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诊断与改进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诊断与改进报告(一)专业自我诊改工作概述(2000-3000字)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从2006年开办以来,坚持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引领,以特色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紧密结合行业企业,专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该专业2011年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被确立为武汉市属高校品牌专业。近十年来,该专业已经发展为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为核心、以图文处理和数字展示为特色的专业群类,其教学条件、招生规模、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均处于较靠前的地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副高职称的5人,中级职称的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9人,博士在读1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Adobe中国认证教师(ACCI)4人,数据库高级管理工程师1人,AUTOCAD施工图绘图师1人,职业资格鉴定师7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2人。本专业聘请了10名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其中楚天技能名师3名,中、高级管理人员5名。专兼教师比例几乎达到1:1,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培养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大赛和全国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获得过多个一等奖、二等奖。学生参加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平版制版工”赛项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获得三等奖。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也经历了多次的变化,最早是培养小学教育技术教师,后来面向平面设计和网页前端开发领域,再后来面向视频制作和三维建模方向。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探索“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体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引领虚拟现实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并通过申报和建设各级教学质量工程来促进专业办学水平的提升。2014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批武汉市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同年,获批湖北省首批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项目《3D仿真实训云平台》1的建设任务,并于2016年顺利获得教育厅专家组验收。2016年,该专业承担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中“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骨干专业建设”、“校企共建的数码印刷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四大项目的建设任务。本专业在校内建成了网页制作实训室(工位48个)、图文印刷实训室(工位30个)、视频编辑实训室(工位24个)、摄影摄像实训室(工位20个)、数字城市技术实训室(工位30个)、三维动画实训室(工位48人)。各类实验器材总价值约200万元,面积约464平方米。承担了《平面图像处理》、《建筑制图基础)》、《3dsmax建筑模型制作》、《影视剪辑技术》等20多门课程的教学实验任务,以实验实训教学为主,兼顾科研以及实验项目的开放,为本院的计算机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服务。本专业目前依托数字图文实训室、影视制作实训室、网页制作实训室和数字城市实训室建立了联进图文设计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多迪网络工作室和数字城市工作室,并且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服务任务,有的还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联进图文设计工作室承担了校内自编教材设计、学生毕业论文制作、教师职称材料制作、专业宣传单设计等任务,承担了洪山区各街道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工作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的档案图文信息化工作等任务;影视制作工作室承担了校内精品课程拍摄、专业宣传拍摄、微课拍摄等任务;数字城市工作室和灵思创意公司合作,承担了我校三维校园制作项目和江汉区常青街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等。肖静老师带领本专业教师参与完成了市产学研课题《湖北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建设,并获得武汉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专业教师和学生在这些社会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收到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文件中明确指出,建立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形成专业诊断与改进常态化工作机制,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促进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根据以上文件的精神,从内部决策、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监督等五个部分对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诊断,发现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企合作特色不突出,合作形式和机制的创新不够尽管本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探索以现代学徒制为特征的教育培养模式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效果和水平也有较明显的提升,但是,受到自身办学水平和目标岗位工作特点的限制,本专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能真正适应社2会的需求,能较为完备地完成一个生产流程并不容易,依然存在着校企合作环节流于形式,实训环节难以落实的问题。而且,在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方面,学生也缺乏足够的就业竞争力,导致学校往往要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校企之间疲于奔走。2.产教融合存在困难,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本专业几年前就坚持了以“项目工作室”为平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这一平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完全真实的工作任务,又解决了校企合作中企业方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还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空间,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但工作室的管理机制、校企合作机制、学徒制的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工作室发展的瓶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要办成高质量的就业教育,就要从专业技术、项目实践、职业素养训练上着手,提升就业质量,将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与就业相互沟通、联系起来,形成产教一体的局面,才能有效弥合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断层,缩短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差距,积极对接行业链和产业链。3.新的技术环境要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很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都在开始改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促进管理、促进实践正在成为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抓手。相对于当前的技术条件,传统的PPT辅助教学似乎不值得一谈,传统的纸质教材和网络课程也成为教育批评的标靶。因此,根据本专业的现状,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辅助教学、建设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完善虚拟仿真环境支撑的实训教学都将成为下一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4.还需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和教学诊断方式教师教学评价和教学诊断都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种方式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进行改革,要通过构建发展性评价,建立和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精准的诊断,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诊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二是判定。当前的教学诊断在很大程度是还是基于经验或标准,难免出现偏差。因此,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大数据的研究与分析,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诊断方式,做到真实检查,精准判定,以此提高教学效果。35.技术技能积累能力不足,实践教学体系需改革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和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鄂教职成〔2017〕1号)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加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应用技术应用研发能力,提高培养人才的水平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技术技能积累功能主要体现了技术技能的传承与创新,而技术技能积累功能是与人才培养过程融合的,没有人才培养,也就没有了所谓技术技能积累。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功能体现在通过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相应技术和技能的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转换成为职业院校教学中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因此,积极加强校企合作,重点推进产教融合,切实改革当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决定一个专业技术技能积累能力的关键。6.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对周边区域(社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本专业目前实施的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或者教师个人建立的工作室来完成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行业客户和专业客户。这种形式的社会服务虽然能很好地锻炼学生,提高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但服务的覆盖面相对较小,在周边社区影响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新青年下乡”和“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政策的背景下,利用本专业的技术技能优势来参与和支持这些重大项目,将非常有利于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区域(或社区)的数字媒体技术服务中心应该成为本专业进行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4(二)专业自我诊断质量保证体系诊断点诊断点参考提示现状及数据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应的改进问题编号(对应的改进计划编号)决策指挥系统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可行。我校制定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目标与标准有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省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骨干专业。没有专业建设标准供我们参考目前还没有出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标准Z1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程序恰当、过程扎实、论证充分;培养目标准确、课程体系科学、教学安排合理、系统设计教育活动;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有可检测性;有人才培养方案,且理念先进、思路清晰。课程安排也很合理,实践课程的课时达到了5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本专业和企业的融合程度还不够,校企合作的形式太单一。我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Z25课程标准完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合理设置课程;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比重合理,职业技能训练安排得当,实践类课时占总学时50%以上;注重人的全面培养,将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不高。够,对在课程中如何安排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质量生成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结合自身优势,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机制;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根据新的变化,本专业将开设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才培养方向,并计划成立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研究所1个。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到位;执行过程中的调整程序严格、规范。严格执行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务处和学院对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6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创新工学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我们采用了校企共建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内任务不稳定,且企业驻校人员对学生的指导不及时。我们对该模式的研究不够,校企沟通还存在一定问题Z3订单培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合作,企业挑选优秀人才。没有形成真正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特点决定了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不会有量的提高,订单班不符合这类企业的需求。Z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动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我们在校内工作室中进行了学徒制模式的探索,已经完成了3个课题和4篇论文。7**中高职衔接及系统培养在坚持中职、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配置上的衔接,严格执行《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