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指导教师:王庆春组长:工程管理101王钧显组员:工程管理101金真宇朱新年张振华马博雅工程管理102于冠楠2011/8/25“农村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城镇化,作为其中相关的重要方面,得到了国家的极大重视。故,我国“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把含有农村城镇化的区域规划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我们小组六人分别对辽宁省东港市、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镇、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和庄浪县、黑龙江省黑河市、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大坝场镇等六个地区进行了调查,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农村农民新农村城镇化一、相关理论城镇化: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的过程,体现出非农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率越高,其城镇工业化、信息化程度就越高,非农人口的比重就高,社会的现代化程度也就越高。城镇化具有阶段性的发展规律:发达国家的进程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20%以后,城镇化进展呈加快趋势,城镇化率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当城镇化率超过70%后,其速度又趋减缓,最终稳定在80%至90%之间。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文明向广大农村的蔓延将是不可阻挡的。二、调查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将农村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规划”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的设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之一。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村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该课题的研究,既是现实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措施之一。三、调查方法与程序我们首先预想出农村城镇化建设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六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而后根据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各地区大胆地提出了设想和合理化建议。四、问题与对策1、农民对城镇化建设缺少认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文化程度越低,对“农村城镇化”这一名词越不了解,而农村地区人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农民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够。以我们对辽宁省东港市的调查为例。(因为客运站候车室人流量比较大,而且人员组成杂乱,旅客等车闲暇时也比较容易接受调查,所以我们分别在东港和大孤山两站候车室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数据成下表:问题一:您的文化程度选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百分比24342220问题二:您对“农村城镇化”这一名词的了解程度选项完全了解很了解不太了解没听过百分比6205024调查显示,有74%的人们对城镇化建设了解程度不够,相对了解的仅占了26%,这表示,对农民的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否则城镇化进程难以加快,农民难以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对其他五个地区的调查,也是如此,其中甘肃省庄浪县问题相对严重,可以看出,西北的教育问题仍然严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各级政府起的只是起推动作用,只有农民真正意识到农村城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才有实效。所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积极引导村民由“小农意识”向市场化、社会化观念转变,在思想意识上为城镇化和社会转型奠定基础。各地村委要加强对农民的学习教育,可以在村里开展一些农业技能培训班、兴趣爱好培养班之类的活动,在学习中实现他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发现,一些大学生竟然没听过“农村城镇化”这一名词,这表明,中国的教育存在问题,存在着教育误区。高中教育,不应文理科界限分明;大学教育,应该是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双管齐下,大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对社会有最基本的认知,以便将来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回报社会。2、小城镇建设缺乏特色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城镇建设缺乏特色,缺少吸引力,富有特色的小城镇才具活力和凝聚力。城镇规划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这是实现城镇建设特色的根本保证。小城镇特色包含以下四方面:一是鲜明的产业特色。小城镇建设必须有产业支撑,经济是城镇发展的动力,小城镇建设应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但是,各地在积极扩展小城镇建设规模的同时,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依据本地资源、区位、人文、历史等优势条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才是小城镇发展的力量源泉。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链,比如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庄浪县养牛场东港市海蜇、虾养殖区黑河市华子蘑种植基地二是独特的区域特色。城镇特色是一个城镇个性的反映,有特色和个性的城镇才具有魅力。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中国在城镇发展历程中也同样创造出许多辉煌。有浓郁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向人们追述上个历史时代的文明和城市风貌特色的见证。可是,综观当前有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虽发展势头较快,但是精品城镇不多,有特色的更不多,很难从城镇特色上去识别这个城镇与那个城镇的区别。南方一个城镇在风景区内建了一座牌坊,看上去很恢宏,做得色彩艳丽,富丽堂皇。但这种北方风格的牌坊放在南方城镇的风景区,就非常不符合南方城镇风格特色,显得是不伦不类。现在人们都称赞大连很美。大连市在当初确立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城市过程中有句名言“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这种“好”也包括了要有自己的特色。大连通过建设有自己城市特色的实践印证了特色的重要。三是鲜活的生态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营造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应该成为城镇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的永恒主题。有些小城镇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山体植被茂密,树木葱茏,水面较多、较大,自然风光比较优美,不少小城镇还拥有国家级、省级的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这些都应当是为营造小城镇生态特色提供的最佳基础。(大孤山古建筑群)(大孤山古韵小区)四是有文化品位的建筑特色。建筑是反映一个城镇文化品位和风格特色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耸立着的有特色的建筑精品比喻为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无疑,城镇各类建筑群体如同是向世人们展示的一部部作品,是非优劣自有旁人评说。怎样才使自己城镇的建筑作品少留历史遗憾?首先,要做好城镇建筑特色设计定位。现在有些小城镇兴建一些洋楼或者是欧式一条街,这不是本土文化,没有民族味、地方味。我们不是排斥外国建筑文化,我国也有不少城市中保留着许多外国式建筑,但它是某种特殊历史年代留下的建筑印记。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各种建筑风格很多,城镇建筑特色设计,应当邀请富有经验的专业设计者,结合地方人文历史,文化习俗,创作出富有区域地方建筑特色、文化韵味的设计蓝图。在城镇建筑特色方案确立前,应组织各有关方面人士和专家研究讨论,应当把最能体现一个城镇建筑特色风貌的东西展现出来。这样无论是对小城镇新区开发,还是老镇改造,都受到城镇建筑特色设计控制与指导,合理安排布局,对建筑物的高度、体量、立面、色调,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工程质量等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确保小城镇建筑特色风貌总体上统一协调,使人感到这个城镇有魅力,有韵味。其次是城镇一条街、一条路或联片、组团或建设活动应依据城镇建筑特色的总体要求,在建设方式上实行综合开发建设,其效果更好。三是小城镇里零星房屋建筑,同样应依据城镇建筑特色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小城镇有关设计规划部门要及时做好技术指导工作,让居住在城镇的人们都懂得怎样注意把自己的城镇营造得更有特色、更有韵味,让大家都来关心、爱护有特色、有品位的小城镇。3、环境问题调查显示,人们对环境问题普遍关注。大部分小城镇环境问题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街道的整洁程度,污水垃圾的处理,雨天街道积水排放问题,以及城镇绿化问题;农村地区主要表现在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设施。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养殖废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使我国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环境卫生状况差。对此,相关部门应增加环保人员投入,增加垃圾处理设备,呼吁人们携手共建新家园,热爱我们共有的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增加地下排水管道,地下管道应是一个城镇的经脉,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标准;扩大城镇绿化面积,人居环境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而生态环境的主体是绿色植物。因此,绿化工作应成为美化环境的亮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城镇建设的着力点和小城镇投入的热点。城镇绿化投资不仅无风险,而且效益高,会带来植物自身及环境的不断增值,以优美的生活环境凝聚人,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人,以优化的生态环境感染人,并造福于子孙后代。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社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饮水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农村文化设施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六个地区农村基础设施都很落后,经过对相关部门的访问,得知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表现在资金总额较小,资金投入分散,配套资金不足;二是建设规划不优。表现在布局不太合理,设计不尽科学。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中,没有注重规划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致使农村基础设施与新时期农村发展不相适应。三是设施效益不高。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加之管护不力,许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下降。四是技术服务不强。部分技术人员自身能力较低、技术较弱、敬业精神不强,技术指导不到位,工程质量不高。对此,相关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并加强管理,统筹规划;要强化服务,整合部门力量;加强技术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齐心协力,全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5、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经调查发现,六个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配合不够,多为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人文素质落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构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抓各类文化艺术基地建设。建设并充分利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村文化室及乡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农民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二是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三是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培育、发展乡镇特色文化。四是积极组织开展送科技、送文化下乡活动,引导农民学科技、学文化,增强致富本领和转岗转产就业能力。五是开展多种形式体育活动,提高农民健身意识和健身知识。五、设想与建议通过对问题综合分析,我们大胆提出了以下设想和建议。1、坚持科学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从总体看,农村城镇规模多数偏小,层次普遍较低。主要表现是基础设施落后,市场简陋,卫生状况不良,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在大多数乡镇,仍然以马路市场、露天市场为主。构建具有先进水平的基础设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小城镇特色规划,遵循规划,大力推进和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把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主攻方向,把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作为重要途径,以推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环境大改善,全力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镇。2、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经营模式发展农业,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业,加快设施农业、畜禽业、渔业、林业等四项重点产业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每个乡镇至少培育一个规模龙头项目,以此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