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代中非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论中非关系的发展摘要:政治方面,中国在与非洲国家外交交往中秉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西方国家批评不干涉内政原则,既有价值观的差别,又有经济利益的冲突,并有打压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的目的;经济方面,经过五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中非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关系现正处于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拓展,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时机已经趋于成熟,新时代中非应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抓住机遇深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并以此为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主题词:中非合作、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外交、不干涉内政中非关系源远流长,虽然中非在地理上的距离相距甚远,但中国和非洲的交往却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公元前两世纪,中国的汉朝就和非洲已经开始有了了解,互相交换各自的特产珍品。在以后的几千年的历史里,中国和非洲一直有着交往。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巩固,形成了患难与共、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合作关系。中国对非洲的外交中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在万隆会议,会议宗旨是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与会期间中国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说,“我们的外交政策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其中第三条就是“互不干涉内政”。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将不干涉内政原则写入指导发展与非洲及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立场”和“八项原则”之中。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实行不干涉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非洲之所以还是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大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外来干涉太2多,阻断了非洲正常的发展道路。追溯历史,400多年奴隶贸易和长期殖民统治是造成非洲今天落后的主要原因非洲国家独立后战乱不断,也与外来干涉有关,如苏联、美国、古巴、南非等国均曾卷入长达27年的安哥拉内战之中,而且今天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也与外来干涉有关,包括邻国插手,西方国家偏袒,使一些反叛组织不愿走到谈判桌上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强加给非洲的附带政治条件的结构改革方案也基本上是失败的。所以,坚持不干涉非洲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有助于保持非洲的稳定和发展。因而,以不干涉内政原则为核心的中国模式在非洲受到普遍欢迎。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对非洲外交中遭到西方国家的批评渐多,其中有的相当偏激,诸如“漠视人权论”“援助方式危害论”,甚至指责“中国喜欢与不民主的国家交往”,等等。针对此类不实言论,我们要用事实来澄清。西方国家一直致力于在非洲国家推行其的政治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西方学者又提出全球治理的理论,这一前提之上,强调治理的跨国性和全球性。“客观上有可能为强国和跨国公司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国际霸权政策提供所谓的理论依据。”西方以全球治理理论为指导,以“善治”为由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并且指责中国与苏丹、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发展正常经贸关系。西方批评中国对非洲外交中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其根本目的是打压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显而易见背后有其经济目的。其实,中国在同非洲国家的外交中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符合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是真心实意地为了非洲的稳定和发展,并不是明哲保身。随着非洲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将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并与中国的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展示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一提起中非关系,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援助非洲,有的人不禁会问为什么中国要一直援助非洲?首先是因为建国初期,美国多次操控联合国的表决器,阻碍中国在联合国取得合法地位,中国为了获得国际承认和国际地位,需要非洲国家3的支持;其次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需要大量的资源,而非洲国家资源丰富,为了和非洲国家做生意,为购买他们的矿产资源铺路也援助了非洲很多;再次,为了开发非洲市场,向非洲销售中国的服装鞋帽,通信设备,机电等等,用援助换取市场开放。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50多年来,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中非交往与合作的原则,也是中非关系长盛不衰的动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双方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征程中携手合作。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真心实意的帮助。中国急非洲朋友之所急,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需要确定项目;而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以援助为前提向非洲国家施压。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现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有效机制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论坛框架内,中国免除了非洲31个国家欠华到期债务156笔,总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给予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190种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多年来,中国为非洲援建了近900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为非洲50个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另外文化交流使中非关系更为丰富多彩,也增进了人民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到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各国共签订了65个文化协定,已执行文化交流计划151个。除提供成套项目援助外,中国还在援款项下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物资和技术援助,为非洲国家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1985年至1999年底,中国共培训了来自非洲46个国家的905名技术人员,培训专业涉及水稻种植、蔬菜栽培、综合养鱼、肉制品加工、中医针灸、农业机械、太阳能及气象预报等。2000年以来,中国更加重视对非洲的技术人员的培训,中方设立了“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在华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对非人才培训班,为非洲培训各类人员近7000名。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设立的“非洲能力建设基金”捐资,用于在非洲建设技术援助中心,并在多边技术培训(TCDC)项下开办了近20个专门面向非洲学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在中国接受培训的技术人员回国后对于非洲建设做出了4显著的贡献,包括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在内的许多高级人才都曾经在中国接受过培训,在一些非洲国家,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能够说简单中国话的司局级政府官员。中非战略合作已经延伸到农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许多项目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非双方合作领域的拓展和合作深度的加强使得双方共同发展的诉求日渐增强。中非间的合作不仅关注合作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关注合作给中非双方带来的变化和发展机会。自2000年起,中非贸易年均增长额超过30%。中非贸易额在非洲的外贸中的比重在逐年提高,2000年,中非贸易占非洲外贸的3.7%,2004年这一比重增长到6.6%,2006年这一数字改写为8.4%。中国与一些非洲国家合作开办经济开发区、投资贸易加工区成为提升中非经济技术合作的新动力。在中非经贸合作中,中国一大批民营、国营和三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而非洲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地和承包工程市场及第三大投资目的地。随着中非关系的深化,中非互信的增加,双方合作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也在逐步展开,逐渐形成一种稳定和全面的合作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当然在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道路上会遇到障碍,这其中既包括来自非洲国家内部的障碍,也包括来自外部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障碍。9.11后,特别是奥巴马上台后,非洲战略重要性得以重新提升,中非关系不仅是中非的双边关系,更是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非洲问题上的协调与角逐。出于对中国在非影响力上升的担忧,西方将中国与他们在非洲的角逐完全视为一场“零和”博弈,为确保在这场博弈中的优势,西方媒体和人士对中国在非洲的政策品头道足甚至横加指责,例如指责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的无条件援助,忽视了非洲受援对象的民主、人权和改革等问题。更有甚者,把中国同非洲国家的交往与殖民主义相提并论。这既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在非洲政策的无知,更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扩大的担忧。由此可见,在当前世界局势下,处理并协调中国、非洲及外部世界的关系成为新时期中非关系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