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第十一课王英民2005年5月27日(7)丘形反射构型其特征是同相轴之间的间距厚、两边薄,从而向两侧倾斜,总体上表现为丘形正向隆起。它表明沉积速率为中间大、两边小。通常在各类扇体和三角洲沉积体的横切面上容易见到此类反射构型。它与双向前积构型的区别在于两侧无下超现象,这表明沉积体发育有底积层,泥质沉积较丰富。有时这种构型规模很小,仅见于很少几根同相轴之间,这往往是滩、沿岸砂坝的表现。(7)丘形反射构型(7)丘形反射构型(8)披盖反射构型其特征是上覆地层为平形构造,但弯曲地盖在下伏的不整合地形之上。其形态与不整合地形的形态完全一致,且其间无上超关系存在。它是在深水环境中由悬浮沉积物均匀地垂向加积起来的,否则将出现上超关系。因此这是深水、尤其是远洋沉积的显著标志。综上所述,各种反射构型特征明显,易于识别,与沉积相大多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同时它作为几何地震学信息,受资料采集和处理中假象的影响较小,可造性较强,因此在地震相分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地震反射结构与地震反射结构的术语•在国内一些地震地层学教材中将含义为同相轴的排列方式特征的“Seismicconfiguration”一词译为“地震反射结构”,这与人们在沉积岩石学中对“结构”(texture)概念的理解是不吻合的。故根据configuration的一般含义(构型),采用地震反射构型的术语。此外在国内外的地震地层学文献中对地震反射构型的术语使用的不很严格,把完全是根据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所定义的一些地震相特征也称为某某反射构型,如无反射构型等,这与它所下的定义自相矛盾。对此根据其内在含义称其为地震反射结构(Seismictexture)。这样就形成两个术语,根据“结构”与“构型”的一般定义,将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称为地震反射结构,而将同相轴的排列方式称为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剖面相分析的基本信息•地震反射结构(Seismictexture)•地震反射构型(Seismicconfiguration)•地震反射外形(Seismicform)4.2.4地震反射外形Seismicform•地震相单元外形是指在三度空间上具有相同反射结构或反射构型的地震相单元的外部轮廓。大多数地震相单元外形都是沉积体外形的良好反映,例如扇状外形是扇体的反映,丘状外形是礁体的反映等等。显然它对沉积相解释有重要意义。•地震相单元外形要在三度空间上去识别,单从剖面上难以确定,因此在地震相划分时是作为一种辅助标志。4.2.4地震反射外形•1.席状外形•2.披盖状外形•3.楔状外形•4.锥状外形•5.扇状外形•6.丘状外形•7.条带状外形•8.透镜状外形•4.1概述•4.2地震相参数•4.3地震相划分与沉积相解释•4.4典型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4.5典型地震相模式4、地震相分析4.3地震相划分与沉积相解释•4.3.1地震相的划分•4.3.2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4.3.1地震相的划分地震相划分就是在地震地层单元(通常为体系域)内部,根据地震相标志划分出不同的地震相单元,从而为地震相分析,即根据地震相特征进行沉积相解释推断打下基础。在手工进行地震相划分时,通常是根据地震反射结构和地震反射构型分别进行划分。(1)地震相单元的级别沉积相单元具有不同级别,从大到小依次为相、亚相和微相。地震相单元也具有不同的级别,根据地震反射构型所划分的地震相单元分布范围比较大,而根据地震反射结构所划分的地震相单元分布范围比较小。在同一地震反射构型的分布范围内可以出现多种地震反射结构。因此可以把根据地震反射构型所划分的地震相单元称为地震相;而把根据地震反射结构所划分的地震相单元称为地震亚相。当对单一同相轴而不是一套同相轴的单一地球物理属性进行描述的时候,可以更精细地刻画出地震相的变化,相当于地震微相,所用资料和手段也不同,这已进入地震储层精细预测的研究范畴。因此,通常根据常规地震剖面定性进行的地震相划分,一般是分别根据地震反射构型和地震反射结构进行二级划分。(2)地震相单元的表示方法地震反射构型的表示方法:A、B、C…地震反射结构的表示方法:1、2、3;(3)地震相编图1)地震相剖面图的编制弱振幅断续反射区中振幅亚平行反射高振幅平行连续反射杂乱无序反射杂乱前积反射(3)地震相编图2)地震相平面图的编制将各地震剖面上同一地层中的地震相单元投影到平面图上,并将它们连结成为平面相区,就可以得到某一时期地层的地震相平面图。(3)地震相编图2)地震相平面图的编制①单因素相图在划分时每次都只考虑一种地震相标志。例如根据地震反射构型进行地震相划分或根据振幅进行地震相划分等,由此编制出各单一地震相标志的相图。其优点在于可以细致地刻划出各种地震相标志的空间变化特征,而缺点是每种地震相标志在单独应用时都只具有有限的沉积相意义,其多解性较强,因此不便于进行沉积相解释推断。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仅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3)地震相编图2)地震相平面图的编制①综合划分相图在划分时间时综合考虑各种地震相标志,由此划分出的地震相单元都具有最丰富的地震相信息,便于进行沉积相解释推断。根据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采用二级划分的方法,即首先根据地震反射构型划分地震相,然后根据反射结构划分地震亚相。对所划分出的地震相单元可根据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反射结构(视振幅、视频率、连续性)的顺序来命名。(3)地震相编图中要注意的问题1)地震相的各向异性问题各向异性产生的原因:许多反射构型具有定向性:如前积、下切、发散、波状等。几种典型的空间组合关系:前积反射的横剖面,发散反射的横剖面。解决各向异性的方法:①基本上只按照主测线的地震相特征编图,对联络线仅用作参考。这样方法简便。但损失了不少联络线方向上的信息。②在勾图时,选择那种反映出垂直沉积相走向的地震相特征。例如,当一个方向为前积构型而另一方向为波状构造时,将该点作为前积构型处理。再如当一方向为高振幅高连续结构,而另一个方向为中振幅中连续结构时,把该点当作后者处理。(3)地震相编图中要注意的问题2)不同采集、处理条件资料的应用问题当采集、处理条件不同时,地震相特征会有很大不同,尤其表现在对地震反射结构的影响上。而地震反射构型和地震相单元外形因为是几何地震学信息,故对采集、处理条件不太敏感。解决办法:①尽可能使用采集、处理条件相同的资料。②只利用其地震反射构型和地震相单元外形等几何地震学信息。(3)地震相编图中要注意的问题3)前积构型的表示方法前积构型是所有地震反射构型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构造,它可以反映沉积体的性质、古水流方向及沉积---沉降之间的补偿状况。因此在编制地震相平面图时,应当尽可能对前积构型的类型加以细致划分,并且将各剖面上前积构型的推进方向投影到平面图上。当前积构型表现为多期推进的特点时,应尽可能将各推进期划分开,并在图上加以注明。在有条件情况下,应计算储前积层的视倾角并标注在平面图上。(3)地震相编图中要注意的问题4)地层接触关系的表示为便于进行综合分析,应当将地层单元的削蚀边界和超覆边界表在地震相平面图上。(3)地震相编图中要注意的问题5)地震相单元分界面倾斜时的表示方法地震相单元的分界面大多为倾斜的,从而将其投影到平面上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段。在该线段处同时存在着界面上、下的两种地震相单元,在勾绘平面相图时这一部分很难表示。目前通用的方法是根据“优势相”的概念,将界线取在该线的中点上,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不能很好地刻划各地震相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在计算各相单元体积时误差较大。将地震相分界面与层序顶面的交点投影到平面上,用细线表示,而分界面与层序底面交点投影到平面上,用粗线表示。在勾绘地震相单元平面分布时,将粗、细线分别相连接,由此可在某种程度上用二维平面图表现出地震相单元的三维展布特征。其中由细线指向粗线的法线方向相当于地震相单元分界面的倾向。根据地层厚度和粗、细线之间的距离可换算出该界面的顶角。粗、细线之间的地区是地震相单元逐渐尖灭的部位。当某一地震相单元的内侧为粗、外侧为细线时,表明它是向上逐渐尖灭的,反之则为向下逐渐尖灭的弱振幅断续反射区中振幅亚平行反射高振幅平行连续反射杂乱无序反射杂乱前积反射(1)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地震相是沉积相某些特殊物质表现的物理响应沉积相是一定沉积环境的产物,而岩相、生物相、化学相是沉积相的不同物质表现。测井相本质上是岩相的一种物理响应。地震相与测井相有某种相似之处,它也是对沉积相的某种物质表现的物理响应。但这种物质表现是某种在传统的沉积相研究中基本上没有加以利用和考虑的新的物质表现——这就是沉积体的外形、岩层的叠置模式以及岩性差异的组合方式(它们分别与地震相单元的外形、地震反射构型和地震反射结构相对应)。4.3.2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1)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规模上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地震相在规模上更接近于沉积相、地震亚相在规模上更接近于沉积亚相。但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例如一种地震反射构型可与一个或多个沉积相单元相对应,有时亦可与一个沉积亚相单元相对应。地震反射结构的分布范围与沉积亚相也并不完全一致。3)性质上的关系:不同的地震相单元可能对应不同的沉积相单元,反之,相同的沉积相单元可能对应不同的地震相单元。4.3.2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2)利用地震信息进行沉积相研究的优缺点1)地震相具有卓越的三度空间观测能力;2)地震资料对于控制沉积的背景因素具有独到的观测能力;3)地震相分析的横向分辨率高;4)地震相分析的多解性强;5)地震相分析的纵向分辨率低;4.3.2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3)地震相转沉积相的思路一般方法与存在问题: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思路是首先编出地震相平面图,再通过钻井资料进行沉积相解释,进而找出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对应关系,据此将地震相图“转相”而形成沉积相图。问题是如果钻井数量比较少,不足以在每种地震相区都有一口井时,则有些地震相就无法“转”为沉积相。更重要的是,即使每种相区中都有钻井控制,但由于同一种地震相完全可能对应于不同的沉积相,因此这种机械地“转相”的结果很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例如在研究区中有多块席状外形、平行构造、三高结构地震相区,若有一口井揭示它为含煤沼泽相,并全部按此解释的话,就有可能把深海盆地相也解释成为含煤沼泽相。反之,若有两口井分别钻遇含煤沼泽相和深海盆地相,则会给确定“转相”原则造成困难,人们无法确定对这种地震相究竟该按哪种沉积相解释更为合适。(3)地震相转沉积相的思路推荐的思路是:从盆地整体着眼,从沉积体(骨架相)识别着手,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钻井做为控制点,与岩性地震技术相结合,综合分析推断,预测研究区沉积相的展布。沉积体识别是地震相分析的核心和精髓•沉积体是水流体系和物源的最直接的体现,构成了沉积体系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架相。而只要把骨架相的性质和展布规律搞清楚,则充填于其间的其它沉积相单元乃至于沉积体系域的性质也就迎刃而解,正所谓“纲举目张”。•从地震相的特点上看,识别宏观沉积体是其独到的长处。它可以在三度空间上清楚地刻划沉积体的外形和岩层的叠置模式,而这是识别沉积体的极为重要的依据。由于沉积体的识别主要利用的是几何地震学的信息,因此其受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因素的影响比较小,可靠程度比较高。大多数沉积体都有明显的差别,故“同一地震相对应多种沉积相”的问题相对比较小。即使那些多解性较强的沉积体,也可以根据其它标志综合研究而加以区分。从沉积模式着眼是地震相分析的特点•沉积模式是对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气候背景对于沉积环境组合进而对于沉积体系域特征的控制作用,以及它们的时空发育演化规律的全面深入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只要搞清沉积盆地的背景控制因素就可以根据沉积模式对其沉积相特征进行预测和推断,这在资料比较少,质量差时尤显重要。在是地震相分析时,因地震资料中所具有的信息毕竟是比较少的,再加上多解性强、分辨率低的问题,深感可用资料的不足。所以完全必要采用沉积模式类比的方法。而地震资料在反映盆地的构造背景、演化规律、古地形特征、物源区远近等背景控制因素方面具有独到的能力,应当充分发掘其潜力。•以钻井作为控制点与由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