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第10课——地震相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第十课王英民2005年5月25日•4.1概述•4.2地震相参数•4.3地震相划分与沉积相解释•4.4典型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4.5典型地震相模式4、地震相分析4.2地震相参数•4.2.1基本概念•4.2.2地震反射结构•4.2.3地震反射构型•4.2.4地震反射外形4.2.3地震反射构型(Seismicconfiguration)在沉积相标志中,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部分的空间排列方式。与之类似,地震反射构型是指地震剖面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同相同轴)的空间排列方式。地震反射构型在形态上与层理构造十分相似,例如平行反射构型类似于水平层理;前积反射构型类似于交错层理等,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可将其看做是“超巨型”的层理。但它们在成因机制上有着本质区别。层理构造反映是水流体制和物质组分粒度特征的变化,而地震反射构型则是厚度大致与准层序(以海洋洪水面为界的地层单元)或成因层(以沉积环境突变面为界的地层单元)相当的岩层的叠加模式的直接表现,反映的是宏观沉积作用的性质和沉积补偿状况等。它们都在沉积相解释推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反射构型受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过程的影响较小,且一般都具有显著的沉积相意义,因此在地震相分析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1)平行(亚平行)反射构型以同相轴彼此平行或微有起伏为特点。它是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大体相等的均匀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在陆棚、深海盆地、深湖或浅湖、沼泽等许多相带中都可发育,因此多解性很强,但反映了在稳定条件下的均匀沉积这一点是相当明确的。此反射构型中的连续性一般都比较好。振幅和频率则可以因情况不同而异。(2)波状反射构型反射波同相轴表现为波状起伏的特点。振幅和频率可以变化较大。前积反射结构(2)波状反射构型(2)波状反射构型其特征为各同相轴之间在总体趋势上是相互平行的,但细看都有一定程度的波状起伏。它是不均匀垂向加积作用产物,也就是说从准层序或成因层这一地层单元的级别上看总体上表现为垂向加积作用,从而同相轴之间在总体上相互平行;但从更细的级别上看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并不相同,甚至还存在次级的进积作用。例如在以曲流河为主的冲积平原上,河流相沉积是由点砂坝的进积作用实现的,而在岸外平原泽发育有细粒的垂向加积产物。在这种沉积作用下,同一地层单元内的岩性横向上变化较大,岩层厚度也不稳定,因此反射界面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岩层厚度也不稳定,因此反射界面在横向上变化不定,通常在冲积平在冲积平原、滨浅海(湖)以及总的沉积速率相对比较缓慢的扇体等相带中容易产生这种构造。(3)发散反射构型其特征为同相轴之间的间距朝着一方逐渐减小,其中一些同相轴逐渐消失,从而使同相轴的个数也朝一方减少,与之对应的地层单元的厚度也相应减薄。但这种地层厚度减薄并不是由于在地层单元顶、底界发生削蚀或上超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各同相轴的间距向一方减小而造成。当两根同相轴的间距减小到地震垂向分辨率的极限时就合并成为一根,从而使同相轴的数量减少。它是在差异沉降的背景下,由于沉积速率的横向上递减,导致岩层厚度向一方变薄而造成的。在箕状断陷中、陆坡上、盆地的构造枢纽带上以及同生断层下降盘上都可以发育这种反射构型,其构造地质学意义远大于沉积学意义,但对沉积相解释还是有一定帮助的。(3)发散反射构型(3)发散反射构型(4)前积反射构型若以准层序组的顶、底界为参照平面,则其间的同相轴相对倾斜并朝一方进积。标准的前积构型具有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根据前积层的形态特点以及顶积层、底积层的发育程度可进一步将前积构型细分为八种类型。虽然它们之间有着种种差别,但都具有前积层,都是沉积物进积的产物,都反映了古水流的方向。前积构型是三角洲、扇三角洲、各种扇体以及大陆坡、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的典型标志。(4)前积反射构型•(1)S型前积构型•(2)顶超型前积构型•(3)下超型前积构型•(4)斜交型前积•(5)叠瓦型前积构型•(6)杂乱前积构型•(7)复合前积构型•(8)双向前积构型1)S型前积构型是标准的前积构型,具有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顶积层发育表明当时该地区的水平面处于相对上升状态,可容空间增大,从而陆源物质得以向上垂向加积。底积层发育表明在沉积体的前方也沉积了大量物质,而根据沉积分异原理,较粗的碎屑物质应在顶积层及前积层的部位上卸载,在与底积层对应的地区则主要为细粒沉积物,因此可以把底积层发育看作陆源物质粒度较细、泥质沉积特别丰富的表现。通常在大陆坡和泥质丰富的三角洲中容易发育这种反射构造。2)顶超型前积构型其特征是缺失顶积层,前积层向上方以顶超的方式终止于地层单元顶界上。顶超关系的存在表明顶积层不是因后期构造侵蚀而缺失的,而是由于在水平面相对静止时期可容空间保持不变,使水平面以上无法发生垂向加积作用,沉积过路的沉积物只能在沉积体前缘带进积下来,从而缺失顶积层。其底积层发生的地质意义同s型前积构型相同。通常在水平面相对静止时期泥质丰富的三角洲中容易发育这种反射构型。3)下超型前积构型其特征是缺失底积层,前积层向下方以下超的方式终止于地层单元底界上。其顶积层发育表明在水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而缺失底积层则表明陆源碎屑物质粒度较粗,缺乏细粒沉积物。一般在冲积扇、陡崖浊积扇和扇三角洲上容易发育这种构造。3)下超型前积构型4)斜交型前积前积层分别以顶超和下超的方式终止于地层单元的顶、底界面之上。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它是在水平面相对静止时期由较粗的碎屑物质进积所造成的,它所对应的沉积体性质与下超型前积构造相同,区别仅在于水平面相对变化的状态不同。5)叠瓦型前积构型其特征与斜交型很相似,区别仅在于前积层的倾角更平缓,所对应的地层更薄,通常仅相当于1-2个同相轴的间距,从而形态上就如同叠在一起的瓦片一样。它是在水平面相似静止时期,于水深较浅、坡度较缓的背景下由沉积物进积而形成的。通常发育于浪控三角洲、坳陷湖盆三角洲、碳酸盐台地缓坡等环境中。叠瓦状前积构造由于规模较小,故在地震剖面上较难识别,但在湖盆中最常见的恰恰是这种构造,因此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研究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叠瓦状前积反射、下切谷NT(0)3.03.5三角洲三角洲KTJ2S5J2S4J2S3J1S2J1S16)杂乱前积构型在前面介绍的各种前积构型类型中,如果同相轴不平整呈起伏状,并且连续性较差,则可称之为杂乱前积构型。它的地质意义与其对应的前积构型类型相似,区别在于其岩性界面横向上不稳定,变化大,这可能是高能条件下沉积所造成的。如冲积扇等常具此种前积构型;也可能是由于重力滑动或构造变动使岩层发生强烈变形,如盆底扇、陆坡扇等可具此种构造。应注意不要把杂乱前积构型的概念与杂乱反射结构的概念相混淆。前者强调的是同相轴之间的排列方式,是几何地震学信息。而后者强调的是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具有杂乱前积构型的沉积体一般都具有杂乱反射结构。然而具杂乱反射结构的岩层如果不具进积的条件,就不会具有杂乱前积构型。7)复合前积构型以上介绍的各种基本类型都与一定的地质条件相对应,如水平面的相对变化状况、沉积物的粒度性质、沉积时的稳定程度等等。在实际情况中,这些条件往往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而在不同时期就形成不同的前积构型类型,它们的共生组合就是所谓复合前积构型,我们不难将其分解为各种基本类型,进而可分析其地质条件的演化。S斜交前积反射杂乱前积反射7)复合前积构型其特征为前两种反射构型的叠加,上部为丘形、下部为谷形,总体上为一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形。其中间下凹表明沉降速率中间大、两边小。而地层中间厚、两边薄则有两种原因;一是中间沉积速率大;二是中间砂岩发育、两边泥岩发育,从而在后期差异压实的作用下中间后、两边薄。这种原因一般是共生的。因此这种构造往往是海底扇上的叠置扇或三角洲、继承性主河道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另一种情况是规模较小,一般发育在准层序组内部。特征是同相轴上凸下凹,形如眼球,宽度一般在几百米至几公里范围之内,厚度多为几根同相轴左右。一些规模不大的河道砂体、沿岸砂坝和叠置扇朵叶等容易形成这种反射构型。复合前积8)双向前积构型其特征是同相轴在中间呈丘形上拱,其两侧依次下超于地层单元的底界上,表现为双向的进积。这与前述朝着一个方向的进积有截然不同。但它实际上只不过是那些具有无底积层前积构型的沉积体的横切面,从而地质意义也与之相同。当在地震剖面上发现双向前积构型之后,应从与其正交的剖面上找出相当于沉积体纵剖面上的前积构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5)峡谷充填反射构型其特点是地层局部突然增厚,向下侵蚀充填于下伏地层之中,其地震反射结构与围岩有明显区别,同相轴的间距也往往不同,与围岩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但地层的产状与围岩并无很大区别,不具典型的上超关系。它是局部性的水下侵蚀河道的典型标志,通常发育于陆棚、陆坡和海底扇上,反映了海平面的相对下降。LINE3500平台区陡坡陡坡陵四区A次凹缓坡带LS4-2古平台区特征(5)峡谷充填反射构型T40T41T50T51T52T60T53深切谷深切谷水道水道水道水道水道海底峡谷地震解释剖面海底峡谷反射剖面(6)水道充填反射构型下切河谷下切河谷西尼罗河三角洲的层序地层解释剖面,从中可清楚见到下切河谷19311831NT(0)3.54.0KT(7)丘形反射构型其特征是同相轴之间的间距厚、两边薄,从而向两侧倾斜,总体上表现为丘形正向隆起。它表明沉积速率为中间大、两边小。通常在各类扇体和三角洲沉积体的横切面上容易见到此类反射构型。它与双向前积构型的区别在于两侧无下超现象,这表明沉积体发育有底积层,泥质沉积较丰富。有时这种构型规模很小,仅见于很少几根同相轴之间,这往往是滩、沿岸砂坝的表现。(7)丘形反射构型(7)丘形反射构型。(8)披盖反射构型其特征是上覆地层为平形构造,但弯曲地盖在下伏的不整合地形之上。其形态与不整合地形的形态完全一致,且其间无上超关系存在。它是在深水环境中由悬浮沉积物均匀地垂向加积起来的,否则将出现上超关系。因此这是深水、尤其是远洋沉积的显著标志。综上所述,各种反射构型特征明显,易于识别,与沉积相大多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同时它作为几何地震学信息,受资料采集和处理中假象的影响较小,可造性较强,因此在地震相分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地震反射构型的各向异性和空间关系•各向异性产生的原因:许多反射构型具有定向性:如前积、下切、发散、波状等。•几种典型的空间组合关系:前积反射的横剖面,发散反射的横剖面。4.2地震相参数•4.2.1基本概念•4.2.2地震反射结构•4.2.3地震反射构型•4.2.4地震反射外形4.2.4地震反射外形•地震相单元外形是指在三度空间上具有相同反射结构或反射构型的地震相单元的外部轮廓。大多数地震相单元外形都是沉积体外形的良好反映,例如扇状外形是扇体的反映,丘状外形是礁体的反映等等。显然它对沉积相解释有重要意义。4.2.4地震反射外形•1.席状外形•2.披盖状外形•3.楔状外形•4.锥状外形•5.扇状外形•6.丘状外形•7.条带状外形•8.透镜状外形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