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课程考试云南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价值和策略年级:09生物(本)姓名:卢绍尖食用菌产业既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又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的优势产业。食用菌科学是在近代微生物学、发酵学和环境工程学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一丰富的云南食用菌资源云南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在气候上,云南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形成了云南独特的立体气候;在地形地貌上,从海拔764m的滇南河口一直延伸到滇西北梅里雪山的海拔6740m。复杂多变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植物区系,使云南具有植物王国的称号。由于食用菌多为与植物共生或腐生的高等真菌,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为种类繁多的食用菌资源的存在奠定了基础,使云南成为我国食用菌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云南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食用菌,是很好的天然食用菌种质库,几乎全国大多数食用菌种类,都可在云南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全世界食用菌种类约为2000多种,我国有720余种,144属,46科。云南的食用菌除盘菌外其余全属担子菌纲,共11个目,35科,100属左右,约600余种,约占世界食用菌资源的30%,约占我国食用菌资源的867%,居全国之冠。云南仅珍稀食用菌种类就有10多种,如享有蘑菇之王的松茸,著名中药茯苓、灵芝、真菌女皇竹荪、钻石美称的地下真菌---块菌,驰名中外的具有滋补药效的冬虫夏草、还有美味牛肝菌(白牛肝)、木耳、羊肚菌、松乳菇、香菇、青头菌、干巴菌、鸡油菌、黑虎掌菌、裂褶菌、灰离褶伞、侧耳等等。云南食用菌种类众多,分布广泛,量大,有的菌种在云南的品质尤为优良。就全省而言,较为普遍的食用菌大约有70至80种。中外著名的云耳,是云南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也是国内极为畅销的重要保健食品。云南产的一些香菇品种香味浓郁,菌肉肥厚,其香味远远超过称雄国际市场的日本香菇。在云南种类众多的食用菌资源中,除了目前已被认识和利用的种类外,尚有许多因缺乏研究而不被世人所知,仅伞菌目和牛肝菌目等大型真菌在云南的种类就有上千种,但目前被利用的不及10%,可见云南食用菌开发尚有很大潜力。在云南诸多食用菌种类中,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下列种类中:松茸、干巴菌、块菌、牛肝菌、金耳、香菇、木耳和鸡油菌等。二云南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食用菌在云南的开发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在云南由于地域特点和历史原因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2.1食用菌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云南的食用菌资源遍及全省,每年,当食用菌生长季节,产地的百姓都要到山中寻找,或自食,或出售。每年夏秋季节,云南各地的集市上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食用菌。在许多地区,采集食用菌的经济收入在农民一年的经济收入中占有主要成分,在中甸、丽江甚至禄劝等地,有的村民年采集食用菌收入上万元。食用菌在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民收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2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在云南经济中具有重要位置云南仅食用菌商品年创汇就达6000~9000万美元。1983年,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首次人工栽培成功金耳,并从1985年开始,金耳成为云南出口东南亚地区的大宗商品,据1989年不完全统计,金耳直接经济效益已达数百万元以上,为云南山区农村如姚安、漾濞、丽江等地区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途径,至今,经济效益已突破亿元。据云南外贸部门统计,仅1997年6~8月份,共有350t鲜松茸出口到日本,创汇4000万美元,成为云南第四大出口创汇产品。2.3云南食用菌资源的开发以采集野生菌为主目前云南食用菌资源开发以采集野生菌为主,野生食用菌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比栽培食用菌价值大。在出口创汇的产品中,绝大多数为野生食用菌,其中又以松茸为主。人工菌在云南食用菌资源开发中只起到从属地位。2.4栽培食用菌以传统品种为主,并以鲜食为主云南栽培食用菌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城乡交接地区,乡村很少有栽培;生产出的产品主要供城市市民消费,规模较小,产业化生产商品食用菌在云南不多见,栽培食用菌资源开发在云南尚处于一种较低水平。全省栽培食用菌产量约3万t,其中:双孢磨菇约1万t,生产地主要是澄江、易门、宜良等,其它品种生产量较少,例如香菇几千吨,木耳、金针菇也有几千吨,产地比较分散,主要是曲靖、昭通、楚雄,金耳年产量近千吨,主要产地在姚安,少量栽培的品种有茯苓、银耳、草菇、猴头、鸡腿菇、蜜环菌、竹荪等。与国内生产先进省份比较差距较大。三云南食用茵产业竞争战略对策(一)差异化战略1.产品差异化。食用菌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食用菌的性能和品质。提高云南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可以对云南食用菌产品进行的差异化生产。2.形象差异化。云南食用菌产业应当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使云南食用菌产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优异的形象,从而对食用菌产品发生偏好。(1)扩大宣传。(2)建立品牌。(3)优化设计包装。3.市场差异化对策。(1)建立良好的销售渠道。(2)充分利用市场信息,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二)重点企业战略针对云南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偏小、带动作用不强,应加强食用菌产业生产集中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龙头企业,加大对企业的宣传,突出产业的特色优势,将有益于云南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企业连接市场,完善基地建设改变食用菌经营企业存在“小、弱、散”的现状。针对云南食用菌单一的只生产不加工的模式,应积极发展云南食用菌加工业,带动云南食用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积极发展云南食用菌加工业,整合加工食用菌企业的资源,通过发展加工降低食用菌产品的生产风险,提高食用菌产品的经济效益。(三)国际标准战略由于云南食用菌生产大多就是千家万户分散性进行栽培生产,由此导致了生产技术单一、品种不纯、标准不同等问题。面对国际市场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标准,和国际市场接轨,实施相对统一的产品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国际标准战略分两个部分实施:现阶段,由于云南食用菌产业现状决定了其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标准,最终与和国际市场接轨达到国际标准;第一部分完成之后就应该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地高标准要求自身,最终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即实施行业标准制定战略。(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云南大部分野生食用菌遭到滥采现象,致使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遭受破坏,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应当加大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大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能,建立、健全有关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开发资源,保护资源。(五)价值链定位战略食用菌属初级产品,其附加值较低,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并不能给出口地区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相反,如果进口国将食用菌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出口给原出口圉,那么,原出口国在国际贸易终将处于不利的地位。如山东省的大蒜以初级产品的形态出口至日本,日本通过精细加工从大蒜中精炼出蒜油,并以保健品的形态出口给中国,最终的贸易利益向日本倾斜。云南食用菌已存在此类产品缺陷。食用菌行业停留在栽培和原料销售的初级阶段,产业附加值较低,对食用菌的加工技术方面和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云南整个食用菌产业仍处在“大资源、小产业”的经营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必须通过价值链定位,通过产业的前、后向一体化过程不断地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特别是将初级产品进行精细化处理的创新环节,应当通过技术创新创造蹦核心竞争力。将传统的农副产业转变为低污染高精细化加工的轻工业,这是顺应全球化趋势下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参考文献][1]桂明英.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果菜,2009,(3):59-59.[2]孔祥飞,赵璟,基于钻石模型的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中国林业经济,2008,(5):26-29+38.[3]路青梅.我国食用菌行业的网络销售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6):44-45+72.[4]朱西儒,陆辉,张相日,李金灿;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5]郑林用,谭伟,彭卫红,甘炳成;我国食用菌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J];山地学报;2004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