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变阻器》教学设计时宇云教材分析《变阻器》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电压电阻》中的第四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是上节电阻知识在实际中具体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下一章“欧姆定律”的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既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了一种在电学实验中运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方法,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由于变阻器的学习属于技能性训练,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在探究方式上的变化,以提出思考性问题的方式设疑展开探究内容,并且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才能有深刻体会和回答,根据“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正地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此外,新教材还把电位器引入到教学中,再次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阻器的概念及滑动变阻器的原理。(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符号、和铭牌的物理意义。(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际物体的解体、观察、分析,感悟知识在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联系。(2)亲历制作调光灯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教具学生分组实验(28组)用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学生用电流表。演示电流表、多媒体设备,导线若干条,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镍铬合金丝一根收音机,电阻箱一个课程类型授课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1.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先演示:使声音很小,后排学生几乎听不到,接着把声音调大.情景问题一:声音的大小变化是怎样实现的?2.出示调光台灯,演示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情景问题二:台灯的亮度为什么能够变化呢?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或电阻变化——改变导体的长度。做演示实验:将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电阻线AB、小灯泡、电源、开关和演示电流表串联起来.其中P是金属夹制成的触头,当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灯逐渐变亮;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逐渐变暗.采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1.听音乐,观察灯泡的亮度情况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学生回答:因什么不同而造成的。2.学生体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为新授课做准备学生观看,同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不一定要求学生回答出来.通过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问题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疑问,激发兴趣,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顺利进入新课.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具体做法是:教师出示调光台灯实物,并当堂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①这种台灯与其它的台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②调节旋钮,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③它能够改变亮度的原理是怎样的?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变阻器的概念及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分析演示实验,得出结论三、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元件符号1、结构示意图2.元件符号1.认识变阻器的符号。观察变阻器接线柱。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变阻器,培养学生使用阅读说明书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3、观察铭牌给出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的值四、学习正确使用变阻器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提出问题(投影)◆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用自制的滑动变阻器模型分析原因并总结出正确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1、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学生小组讨论后给出自己的猜想)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交流评价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出:(并板书)使用: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歌:串入电路,调流控压;一上一下,作用最大;同上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学生交流,总结出规律(本环节中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小结本节课,教师补充板书设计:第四节变阻器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3.符号:4.使用: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作业布置:课后练习1.2.3教学反思:根据我作课的班级是中卫三中八年12班,根据八年12班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与别班不一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学校现有改革的模式,现对本节课做如下反思:《变阻器》是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六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既是第六章的重点也是第六章的难点,学好本节课也为今后学好欧姆定律和测量电阻、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电磁铁的磁性改变等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我从让学生听音乐和改变灯泡的亮暗入手引入课题——变阻器。通过一个简易的变阻器(镍铬合金电阻)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使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这个小实验让学生充满了兴趣,也使得自己事先的结果得到了肯定,获得了初步的成就感。但是,根据小实验的操作不方便和不足引出了实验室的滑动变阻器,由于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接线比较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本节教学中,我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灌”的陈旧方式。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记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的魅力,让全班同学参与动手动脑,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以及分工合作,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展示,我认为在教学方式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1、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探究实验,从本节课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够懂得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2、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模仿科学家的探究途径,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3、由于变阻器的学习属技能性训练,因此探究的方式也与前面的学习有所不同,以提出思考性问题的方式展开,并且教材中的思考题只有动手操作,才会深刻体会,所以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通过移动滑片,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的变化,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流的大小,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1、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导线没有缠好,而且拿下来时直接用手拿下来。2、为了保护电路,在闭合电路前,应将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有些组没将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主要是老师强调不到位。通过本节课,我发现对于变阻器的教学,对学生不能操之过急,给学生留些思考的时间,不能认为题目简单,就以为学生就会,一讲了之。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为今后学好物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