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等级1、公司的组织机构是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文件II2、是否有质量部门,是否确定了品质保证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包括尺寸检验人员及性能检验人员)及质量管理人员的(如质量体系建立维护人员、计量管理人员、质量问题分析改进人员等)配置是否足够。文件I1、质量负责人是否具有制止不合格产品出厂的权限,质量负责人是否拥有制生产的权限。文件I2、质量负责人是否掌握产品的生产制造(试制或量产)的质量状况。文件记录II3、质量负责人是否掌握客户投诉及配套厂的质量不良状况。文件记录I4、质量负责人是否掌握重要质量问题的处置、对策状况及处理结果。文件记录II1、是否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文件记录III2、是否对审核的问题一直跟踪到不合格项目关闭。记录III1、是否有质量体系管理文件方面的规定,规定是否涉及编制、批准、发放、更改等方面的要求。要求是否合适。文件II2、是否对技术文件(如图纸、工艺文件、检验标准等)的编制、批准、发放及修定等方面作出明确,文件是否包括编制部门及文件编号等方面的内容。文件II3、文件是否按要求执行、是否按要求进行管理。记录II1、对新招员工、转岗员工是否实施培训。文件记录II2、是否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或通过其它方式提高其技能水平,并有培训及考核记录。文件记录I3、是否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特殊工序及关键工序的操作人员培训,并有相关的记录。文件记录I调查项目1、管理职责a最高管理层的职责教育培训的实施b质量保证责任人的权限及管理要点c实施质量审核2、文件管理a文件管理3、教育培训a新供方质量审核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用)供方名称:1、是否具有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方面的管理规定。文件III2、是否将产品的重要功能、性能、质量要求(包括客户的要求、法规要求等)作为设计输入的资料。文件I3、是否将产品的要求及客户的要求反映在图纸、规范等有关技术文件内。文件记录I4、是否将图纸、工艺文件及规范等有关技术文件发至相关部门。记录II5、是否对生产各阶段(如样件、小批试制及批量生产过程中发生变更时)转入下一阶段的审批及审批权限给予明确。是否按要求执行。文件记录I6、是否具有产品、过程的开发与设计各阶段的评审、确认及验证的资料。记录II1、是否具有初物管理方面的规定,规定中是否对变化点的类别及管理方法进行明确。文件II2、是否明确了出现变更初物时需向客户进行申报的项目并按要求实施。记录I3、出现变更时是否有变更内容、确认事项的内容及实施日期等的要求(如对变更前的零部件及产品的处置、变更时应进行试验验证等要求)。文件记录II4、伴随着变更,相关的准备工作是否进行(设备、模具、工具、作业文件的准备)。记录II1、是否对初物实施全数检验,是否具有初物检验实施的记录。初物检验结果是否记录具体的数值。记录I2、初物检验项目(新产品对全项目进行检验,变更初物时对变更项目及相关项目进行检验)、判定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数量、判定人是否合适。文件I1、是否在设计变更及过程变更开始批量生产时就贴附识别变更的标签直到到达客户为止均有可识别的表示。现场记录III2、是否规定初期流动管理期间要特别进行的管理项目和管理方法。文件II1、是否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重新评价及指导。文件记录II2、在订货时,针对主要原材料(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特别是非金属材料)及零部件,是否向供应商明确地提出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文件记录I3、是否从指定的厂家购买材料或零件。记录I4、是否掌握在入库检验、生产制造、客户反馈等各阶段出现的外协外购件及原材料的不良信息并通知到相应的供应商。文件记录II5、是否根据不良的统计来区分供应商的等级,对最差的是否有计划性地进行监查、指导(发生不良时的指导)或取消其资格。文件记录III6、是否对采购的材料或零部件的不良问题进行跟踪调查。记录II1、生产设备(包括模具及夹具)特别是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的生产设备是否能满足产品的制造要求现场记录Ⅰ5、初物管理4、产品、过程开发与设计a产品、过程的设计及开发采购管理a初物管理b初物检验7、生产设备a生产设备管理c初期流动管理6、采购管理a2、生产设备(包括模具及夹具)是否具有验收、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规定、每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及日常点检的检查项目、判断基准、检查方法、异常时的处置方法及定期检查的频度等是否明确。文件Ⅱ3、是否指定有设备台帐、台帐是否有设备台帐、型号规格、采购日期及管理编号等信息、是否有定期检查及保养的结果、故障及修理结果等记录。文件记录Ⅲ4、对机械设备、模具、夹具是否有计划性地实施定期检查、保养、是否进行日常点检、并保留相关记录。文件记录Ⅱ5、重点工序及特殊工序的生产设备(包括模具及夹具)是否处于管理状态。设备的管理是否出现漏水、漏油、漏气、模具、夹具、操作台、传送带、容器等是否沾有对质量有影响的粉尘、异物。现场记录Ⅰ7、生产设备a生产设备管理审核要点分数1、在公司质量体系文件中编制明确了公司组织机构图;2、编制有公司三级文件《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任职要求》;3、公司编制有各实际机构和关键岗位职责,人员均已到位。提供文件资料:a.公司组织机构图,b.《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任职要求》,c.主要部门岗位职责。5体系文件中确立了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品保部,同时在三级文件中确定了品质保证负责人2名(即管理者代表和品保部部长),质量管理人员2名,质检员4名,试验人员1名,配置能满足体系运行要求。提供文件:1、公司组织机构图;2、质量保证负责人的确立、品保部人员定岗定编的通知。5在公司体系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质量负责人(管理者代表)的权限。提供文件:a.管理者代表任命书及职责权限;b.《品保部部长职责、权限》及其岗位职责。5根据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提供:1、《质量信息返馈记录单》、2、《外协、外购产品质量状况记录表》、3、《外协、外购件质量不合格记录表》、4、《生产产品质量不合格记录表》来掌握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状况。4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提供:《质量信息返馈记录单》掌握客户投诉及配套厂的质量不良状况。4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重要问题的处置、对策状况及处理结果,提供:《不合格品评审报告》和《纠正/预防措施报告》。4公司于2003年7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7月又通过复核评审发证。提供:公司2006年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内容及记录。5公司对内审中出现的不合格项逐一整改、跟踪并验证整改项在实际运行中的有效性。提供:1、不合格项报告;2、纠正/预防措施报告.5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要求》中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更改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这些要经实际运行是适宜的。提供:公司体系文件《文件要求》内容。5对技术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修定和编制部门及文件编号等内容在公司体系文件中均作了明确规定。提供:1、公司体系文件《文件控制程序》内容。2、《受控文件清单》。5文件一经制定严格按要求执行,公司所有受控文件均由办公室归口管理。提供资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受控文件清单》;文件更改/销毁申请单。4按照体系文件中《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新招聘员工进行岗前各项规章制度等基础教育培训并有记录。公司实行定岗培训,无转岗情况。提供:1、公司体系文件《人力资源控制程序》;2、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及考核成绩表5按照体系文件中《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检验人员实行专门的技能培训经公司考核任用。并有记录。提供:1、文件(与上同);2、检验人员培训记录表及考核成绩单并对检验员能力评审记录。5按照体系文件中《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公司对包括关、特工序在内的操作人员进行了生产操作技能培训,并建有档案记录。提供:1、文件同1;2、操作工(含特殊工序及关键工序)的培训、考核记录及培训效果评价。5新供方质量审核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用)根据公司体系文件中的《产品实现的控制程序》要求,提供:《产品实现的控制程序》。4根据公司体系文件中的《产品实现的控制程序》和《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要求,提供:1、项目建议书;2、设计与开发方案;3、试产报告。41、文件同上;2、注塑成型完工作业指导书;3、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5提供:文件发放记录。51、《产品试制管理办法》;2、《量产管理办法》;3、《新产品鉴定报告》。4提供:1、项目建议书;2、设计与开发方案;3、试产报告。《新产品鉴定报告》。3制定有初物管理方面的规定。在初物管理规定中的“初物分类表”中明确了变化点的类别,根据变化点的三种情况按照“自制件初物管理工作流程、外协件初物管理工作流程”进行管理。提供:《初物管理制度》。5在初物管理规定中的“初物分类表”中的一、二种情况明确了出现变更需向客户进行申报。提供:《申报记录》一4在初物管理规定中明确了出现变更时以“技术状态更改通知书”的形式对变更内容、确认事项、实施日期、在制品及成品的处置等作出要求。提供:5-a-2中申报记录一份。4提供:5-a-2中《申报记录》一份。4在初物管理中对初物检验作了明确的规定。提供:5-a-2中《申报记录》一份。4在初物管理中对初物检验作了明确的规定。提供:5-a-2中《申报记录》一份。4在《产品量产管理办法》中以“物料标识卡”的形式进行识别。提供:《产品量产管理办法》。4公司制定有《产品量产管理办法》、通过Cpk值进行过程能力的调查。提供:1.《产品量产管理办法》;2.加油器注塑工序能力调查(见8-C-3)。5公司在质量体系文件《采购控制程序》中作了明确规定,并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提供:1、《采购控制程序》文件;2、《供方评价表》3份。5提供:1、《采购控制程序》文件;2、《供方评价表》;3、主要原材料的性能标准;4、采购计划单;5、采购材料的图纸要求。5提供:1、指定厂家购买材料的增值税发票;2、材料验收单、入库单。4根据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提供:1、《质量信息返馈记录单》、2、《外协、外购产品质量状况记录表》、3、《外协、外购件质量不合格记录表》、4、《生产产品质量不合格记录表》。4提供:合格供方质量档案表。4提供:1.《外协、外购产品质量状况记录表》;2.《外协、外购件质量不合格整改通知》;3.《质量保证协议书》。4注塑机确认表、挤出机确认表、模具确认表、过程确认表4.1在程序文件中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中有明确规定。4.2设施的提供4.3设备验收记录4.4技术资料和管理4.5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4.6设施检修5设备管理台帐、设备周、半年保养记录表、生产设备检修记录4模具维修保养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设备日常点检保养记录表、模具维修记录单、模具确认表4基础设施管理台帐、设备维修保养规程、注塑机图示点检卡、挤出机图示点检卡、造粒工艺卡、模具维修保养规程、设备日常点检保养记录、注塑机交接班记录、生产设备检修记录、模具保养记录表、模具确认表5分类等级1、各工序的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文件是否都已配备。现场文件Ⅱ2、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文件的作业要点、质量检查项目、频度、判定标准及测量工具是否明确、作业人员是否易懂。文件记录作业人员Ⅰ3、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文件的张贴位置和保管场所是否适宜现场Ⅱ1、必要的制造条件是否在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图上进行规定。记录Ⅱ2、制造设备的调整及设备参数的设定是否规定有设定人、确认人。文件记录Ⅲ3、设备参数的测量值及设备上的显示值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现场文件记录Ⅰ1、安全特性或功能特性的管理方法、管理重点是否明确。文件记录Ⅰ2、修改安全项目、功能项目时,是否通过评审来管理。文件记录Ⅲ3、是否掌握主要管理项目的工序能力,当能力不足时是否进行处置或采取措施。记录Ⅲ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是否具有工艺参数运行记录。记录Ⅲ5、是否使用批次标识卡、标牌等对产品实施先进先出,批次编号在实物上或标识卡上的表示方法是否明确,是否正确读取批次。现场记录Ⅲ6、与批次编号相对应的生产日期、生产情况、检验情况等的批次记录是否明确,根据批次编号是否容易查找到相关的生产情况、检验情况的资料。现场记录Ⅱ1、操作人员是否熟悉本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