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卫东。(板书:李卫东)大家怎么称呼我?生(齐):李老师。师:好!还可以怎么称呼?(学生愣了一会)生:李卫东老师。生:卫东老师。生:李卫东先生。生:李伯伯。生:mr.li。生:李爷爷。(众笑)生:李叔叔。生:卫东叔叔。生:老李。生:小李老师。生:李教授。生:李子老师。生:东东老师。生:李兄。生:高个子老师。生:瘦瘦老师。师:你看,你们称呼我还有十五种可能。一会儿你们这样称呼我行不行?生:行。师:可是一开始为什么只称呼我“李老师”?生:因为这里是课堂,您在给我们上课。师:是习惯规定你这样称呼。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还有很多种可能,选择的权利在你自己的手里。可以遵从习惯叫我“李老师”,也可以用别的称呼,好吗?生:好!师:上语文课也有一些规定和习惯。今天,我们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看看学习课文有没有新的方式,新的可能。打开书。一个人的称呼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学习也一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可不可以有别的方式,别的可能。这篇课文提前读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狼牙山五壮士》好,读一读他们的名字好吗?大家知道顺序吗?好,谁来读一读?谁来读?大声地说,先读谁?(指名回答)先读马宝玉。哎!很好,再读,再读好!大家也跟着这个顺序读一下,读,马宝玉很好!请看大屏幕的这组词语,能读吗?第一行,谁来?哎!你读的很温柔哈,应该怎么读,满腔怒火,谁来读?结合课文形式再读读这些词语行!好!大家一起来读,走!不错,第二行,换一个同学,来,你来读。好!大家一起读,走!第三行,好,你来。一起走!好,刚刚我们读的这些词语,请大家课后用时间去记住好吗?好!请大家打开书本,课文一共分了几个部分?一共几个部分?分了没有?分了就说吧,分了就好,一共几个部分?请你来说一共有几个部分?(一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哪到哪,说。第一自然段是吧?好!把这个部分的内容概括成四个字,什么?接受任务(板书),第二部分,好,请你来。诱敌上山是第几自然段?诱敌上山是第二自然段吗?读一下吧,哎!请你来读,读。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五位战士做什么?好请你来不错,是诱敌上山吗?还是痛击敌人?好,请你把痛击敌人写在第二个括号那里。好,第三部分,谁来说?找一个男生来说吧?哎!这是诱敌上山吧,好你来写诱敌上山,写在第三个括号里,哎!好的好!再往下,第四个部分,第四第五自然段,好,谁来概括,请你来说。英勇歼敌,在哪里?狼牙山的,顶峰,在顶峰歼敌对吧?好,请你来写顶峰歼敌,在第四个括号里。再看,最后一个部分就是6-9自然段,概括为四个字就叫:跳下悬崖好,我们来看,这篇文章的内容挺多的哦!我在想,这样概括起来写事情的文章,写事情的文章,一般要先写(起因),然后写?经过,然后写,结果。好,五个部分里,哪是起因?一起说,这个是起因(板书)哪是结果?跳下悬崖。哪是经过,这三各部分都是经过。写事的文章,这篇文章也写事,可是跟别的文章有点区别,在结构上,能看出区别吗?经过的部分怎么样?特别……特别详细特别多是不是?内容很多经过部分内容特别多这篇文章好写还是不好写?不好写,容易写成什么?来,你来说。流水账,一路写下来,很长的一个篇幅,拖泥带水的感觉,是吧?可是这篇文章经过特别多,写的特别长,这篇文章是流水账吗?不是,请注意!这篇文章写的特别好!我们读起来绝不会读了一半就把它放下来,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一种手法,你想学吗?想!学完了回去你也会,好吗?好,我们认真地读,认真地思考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的经过写的这么好的那么我们看,这里边有两次歼敌,对吧?第一次歼敌,走到这,痛击敌人,第二次歼敌,顶峰歼敌,好了,这两次歼敌我把他们卡出来,这是蓝色部分还有红色部分,看到了吧?这两次的歼敌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吗?都是为了?好!请你来说。对!那结果一样不一样?一样的,这句话怎么说来着?第一次歼敌里面有一句话,那是什么?看课文,什么?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13:39第二次歼敌,这一句话又一次出现了,但是是在班长什么话里边?同志们,什么?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这两次歼敌,结果,文章里面写的都是一样的,经过呢?都是为了打击敌人,你看,区别大吗?区别不大。可是,两次歼敌,作者对他们的称呼是……不一样的!不一样,谁发现了?学习要发现,一发现就有问题,谁来提这个问题,请你来提?不是,不是,作者对他们的称呼。把他变成问题,很简单啊!五个战士五位壮士是一样的吗?战士是对普通军人的一个称呼,完成任务了,就称为了战士,第二次是成为五位壮士。所有的人都能称为壮士吗?不是,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壮士?心想的不是自己,想的是谁啊?心想的是国家是部队是群众,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壮士对作者这种称呼的改变有没有认识?有的。既然有同学提出了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请问,要读这五个部分里的哪些部分?要读哪些部分?好!第二部分,只读第二部分吗?谁说,需要读哪个部分?二到五,从第二到第五部分是吧?好,你去掉的是第一部分,需不需要读?所有事情的起因都要去读。第一部分要不要读?所以我们读的时候,不是叫从头到尾,是要抓住这个问题,找相关的因素,去比较,完成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明白吗?好!你们需要多长时间?两分钟?两分钟读一遍都没读完,几分钟?五分钟,至少五分钟是吧?好!五分钟,你从前面读到后面一边读,一边画好这个问题的原因,为什么“五个战士”后面称呼为“五位壮士”?好!开始,带着问题读。哪些可以画,哪些可以记,认真想一想。21:17好,一个问题,好几个角度来回答,第一个角度,谁来?先请他来说,说吧。嗯,回答的好吗?回答得很好啊!很有逻辑有条理,掌声鼓励他好吗?好!你是抓住哪个部分哪个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的?好!请坐,他说部队完全可以转移还有吗?好,请你来说你是说最后面一个部分显示出他们英勇不屈是吧?好,说的非常好!不投降的问题我们留到后面再解决。哎!现在基本上都是女同学的天下啊!你们班的男同学怎么啦?男同学人少吗?好!不少啊!那男同学要努力了啊!这个任务是谁交给他们的?连队给他们的?第二次歼敌,还是连队给的任务吗?两次都是歼敌,但是任务来源是不,对不一样的?第二次任务更是自己给自己引上了绝路。好,就这样也可以看出他们开始完成任务,他们就是五个战士,后来他们心里想的是让部队让群众走得更远,让群众更安全,所以他们成了五位,壮士!那么,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抓住了课文的哪些部分呢?是一个自然段吗?不是。是两个自然段吗?不是。是三个自然段吗?也不是。是哪里?是全文。你们是五年级的孩子,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定要跨全文去思考,读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读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三年级的活,是三年级的阅读能力,听明白了吗?哎!以后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在读文章,理解一句话,要从全篇的角度是看,这样,阅读能力就可以提高了,明白了吗?好!这是五年级该做的事情,现在我觉得你们应该有这种意识,已经做了充分的尝试,一会我们继续来读,好吗?好!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次歼敌,痛击敌人,第二次顶峰歼敌,哪一次是高潮?哪一次是高潮,一起说。顶峰歼敌,哎!这个高潮是怎么掀起来的呢?我们应该找那个部分,哪个自然段?不是二,是几?哎!第三段,掀起高潮的部分,怎么掀起高潮的呢?我把第三段展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怎么不写得拖泥带水起关键作用的第三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见了吗?好!读第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清楚了,问题就来了,这一句话,联系全文,它,连接着哪个部分?跨全文去思考,这句话,看看,连接着哪个部分?我们再读这句话,是哪个部分?好!哎哟!男同学,好,请你来说!它就是第三部分,他承接了那个部分?好,你来!(承接前面的)没有猜中,别猜,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两次任务,第几部分完成了掩护任务,第几?痛击敌人是第几?对,第二部分打击了敌人,那句话是在第几部分?读这句话,和第二部分联系紧密吗?好!再看第一部分,连队交给的这个任务跟这句话有关系吗?有吗?有,交给的任务完成了,第二部分详细写了怎么痛击敌人,写完之后可以找哪一句话?大家再看这句话,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你现在看到的不是这句话,是这句话在全文起,的作用,明白了吗?对前面的任务做了一个?承上的作用,做了一个交代。好了,再往下。哎!接着往下看,设置了一个悬念,谁来读?走第一条路,他们是壮士还是战士?走第二条路……壮士!因为他们心里想的是?群众、部队......哎!走那条路呢?这句话不是叙述,而是设置了一个?悬念,画一个问号,你读到这,能把它放下吗?(不能)这是作者写作的一个技巧,一颗匠心。好!先写一个句号,对前面作一个总结,然后画了一个问号设置一个悬念,答案就揭晓了,后面的句子,后面的句子,一起来读,为了不让,一起读。这段话,把它概括起来的关键字,班长的一个,什么?走!战士的一个动作,什么?紧跟!这两个动作,那个是最关键的?走,在头的那个是吧?好,一走,一跟,把这个悬念,揭晓了。一走,一跟,连接着,全文五个部分里的?哪些部分,或者说开启了哪些部分?32:46看到了吗?好,请你来说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就不只是一个走,一个跟,而且看到了他在全文里起的什么作用,看到了吗?好,怎么掀起高潮,你会了吗?第一句话,对前面做了一个小结,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五位战士……第二句话,设置了一个悬念,一起,读!好!第三句话,一走,一跟,读!你们看,这一段是不是在全文里面最关键的?是的,最关键的一段,如果把这一段概括成一个字,引起转折,掀起了高潮,哪个字?是的,紧紧一个“走”字,就起到了带领全文的作用。这个“走”字不仅把敌人引上了绝路,也把自己引上了…绝路。他们五个人还回得来吗?所以,太不容易了!没有犹豫,这里有个词形容,他叫做,斩钉截铁。手指粗的钉,战士们铛的一下,就蹦出去了,铁,哗的一下就截断,那是多大的力量!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这是英雄的气概!同学们一起来读,为了,预备,读!读得好!这篇文章你看到了第三自然段关键的地方,你也理解了全文是怎么联系的,是吧?现在你们学到这就学到了点东西吧?还想学吗?【幻灯片9】想!我告诉你学什么,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有特点,因为他写的不是一个人,写几个人?五个人,这叫群体描写,其他的文章找得到吗?没有,好!写五个人好写吗?不好写,得有一定得方法,我们学的就是这个方法。好!我们把合写五个人的句子找出来,第一处在哪个自然段?找出来,第二自然段第三处在哪个自然段?第三,也就是刚才我们读的那句对吧?第四处在哪个部分呢?第五处呢?哎!找出来了就好,那么,我们该怎样写五个人呢?第一次和第二次,比较,写五个人的办法是一样的吗?看,第一次,怎么写五个人的?第二次又是怎么写五个人的?一边读一边想,马上读,谁发现了?一个!只有一个不行!两个三个太好了!请你来说!先写几个人?他是怎么写五个人的?哎!一句话一个人,很好!第二次是吗?第二次怎么写的?由一个人引出别的人,一个人引出其他人,几个办法了?第一个办法是?一句话一个人。第二个办法是?一个人引出其他人。第三处,这次的描写用了哪个方法?和前面的一样吗?第三处,总写。好现在有几个办法了?你可以给大家介绍了吗?大家都清楚了吗?哎!这个很重要,那么这几次描写我们读到了第三处,我们再读总写的这个部分,最后的一个部分,也是文章最难读的一个部分,能读吗?你们恐怕会有疑问,有,战士们跳崖你有疑问吗?有,有什么疑问,好!你来说吧。为什么不投降,你们是不知道,原因不知道对吧?哎!你觉得他们五条命重要吗?重要啊!跟谁都一样重要对吧?为什么不投降呢?他们想不想回来?想,他们跳崖就是为了活下来,你知道吗?知道吗?抗战初期,敌我双方的俘虏没有一个活下来的,投降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得死。跳崖?有没有活下来的?有!真的活下来了两位,葛振林活下来了,宋学义活下来了,所以,每个人都想活下来,这是其一,最重要的,请你来看。哎!刻骨的仇恨,你们太幸福了,你们不知道什么叫仇恨,你们理解不了,宋学义的婶夫、堂弟都是被日本人杀死的,家里有亲人被敌人杀了,你现在对他怎样,求饶?这事,做得出来吗?他做不出来。再看,烧光杀光抢光,日本人所谓的三光政策,制造了无数的惨痛,有的村甚至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