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叶朗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以上五种看法都有缺陷。国内很多人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只要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活动;人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四.美学的学科性质第一,美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世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黑格尔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美学的特点: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与真、善是哲学的永恒课题对美学的误解: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等同于美术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而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哲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哲学不是一般的世界观。19世纪中叶,费希纳叶朗观点: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学美学的思潮,对美学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哲学所讲者,是对于宇宙人生的了解——冯友兰第三,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和艺术交叉,美学和心理学,美学和语言学(克罗齐:普通语言学就是美学,卡西尔的符号学理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维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和人类学(艺术的起源,金枝都是美学家的参考书)美学和神话学(神话就是体验生命)美学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美学中关于审美趣味、审美风尚、民俗风情等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民俗史的研究成果。)第四,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20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的新流派层出不穷,但是在西方众多流派中,至今也难找出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现代的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就是)文化大综合内容包括: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大综合19世纪文化学术精神和20世界文化学术精神大综合当代西方的各种美学体系,基本属于西方文化范围,并不包括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东方文化,这样的美学是片面的,称不上真正的国际性学科。美学要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学科,必须具有中国古典美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范畴,西方美学不能够包括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1.学习美学可以完善个人人格修养2.学习美学可以完善自身理论修养:人类求知是出自本性——亚里士多德人类最高的幸福就在于“纯理论”。出于最深刻的理由,可以说,人是一种“理论的生物”——伽达默尔以上两天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美学的必要性石油美学学科的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对文化艺术工作者来说,学习美学还有:道和技,中国艺术是有道理的,问题是我们说不大出来,因为没有多研究。——毛泽东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写意不写实话剧写实,但京剧不写实,戏剧的特点是虚拟,但虚拟不代表写意,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京剧主要靠演员的表现展现,某个戏剧只能是某个演员演绎才有相应的意象世界,换做别人就是别的意象世界六.怎样学习美学美学学习方法:立足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照射下,更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的价值和光彩……——宗白华,我以为中国将来的文化绝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的——宗白华);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注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锻炼理论思维能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习过去的哲学经典著作——恩格斯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要扩大知识面;第一章“美”是什么“美”的概念的两个区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美”与美学学科领域的“美”的区分广义的“美”与狭义的“美”的区分;狭义的美:在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广义的“美”:保罗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式。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美是什么(或者说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是说美是在物还是在心)李泽厚: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李泽厚《美学概论》我们和朱光潜的美学观的争论,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美在心还是在物?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没决定美感?——李泽厚《美学概论》这场讨论是从批判朱光潜先生的的美学观点开始的,参与讨论的主要分为四派别:一个是蔡仪的(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蔡仪《新美学》;二是高尔太,吕荧:美是主观的。三是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所谓社会性,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李泽厚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自然美是艺术美的雏形——朱光潜)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第二次“美学热“,试图跳出美学中主客二分的思维,探讨美学的本质二.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与人的“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含义: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象】:西方古代艺术家称为”形式“,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物色“”景色“,”象“不等于“物“,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显现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席勒2.美并不是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个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3.没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神秀和慧能之间的偈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是认识,而是体验。心不自心,因色故有——马祖道一四.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对美在哪里的回答)意象,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该次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最早铸成这个概念的是刘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王夫之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王夫之美感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朱光潜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朱光潜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相触相感时的波动——宗白华《艺境》美的对象首先刺激起感性,使它陶醉——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审美对象不是别的,只是灿烂的感性——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五.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意象世界不是物理世界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六.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美和真的关系是什么?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事真实存在的王夫之:意象世界是“现量”,“现量”是“显现真实”、“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如所存而显之——王夫之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传》意象世界“显现真实”是指照亮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是回到自然的乐的境界。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尼采提出“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康德的“物自体”的世界(这三种表现形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永恒不变)关于“生活世界”的解释之一: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是与我们的生命活动直接相关的“现实具体的周围世界”,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真正的实在。之二:生活世界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公在的世界”,是“万物一体”的世界。之三:生活世界史人生存活动本身,是一个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价值”和诗意的世界。之四:由于人们习惯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因而生活世界往往被掩盖,为了揭示真实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美”。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是生命的体系,它要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和价值。中国的体系强调“象”,“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神圣的客愁”。——闻一多《古典新义*庄子》何处是人类高深莫测的归宿?——荷尔德林《莱茵颂》哲学员就是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诺瓦利斯《哲学文集》美(意象世界)一方面是“超越”,是对“自我”、“物”的实体性、主客二分的超越,另一方面是复归,是回到存在的本然状态、自然的境域、人生的家园,因而也是回到人生的自由的境界。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苏格拉底观点:美和善是统一的,都以功用为标准。普洛丁观点:真善美是统一的,而神是这一切的来源。黑格尔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的显现——黑格尔宗白华批判黑格尔这种观点,提出“欲以逻辑精神控制及网罗生命,无音乐性之意境。”张世英也批判黑格尔观点,“以真的意识抑制了美的意识,哲学变成了枯燥的概念的体系”——张世英《哲学导论》美是包含着现实生活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李泽厚《美学概论》美是真和善的统一——李泽厚存在的真理的现身——海德格尔第二章美感的分析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美感:常用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意识等词来解释。中国传统美学里有感兴一词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是认识论的模式,但美感并不是认识。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流,中国古典美学提出天人合一,但这与主客二分不是一个意思人与世界万物的交融(天人合一)不是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的认识论上的关系,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是合二为一的关系。张世英指出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人与世间万物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他物为客(体),主体凭着认识事物(客体)的本质、规律性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另一种关系是把二者看成血肉相连的关系,没有世界万物则没有人,没有人则世界万物是没有意义的。主客关系的特征: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梯利希人与世界融合:“人——世界”结构,这也就是海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