不同的功能。在发生功能的地方,“盘旋楼梯”被放大、变形,以容纳功能所需要的空间。这时交通空间与使用空间交织在一起,所有的使用空间好像以一种串联的形式相互连接在一起,建筑空间也因折叠而灵动起来。3.哈迪德的建筑与时尚扎哈哈迪德的作品诡异多变、充满未来主义风格,她认为,时尚与建筑的共通之处在于创造力。创造力是时尚和建筑之间共通的桥梁,时尚与建筑都试图让人们过上更加愉悦舒适、富有激情的生活。建筑师艺术,又不是艺术,建筑师一种能量,我们在扎哈的作品中感受到了这种能量,这种能量使流动的空间变成可能的空间,创造出在静止中运动的空间。这种空间看起来是运动的,却散发着静止。扎哈的建筑不仅在形式上敢于创新,它又具有功能性,涉及结构、力学、工程学等,它不仅仅是表达,建筑更注重影响力。建筑影响着空间里的每个人的每一天,扎哈信仰新视点的结构方式使得她摒弃了旧的传统观点,强调真正用感官或心灵来感知建筑的存在,推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型的重新组合。扎哈以拆解和重组的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源,塑造了全新的建筑和景观。扎哈认为对于形式会很相似,但不是永远不变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达到设计的目的,她的设计往往通过一些列通透的互相联系的简化组,将建筑分层,先画出一系列分层的平面,接着转化为一些列分层的体量,然后体量之间再互相联系,利用上述的三种方法进行建筑设计进程。哈迪德对这些独特的建筑有自己的解释:“大家都知道我是反对绝对的直角的,我觉得没有什么笔不断地重复更乏味的了,所以通常我习惯只是将它当做一个参照,然后我可以利用对角线来设计我的建筑。对角线两边的角度可以不断变化,这样我就有很多选择来完成我的空间革新,令我的建筑变得柔软、流动起来”。盘绕元素一直是扎哈建筑设计手段及标志性符号,她的建筑设计蜿蜒至基地景观内,以此创造机能、创造空间。这种盘旋的语汇界定了空间,创造了存在性、透明度和流动感,斜面、横线的几何式搭配、规整和不规则兼具,给人以美学的冲击。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她不服输不服老的个性不断的尝试新的方法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效果。从形体上,她常常运用楔形物倾斜的变化形式组合。在效果布景上产生失重感的构图,高空附冲式的场面低飞于屋顶上空,超级深度的变形多视点的频闪样式的不稳定的空间布局。这些都体现出作为一个女建筑师的思维活跃调动。也许是她的生长环境的特殊性,让她的设计附有不同于常人的个性。这种随心所欲的表现性更容易传达她内心的信息。因为我们的眼睛不同于摄像机将画面中的图像信息准确无误的全部认知。而是有选择带有感情色彩的接受我们所倾向的画面。视觉重心不自主的将会那些活跃的因素所吸引。哈迪德的作品融合了西方和现代,扭曲状的背后隐藏着数学美感和她对未来以及时尚的追求。她借助科技性的架构,整合为意向,创造出属于扎哈的绝无仅有的设计符号并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建筑界,关于扎哈的争论一向很大,但是他在建筑设计上追求的绝对是超前与前卫的,时尚也绝不是她唯一的诉求,她可以肆无忌惮的利用螺旋手法制造拼接以及流线造型,成为未来感十足的符号,突显出其所在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式和未来主义式生活,以及无法预料的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美学体验。三、哈迪德主要作品收集与分析1.广州歌剧院2002年,广州市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国际竞赛,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ZAHAHADIDARCHITECTS)以“圆润双砾”的设计方案赢得了第一名且被定为广州歌剧院实施方案。让最完美的建筑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