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什么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现在一般认为大抵出于东汉末年,然亦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辞海》1999年版)《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一群无名诗人说创作的抒情短诗。《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释之甚明。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艺苑卮言·卷二》)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古诗镜·总论》)所谓“风余”:《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一样,继承了《诗经》以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所以说它是“风余”。•《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五言歌辞篇目多有重叠,如:古诗《生年不满百》又作乐府《西门行》;词句更多雷同,如古诗《孟冬寒气至》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而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则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可见古诗和乐府在汉世是二而一的关系,被采入乐即为乐府,未入乐或入乐后又失其调名则为古诗,故清人朱乾《乐府正义》说:“《古诗十九首》,古乐府也。”所谓“诗母”:•胡应麟称汉乐府“质而不鄙,浅而能深”;古诗则“随语成韵,随韵成趣”,明谢榛称之为“秀才说家常话”。•钟嵘:“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古诗十九首》一身而兼有“风余”与“诗母”这两个特点,实际上说明了它在古典诗歌从前古至中古(以汉末建安年间为分界)的重大转换中处于枢纽地位。刘勰:“实为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魅力1.浑成:•卢照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虽好,却太逞才使气。•有的诗以一字一句见长,它的好处在于其中有某一个字或某一句写得特别好(“诗眼”)。•更好的诗却浑然天成,根本看不出其中哪一个字是“眼”。如杜甫《羌村》“群鸡正乱叫”。《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魅力•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十九首须识其‘天衣无缝’处”。•胡应麟:“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诗薮》)《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魅力2.蕴藉:引人产生自由联想;人类感情的“基型”或“共相”: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如《今日良宴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青青河畔草》:“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晚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古诗十九首》:“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言情能尽者,非尽言之为尽也。尽言之则一览无遗,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盖人情本曲,思心至不能自己之处,徘徊度量,常作万万不然之想。今若决绝,一言则已矣,不必再思矣。故彼弃之矣,必曰亮不弃也;见无期矣,必曰终相见也。有此不自决绝之念,所以有思,所以不能已于言也。“十九首”善言情,惟是不使情为径直之物,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后人不知,但谓“十九首”以自然为贵,乃其经营惨淡,则莫能寻之矣。集评:•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明代学者胡应麟《诗薮》:“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物”,物象。把内心千回百转的感情借外在的物象表达出来。在中国诗歌传统里,这属于“比”和“兴”的方法。把内心的情意直接而且深刻地表达出来,这属于“赋”的方法。“兴象”代表了心与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既包括由心及物的“比”,也包括由物及心的“兴”。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行行重行行:首先,这五个字里有四个字是重复的;其次,这五个字全是阳平声,读起来形成一种往而不返的声音,一种把两个人越拉越远的力量。•生别离:“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或是“硬生生”的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说的是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这就是十九首之往复缠绵了,他在叙述了离别和离别的痛苦之后,又停下来进行一个反思。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诗经·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路阻且长”既可能是高山大河的自然界的险阻,也可能是战乱流离的人世间的险阻。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是“比兴”的方法。•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多种联想的可能性混合在一起,即是微妙之处。从“行行重行行”到“越鸟巢南枝”是一个段落,前边都是平声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就换了仄声韵。从内容上来说,经过“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么一个想像的飞扬回荡之后,现在他又回到了无法改变的现实之中,因此就产生了更深的悲慨。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由“相去万余里”到“相去日已远”,进一步用时间去乘空间,所得数字就更是无穷无尽了。由“日已远”到“日已缓”,又使人感到:离人的相思与憔悴也是一样无穷无尽的。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说,“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饶学斌的《月午楼古诗十九首详解》说:“夫日者,君象也,浮云蔽日所谓公正之不容也,邪曲之害正也,谗毁之蔽明也。”•李善《文选注》引陆贾《新语》说:“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彰日月。”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弃捐=被抛弃:汉乐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劝人?自劝?•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以不恨己之弃捐,惟愿彼之强饭收住,何等忠厚。”•姜任惰《古诗十九首释》:“惟努力加餐保此身以待君子”,又引谭友夏语:“人知以此劝人此并以之自劝。”•张庚《古诗十九首解》:“且努力加餐,庶几留得颜色以冀他日会面也,其孤忠拳拳如此。”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楼外景色如此美好,楼上女子也是如此美好。“窗牖”,将这两种生命的美好蓦然之间打成了一片。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女子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丽,暗示了她的心中对感情的追求。•“盈盈”、“皎皎”、“娥娥”等词语,所表现的都是一种向外散发的、被大家看到的美丽和光采。尤其是“纤纤出素手”的“出”字,更是隐约含有一种不甘寂寞的暗示。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这首诗仅仅是写一个倡家女心中的矛盾挣扎吗?“难独守”三字,实在是写尽了千古以来人性的软弱,写尽了千古以来人生所需要经受的考验。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