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结构功能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讲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二战后在美国崛起的最重要的社会学流派。它一反美国早期社会学十分重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传统方向,以一种高度抽象的宏观理论的面目出现,成为公认的社会学一般理论,从战后至6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一、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于1945年首先提出来的。•在他的倡导下,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这一学说由他的学生(其中许多人成为美国当代主要社会学家)作了进一步发挥,一时风靡美国社会学界,在50年代终于取得了统治地位。•鉴于战后美国在西方世界的中心地位,这一流派也因此而产生了世界性影响。1、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在作为研究出发点的一些基本假设上,在使用的概念上,以及在分析方法上,结构功能主义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构成了这一学派的基本特征。•(1)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实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结构功能主义继承了杜尔克姆所开创的传统,坚持社会优先于个体的立场,认为个体的社会人格是由社会赋予和塑造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价值系统的反映,并将个体动机与其行动的有社会意义的后果加以区分,以后者为研究重点。•(2)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不是具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的原因)。•尽管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达尔文主义的有机进化论,但它并不注重社会系统的进化轨迹和演变历史,而仅仅把“适者生存”这一进化规律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把任何现存的社会都当作具备了生存资格的适者,侧重考察其所以能继续维持生存的各种机制。•对于社会系统的内部组成部分,结构功能主义也不追究其产生的具体原因,而是将其视为某种既成事实,侧重考察它们在维持系统生存中所作出的贡献。•(3)在研究主题上,最基本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以及这些条件是如何得到满足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一些基本的制度模式(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之间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功能),进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凡是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在结构功能主义的概念范畴体系中,经常强调的概念有:秩序、均衡、适应、稳定、整合、协调、维模等等;而那些对社会系统的存在具有威胁和破坏作用的方面却遭到冷遇和忽略,相应的概念范畴如压力、冲突、失调、变革等等,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般认为结构功能主义具有一种维护现存体制的保守倾向。•(4)在研究方法上,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这一流派对当代社会学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它提供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范畴和宏观的理论框架,而且,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它为考察社会现象提供了新颖的观察角度,发展了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功能分析方法对现代系统论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结构功能主义在方法论上的意义大大超过了其理论意义。•在6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特别是其理论部分遭到各方面的攻击而势头有所减弱的时候,功能分析方法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学分析方法仍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社会领域的研究中。2、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结构功能主义是帕森斯对前人思想成果加以继承和发展而形成的。主要思想来源于早期社会学创始人关于社会有机体的一些基本思想,以及由文化人类学发展起来的传统功能分析方法。•(1)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在社会学创立时期,孔德和斯宾塞就提出了社会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的思想,特别是斯宾塞在其《社会学原理》一书中详细地考察了生命有机体同社会有机体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别。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尽管明显地受•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已经包含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即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同时,斯宾塞第一次提出了后来成为结构功能主义核心范畴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分化、同质性和异质性、功能相互依存等等。•杜尔克姆是现代结构功能主义最重要的奠基人。杜尔克姆的思想同当代结构功能主义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①杜尔克姆非常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强调社会整体层次的需求必须通过其内部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来满足,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共有的规范模式来维持的。杜尔克姆强调的整体性,表明社会的系统性的观点为当代功能主义所继承。•②杜尔克姆社会学的重点是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问题。他把社会各个部分之间失去平衡的状态称为“社会病态”,并认为由“病态”向“常态”的回复可以由社会系统自身来解决。杜尔克姆对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强调被当代结构功能主义所接受,他关于社会常态和社会病态的划分也反映在当代功能主义的“均衡”和“变迁”等范畴中。•③杜尔克姆第一个将因果分析方法和功能分析方法严格加以区分。在对功能分析方法进行说明时,杜尔克姆强调要将导致个体行动的主观动机同这一行动的客观社会后果加以区别。默顿在发展功能分析方法时提出的显功能与潜功能的划分就充分考虑了杜尔克姆的上述观点。•(2)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影响•杜尔克姆的功能主义思想通过英国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学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学派的奠基人是马林诺夫斯基(1884一1942)和拉德克利夫-布朗(1881—1955)。•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功能普通性和功能不可缺少性的假设。即功能普通地存在于任何文化现象之中;任何文化现象都发挥着不能为其他文化要素所取代的、必不可少的功能。这两条假设成为传统功能主义的基本前提。•马林诺夫斯基是在个人需求层次上考察文化现象的功能的,而拉德克利夫—布朗恰拾与他相反,把功能分析建立在社会整体层次上。•拉德克利夫-布朗师承杜尔克姆。与马林诺夫斯基用个人需求规定文化功能的观点不同,他把功能定义为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维持社会结构的连续性所作的贡献。某种文化现象具有的特定功能主要地不是表现为这一现象满足了某种个人需求,而是表现为它满足了某种整体需求。•在强调整体性的基础上,拉德克利夫-布朗提出了功能统一性的假设。这一假设认为,社会整体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调解的冲突。•这三条假设却成为传统功能主义的基本公设,对后来功能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二、帕森斯的理论学说1、帕森斯的生平•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一1979)是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1902年出生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20年进入安姆赫斯特学院,主修生物学,推备将来从医。这段课程对他后来系统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三年级时,受经济学家汉姆敦教授影响改学社会科学。•1924年,帕森斯转学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认识了在那里执教的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学派的研究发生了兴趣。•1925年以后,又转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接触到韦伯和马克思的理论,尤其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结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将韦伯的一些重要思想吸收到自己后来发展的理论之中。•1927年,帕森斯获得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最近德国文献里的资本主义概念》,主要是研究韦伯、桑巴特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同年,受聘于哈佛大学经济系讲师,1931年,转到刚刚创建的由索罗金任系主任的社会学系,•1942年升为正教授,随后接任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职务。•1979年5月,帕森斯病逝于原联邦德国的慕尼黑。2、社会行动理论•1937年,帕森斯出版了《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这既是他个人学术生涯的重大转折点,同时也是美国社会学中芝加哥学派的衰落、功能学派倔起的历史转折点。•帕森斯的全部理论可分为以社会行动理论为中心的早期阶段和以社会系统理论为中心的后期阶段,帕森斯的分析层次和研究重点在这两个阶段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帕森斯看来,全部理论社会学的核心就是回答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关键问题,而他所建立的社会行动理论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初步尝试。(1)行动概念•帕森斯像韦伯一样,把对社会行动的研究作为全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帕森斯有意识使用“行动”概念以表示同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行为”概念之间的区别。•行为主义把行为定义为对刺激的反应,忽视了主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帕森斯认为,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志性和目标导向,也就是说,行动是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由于帕森斯强调行动的目的性、意志性和主体性,他的行动理论又被称为“自觉行动理论”。•帕森斯认为,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其一是行动的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其二是状态,即行动者置身其中、影响其实现目标的那些环境因素。状态要素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①手段,指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和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实现同一目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手段。②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条件不仅仅指自然物质条件,同时也包括社会条件。•其三是规范。所谓规范是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合乎规范的范围就叫做规范取向。(2)对以往理论的批评与综述•帕森斯把以往的各个理论流派分为实证主义与理想主义两大类型。•在帕森斯看来,实证主义流派仅仅把行动同一定的环境状态相联系,并假设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因此对行动进行自然科学式的研究——即通过揭示这种决定关系来解释和预测行动的基本取向——是可能的。•按照帕森斯对行动的理解,实证主义流派忽视了构成和影响行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规范取向。•帕森斯将实证主义流派内部进一步区分为功利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两个分支。•功利主义典型地表现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功利主义的全部理论都建立在“理性的经济人”的基础上,他们的行动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这类行动都是经过理性审慎的利弊权衡,强调对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手段进行选择的合理性标准。•帕森斯认为,功利主义的行动模型并不能概括全部行动,而仅仅是一种“经济人”的理性行动。•帕森斯指出.关于行动的最终目标的来源及其性质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合理行动模型的解释范围,功利主义在回答行动最终目标的问题时暗中引进了无法用其基本立场加以证明的某种假设,即人们的最终目标都统一于特定的经济价值,因而具有某种自然的一致性,或者即使最终目标存在着某种差异,但这种差异也是微不足道的,在研究中可以忽略不计。•帕森斯认为,合理性标准只能用来评判和权衡次级目标或手段型目标,而无法判断最终目标。•如果对不同的目标可以根据理性判断排出优劣等次,那就意味着这些目标都不过是达到某一更高层次目标的可供选择的次级目标,对于高层次目标(高层次目标是不可选择的,而不可选择则必然意味着非理性)来说,它们都是手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能够解释最终目标的行动理论必须包括非理性因素。•帕森斯接受并吸收了功利主义理论对行动具有目标导向的强调以及肯定行动各具有一定选择自由。•反理性分支的实证主义把行动者的主观过程完全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把行动过程视为一种类似于物理过程的现象。•它强调的是行动发生于其中的情景状态,包括各种物质环境和生物遗传因素等等,试图从中发现决定行动的原因,行为主义就属于这一分支。这种立场显然与帕森斯的自觉行动理论大相径庭。•虽然帕森斯不同意这种环境决定论的立场,但他承认并充分关注环境因素对人们选择行动时所发生的重大影响。•总体而言,实证主义行动模型都程度不同地忽视了文化价值观念等规范性社会因素在行动过程中的作用,没有把规范取向作为影响行动过程的独立变量。•理想主义则恰恰相反,即过于强调价值规范的作用,以致忽略了其他有关因素。•理想主义传统在德国表现得最为典型:这一传统把时代精神、共向理想和一般价值作为理解行动的出发点,强调对某一社会所出现的特定行动的理解必须以对该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为前提。•行动只有表现了该社会的文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