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旗巴基斯坦国旗印度锡印度斯里兰卡不丹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㈠印巴分立的原因1、印度18世纪中期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3、印度存在两大教派和两大政党间的冲突分歧两大教派:印度教VS伊斯兰教国大党:两大政党政见分歧穆盟:国大党不同意与穆斯林联盟分享权利坚持“分治”,要求单独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2、二战后印度人民进行独立斗争㈡印巴分立的过程1、英印总督蒙巴顿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2、1947年7月英国议会参照“蒙巴顿方案”制定并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3、1947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独立。时间目的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947年至1949年1965年至1966年1971年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肢解巴基斯坦印度占领克什米尔60%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40%领土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二、三次印巴战争1.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0--1949.1)导火线:克什米尔归属问题(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印巴必争之地;双重标准使印巴双方争夺此地具有合法性;)地区宗教冲突1947秋克什米尔王公求助于印度,印军进入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号召展开“圣战”,民军进入克什米尔在联合国干预下停火过程:结果:根据停火线,印度占3/5,巴基斯坦占2/5,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仍未解决美国援助巴基斯坦:1954.5,美巴签定共同防御协定1954.9,巴基斯坦与美英法等8国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1954.9,巴基斯坦加入地区性军事联盟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苏联向印度提供经济和武器援助→使南亚次大陆成为冷战的延伸场2.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1966)再次争夺克什米尔的所有权起因:过程:结果:双方均未取得明显胜利,被迫停火宣布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P129“塔什干宣言”)但克什米尔问题仍未解决巴军发动进攻1965.8双方展开激烈的空战和坦克战3.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印度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起因:过程:见书结果:孟加拉国成立(1972.1)东巴基斯坦要求自治的原因政治上:巴基斯坦的首都设于西巴,中央政权基本上掌握在西巴人手中,管理东巴的也大都是西巴官员,因此东巴人认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受排挤和歧视经济上:东巴基斯坦的大量收入主要用于西巴建设,东巴基斯坦仅得到20%文化上:尽管巴基斯坦孟加拉语使用人数达54%,但中央政府却坚持将西巴人使用的乌尔都语作为国语。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的南亚次大陆1.同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2.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政策起到的挑拨作用3.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的弊端4.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酝酿矛盾与冲突5.大国的介入与出售武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原因: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启示:1.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启示:2.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启示:3.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启示:4.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主要原则:以教定土(即按照一个地区大多数居民的宗教信仰来确定该地区领土的归属)主要内容:①把印度分为三部分:印度、巴基斯坦和土邦区②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立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独立国家(新自治领)③授予各土邦自行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的权力(不愿意加入两个国家中任何一个的土邦,可以继续保持同英国的殖民关系)《印度独立法案》这样,在土邦的归属问题上,英国就制定了两个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1.“以教定土”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土邦,因其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占多数,所以应加入巴基斯坦2.“自行选择”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王公又可以代表土邦选择加入印度这就使印、巴都认为对克什米尔地区拥有主权,这就为后来两国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埋下伏笔克什米尔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巴基斯坦国缔造者真纳的画像尼赫鲁(1947-1964年),1947年印度独立,任总理长达18年,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坚决反对殖民主义,是不结盟运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始人之一。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蒙巴顿方案”中规定,克什米尔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归并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500万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但是,由于英国为在印巴两国间制造矛盾,将克什米尔的主权交给了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王公。克什米尔地区水源充沛、风景宜人的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地区重要性地理上:与中、印、巴、阿交界战略上:在冷战格局中有重要政治、军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