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浅谈“读图时代”作者:白雷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6期[摘要]大约从新世纪伊始,书本中冰冷的文字被配上热闹的插图,读书人重新回到了儿童时代的看图识字。图像取代文字成了“沟通之王”,现代人仿佛又过起了祖先象形指事的文化记录生活。各种各样的图像如花海一样淹没了信息时代的人们,读图已经成为风尚,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铺天盖地的图像带领人类进入“读图时代”。[关键词]读图时代;图像;网络一、什么是“读图时代”。“读图时代”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自愿或被迫进入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文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读图时代最早是在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上表现出它的特征。19世纪,由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发起的一轮报纸“黄色化倾向”竞争,可以当作是读图时代在报纸上高潮运动的到来。这次运动似乎颠覆了图像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煽动性的大幅彩色照片、绚丽刺眼的色彩、滑稽肤浅的内容……都让人们觉得图像在“爆炸”,而文字从“王者”变成了“懦夫”。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张巨幅照片占据了几乎整个报纸版面,而文字却沦落成为“注释”。多少年来我们向往的“图文并茂”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图像甚至已经有了喧宾夺主的想法。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电影、电视中的图像就更多了,甚至广告、漫画、晚会等……可以说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会留下“读图时代”的痕迹。二、为什么会进入“读图时代”。首先,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促进了“读图时代”的到来。图像采集、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得平面媒体可以自由、准确地使用图像。清晰、流畅的图像带给受众前所未有的美感,媒体认识到了图像对于受众强大的吸引力,从而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图像。较之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网络的普及带给阅读者的是更加广阔的信息空间和更加便利的接触途径。网络上提供给人们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报纸杂志所能提供的信息量,且价格更为低廉、用时更为节省、形式更为新颖、获取更为简便。网络的普及使图像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可以说,网络改变了图像的命运。其次,图像本身具有直观、便捷、形象生动的特点,这也是促使“读图时代”到来的重要原因。图像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量,能够引起人们无穷的联想。比如我们小时候参加看图作文的比赛,面对图像发挥想象力,这种作文形式利用的就是儿童喜欢看图片的心理。一些探险和科普龙源期刊网文章,如果缺少图片的话,也总会使人觉得缺少些什么。再比如作者想传达给读者某种信息,但是用文字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时候一张图片或许可以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对于那些精心设计出的公益广告图片叹为观止的原因。再次,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读图”大行其道。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奔波于快速转变着的时间、地点中的人们希望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而“阅读图像”能帮助人们尽量节省时间、避免大脑疲劳,于是时尚感十足的“快餐读物”越来越受欢迎。都市快节奏的生活造成整个社会浮躁的心理,而人们浮躁、无聊的情绪使他们沉不下心去读书,对文字产生了排斥感。或许某一文本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思想深刻,蕴含哲理,但是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再好的书也只是一堆废纸。人们需要的只是满足他们猎奇心理、改变他们无聊心情的“故事”,能让他们笑一下或者皱一下眉头,这就够了。最后,媒体、网络刻意迎合读者庸俗、猎奇的心理,使标题夸大其词,使信息充斥眼球,这也是产生“读图时代”的不容忽视的原因。正如法国学者艾柯形容的,我们已被后现代的场景包围,分不清什么是虚假什么是真实。电视报纸和杂志批量化生产了大批的明星,人们在这些产品面前被击溃,不管你接不接受,他们就象活人一样,也象没有生命的物一样,就在那儿,无法回避。所以虽然我们会对娱乐报道嗤之以鼻,但是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或者图片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打开。而且大量信息充斥媒体网络,你无法分辨那些有价值那些无价值,更何况你也懒得去分辨,于是你会对自己说:“看张图吧,就什么都知道了。”三、进入“读图时代”的影响。图片的优点是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进入“读图时代”,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知识、新闻、故事、娱乐等信息的需求。图像的大量使用确实便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享受了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图像直观、使人印象深刻的特点缩短了阅读时间,在某些领域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一份繁琐的工作文件,如果加入一个树状图,各项步骤立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可以缩短阅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读图时代”也会带来种种负面影响。图像的优点是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但这些优点扩大后恰恰是它的缺点。由于图像的浅显易懂,使人们只能被动接受,而不像面对文字时还须主动思索。文字与其说是表达,不如说是一个人对自己思考和阅读的归纳;图像虽然直观,但人们面对图像往往缺乏深入的思索和品味。曾有专家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人们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很容易造成全民阅读水平的低下。另外,一旦人们适应了图片单纯直接而忘记了文字的委婉深刻,就会慢慢不懂得婉转,喜欢横冲直撞,可以说对性格都有影响。比如一些人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慢慢退化,说话空洞苍白,要不动辄就是大话套话空话,陈词滥调没有新意。一旦出现了新的声音,就会遭到热烈的追捧。比如在论坛的一些回复中,如果前几楼出现了大段看着有些道理不容易被轻易反驳的内容,其后的跟帖便多是对其的附和与跟风,要么就是两拨人各执一词,不管对方说得正确与否只管声龙源期刊网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图片的简单直白,让一些人的思想也变得简单了,习惯去接受与赞成,只会支持和反对,很少去思考更深入的层面。此外,图像有很强的冲击力,对人的感官有着强烈的刺激,大量的图片冲击会使人造成感官麻木。设想一下,当你像翻书一样翻阅成百上千的图片,由于数量的原因,真正好的图片很容易被淹没,难以被你找到,就算发现了,由于习惯的问题,你会花时间作一些思索吗?最后,图片充斥电视和网络,现代人为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儿童是由电视“抱大”的,我们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中不能自拔。算一算,假如我们每人每天平均坐在电视和网络前2小时,乘以365天再乘以13亿得数会是多少?而这些时间,原本是我们用来读书、和朋友聊天、与家人做游戏、出去旅游、锻炼身体的时间啊!而且一个人天天与电视和网络为伴,恐怕会被冷冰冰的机器思维所主宰。这些年因为沉溺于网络中的色情、暴力、谎言所导致的悲剧还少吗?四、怎样对待“读图时代”在“读图时代”生活的我们,面对图像的优点和缺点应该何去何从呢?我认为完全的摒弃或是完全的放任都是不可取的。图像仍旧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优点,它的缺点只是人们滥用的结果。享受图片带来的视觉轻松、感受图片传来的浓浓情意、猜测图片隐藏的深层秘密……这是我们在“读图时代”中所热烈向往的。要想得到“读图时代”的这些优点就必须要把握图像使用的“度”。用少量的图片、用有内涵的图片、用有感情的图片,这就是“度”的体现。当然,这些美好的愿望并不是能一下就能实现。而面对浮躁的“读图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一双睿智的眼睛和一个坚定的头脑。参考文献:《读图时代》侯义宝《中国地市人报》2008第10期《大众文化与读图时代》大门《中国摄影报》2008.10《读图时代,文学何去何从》Xenos新浪博客2009.04作者简介:白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