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七年级历史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隋朝的建立与“开皇之治”1.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年号—开皇。(2)统一:时间—589年灭陈,意义—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2.开皇之治(1)措施: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举人),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二、贞观之治1.隋的灭亡与唐的建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唐高祖),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1)措施: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3)影响:“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一、女皇武则天1.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2.措施:(1)打击唐朝皇室和其他贵族集团,多方招揽人才,提拔姚崇、宋璟。(2)亲自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3)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4)允许关中等地的无业人口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5)减免赋税和徭役。(6)把土地开垦、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3.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二、开元盛世: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1.措施:(1)任用贤能,亲自考核县令。(2)发展生产,鼓励开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3)废除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苛法。(4)倡导节俭。22.结果:唐朝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创立: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2)发展:唐朝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二、科举制的内容:1.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2.类别: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3.程序:州府初试—尚书省省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三、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一、唐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2.建立政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3.唐与吐蕃的关系:(1)通婚: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2)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二、唐与南诏的关系1.概况: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建立政权: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3.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三、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纥概括: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2.唐与回纥的关系:(1)出兵相助:唐太宗时帮助其灭亡东突厥,安史之乱时帮助唐军收复长安、洛阳;(2)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中日关系1.遣唐使:(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2)代表: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32.鉴真东渡:贡献: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二、中印关系1.天竺概况:古称印度半岛,是佛教的发源地。2.玄奘西行:贡献:掌握佛教理论,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6课辽、宋、夏、金的并立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国家民族建立政权灭亡辽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为辽。1125年,金灭辽北宋汉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1127年,金灭北宋西夏党项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银川)蒙古灭西夏金女真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府(黑龙江阿城)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汉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1276年,元灭南宋二、各政权间的关系1.辽与北宋的战与和:(1)战:澶州之战,1004年(2)和:澶渊之盟,1005年,双方边境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2.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1044年,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3.南宋与金的对峙:(1)岳飞抗金(2)宋金和议:1141年,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一、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A南方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圩田、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B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苏州、湖州;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豆在南方扩大种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42.手工业:A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B南方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中心;C南方的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都很发达。3.商业:北宋时商业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都市。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1.原因: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C南方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2.表现:A农业: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苏、湖成为天下粮仓。B手工业:南方的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C商业:南方商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超过了北方。D财政: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一、衣食住行的变化衣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妇女服装样式变化最大。食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方吃鱼多。宋代时,普遍食用植物油,北方有用麻油煎食物的记载。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城乡居民蒸煮食物仍以柴草为主,东京等地烧煤已普遍。人们已实用素食。住宋代农民多住在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行宋代富人外出办事,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南方轻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用指南针导航。二、城市生活的剪影1.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晓市,还有专门娱乐的“瓦子”,里面的勾栏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2.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三、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1.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2.经商时间长,夜市刚结束,晓市又开张;3.娱乐活动商业化,瓦子,勾栏出现;4.纸币的出现,方便了商业贸易。5第9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被消灭,元朝统一中国。三、元世祖改革的内容及作用1.内容:(1)政治上:A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增设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B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2)经济上: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B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两条新运河。2.作用: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都市。四、元朝的民族关系:融合1.原因:元朝的统一,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元与各蒙古汗国密切,推行开放的政策。2.表现: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与汉族融合,被统称为汉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信奉伊斯兰教)。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一、明的建立和君权的加强1.明的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天(今南京)2.加强君权的措施:(1)朱元璋时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2)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3)利用厂卫制度实施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二、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立1.清朝的建立和入关(1)后金的建立:时间:1616年;建立者:努尔哈赤。(2)清的建立:时间:1636年;建立者:皇太极;都城:盛京。(3)入关:1644年,攻入山海关,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者:雍正帝(2)职能:跪受皇帝旨意,传达执行。(3)特点: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3)作用: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三、八股取士和文字狱61.八股取士(1)选题范围:《四书五经》(2)行文观点:宋朝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观点。(3)实质: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4)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2.文字狱(1)目的: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2)含义:是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3)危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第11课明朝的对经济文化交流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2.概况:(1)时间:1405-1433年(2)次数:7次(3)第一次下西洋:时间:1405年;出发地: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路线: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最后到达印度古里返回。(4)最远到达的地区: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意义: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1)概况:开始:唐朝;加速:郑和下西洋后;明朝后期超过10万人.(2)贡献: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与当地人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贡献。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一、戚继光抗倭1.倭寇的含义: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人们称这些人为“倭寇”。2.背景:明朝中期,朝廷腐败,边防松弛,倭患日益严重,致使东南沿海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3.概况:招募当地农民和矿工,组织戚家军;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浙江倭患;随后扫平广东、福建倭患,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背景: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霸占了台湾。2.经过:1661年,从金门出发,攻破赤坎城,1662年收复台湾。3.意义: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三、雅克萨之战1.背景: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2.概况:1685和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73.《尼布楚条约》(1)时间:1689年(2)内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3)意义:从法律上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3课清朝对边疆的统治一、清对西藏地区的治理(1)册封: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