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朱慕菊2010.10•一、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二、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一)、教育质量的内涵(二)、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三)、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四)、“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一、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序言……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二、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基础教育领域探索构建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一)、教育质量的内涵(二)、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三)、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四)、“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一)、教育质量的内涵•质量是教育的核心。质量这个概念既与指向结果有关,又与获得结果过程中的目标、方法、条件等相关。•教育质量关系到设定的目标在什么程度上可以被实现,包括信息、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变化模式等等在内的更加广泛的目标。教育目标还应包括两大要素:第一,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这是教育体系永恒而普遍的目标;第二,提高学习者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能力、培养其良好行为特质、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好公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指出:“质量决定了学生学习收获的多少和好坏,决定了他们所受的教育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益处”。•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ArjSigh认为:当教育赋予学生应对现实生活中多种挑战的力量时,才可以被称之为“有质量的”•国际教育界对教育质量广泛认同的三项原则:“相关性”“受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性”“尊重个人权利”这些原则涵盖了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代表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标准。在这些原则当中,权利问题是第一位的,学习者是拥有教育权利的人,学习者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教育质量体现在是否让年轻人在认知、情感和创造性等能力方面充分发挥潜力。(二)、影响教育质量的条件和因素•影响教育质量的内部条件:政府和教育部门所提供的有利于教育质量各方面的支持保障。•教育质量的支持条件与保障:•生师比•高级职称及以上教师所占的比例•超大班额所占的比例•生均计算机台数•总体实验仪器达标比例•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教师所占的比例•小班额所占的比例、大班额所占的比例•生均图书册数•总体建网学校比例(二)、影响教育质量的条件和因素•影响教育质量的外部条件:不同国家背景下的教育价值观、文化传统、家庭和媒体的合作、社会流动、生活质量、和平或战争、经济增长或危机。(1)学生层面•睡眠时间•课外阅读量•学习自信心•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学习条件利用•……•做作业时间•学习压力•学校环境•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影响教育质量的内部因素•(2)教师层面•教龄•学历•职称•教学方法•工作态度•……•是否喜欢教师工作•每天工作时间•每周课时数•学校氛围•专业发展机会•(3)校长层面•教学领导力•办学自主权•国家课程开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关注的重点,且已成为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为。•美国早在1969年,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就设置了全国教育进展评估机构(NAEP),以评价4、8、12年级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写作等领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能力。1、国际经验(三)、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监控教育质量,如对7、11、14岁的学生进行定期测试,并将结果告知家长;每四年对学校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监督评估,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1997年成立了教育证书与课程管理局(QCA)。•韩国在1998年成立了课程与评价研究所(KICE),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义务教育的质量进行监测,着重对6、9、10年级学生的韩语、数学、社会、科学和英语进行学习质量评估。•新西兰建立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相互协作、运转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教育督察室、新西兰学历资格评审局和大学校长委员会,分别负责幼儿园中小学、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的质量保障。•2003年2月,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EMBF)、各州文化部长常设会议(KMK)共同举行会议,提出要制定“国家教育标准”,成立“国家教育评估机构”,以及定期发表“国家教育报告”等多项建议。•国际社会关于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施,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把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作为国家意志和国家行动;二是重视基础教育国家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建设;三是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质量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四是将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与学校的教育绩效考核挂钩。•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简称“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强调县级政府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负有主要责任,旨在促进县域基础教育阶段城乡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协调、一体化、高位均衡发展。2、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仅仅建立国家基础教育标准和相应的质量监测体系还是不够的,需要明晰基础教育质量的管理体制,需要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相应的专业支持和督导制度。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同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当前,我国已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并正在研究制定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历史新阶段,因此,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体系在新的历史阶段必然要承担提高质量、管理质量的职能。22•“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主要应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构建“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工作规划,研究制定保障、管理基础教育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如,学校评价制度、区域教育质量报告制度等、提供条件保障和支持平台。(2)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工作,研究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工作方式与手段、深化推进课程教学改革。(3)、建立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专业支持的工作机制,完善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探讨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运行机制。(4)、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建立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教育环境、在质量内涵上实现教育公平。研究建立旨在保障教育质量提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包括整合并加强专业支持,依据教育质量标准,开展教育质量评估、反馈与指导;具体框架以下图表示:3、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四)、“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26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教学方式、评价制度、课程教材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已建立完整的框架,但评价依然是一个瓶颈。尽管已有了正确的教育评价理念,但还没有科学的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不能对教育质量的现状形成准确、清晰的描述,也不能对影响教育质量的种种因素作出科学的解释与分析,更不能为政府制定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成果标志之一,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是对教学过程和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指导、管理的基础性建设工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的工作平台,也是地方教育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学业成绩的数据为切入口,深入分析与教育质量相关的因素,并反馈给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271、项目结构本项目以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考查学生学科学习结果,探索基于实证数据的教学研究与提高学业质量的方法,关注与学生未来发展关系密切的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学生、教师和校长问卷了解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背景因素。同时将学生学业成绩与各有关教育支持条件作相关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制定和调整教育政策的依据。28•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在保障教育质量的条件支持、制度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责任研究制定本省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的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明确县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县教研部门等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形成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考试与评价制度、学校教研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的建设、配置与共享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与运行机制29江苏省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两届参加了该项目,今年是第三届,已积累了省内所有区县、近百万的学生测试和背景问卷数据。摸清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的基本状况以及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具备了在省级层面系统构建和管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基本工作平台。30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该项目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并给予了资金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迈出了在省级层面提高教育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制度创新的第一步。06年以来江苏省各级教研部门和一线骨干教师围绕着项目数据的使用和改进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一支研究数据、使用数据的专业队伍。312、项目运行原理本项目通过对学生学业质量的测试以及对学生、教师、校长的问卷调查,获得对学业质量进行分析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系统纳入了国际上所关注的影响教育质量的所有要素如,教育质量的均衡状况、教育体制与制度对质量的影响、学生分流、学习压力、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师生关系、对学校的归宿感等。3、项目功能与使用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分析数据了解导致质量差异的各种原因,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关政策措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教研部门可以根据数据了解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师素质、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质量;学校可以根据分析数据了解本校的教育质量,各班的情况、各位教师的情况、学校的教学制度、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有的放矢的采取改进措施。机制与发展:建立区域性的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反馈系统是科学管理教育质量的制度建设,是加强对质量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系统的建立不仅使本地区拥有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数据库,而且组建一支以现代教育测量学为基础的专业队伍,为本地基础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