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视野和世界视野目录:一、作为方法的“历史”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三、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四、世界历史理论方法论意义一、作为方法的“历史”1.1历史如何成为方法?(1)历史的时空维度(2)成为方法的“史学路径”对历史的关注并不是那群被称为历史学家的人的专利,而是所有社会科学家的义务。(沃勒斯坦等著,《开放社会科学》)法学怎么成了史学?1、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2、为其他学科提供知识性(历史编撰学)•3、为其他学科提供探求历时性、因果性的方法•4、为现实决策提供某种参照1.2“历史”的方法1.2.1史字源流:从史诗到史学、“历史科学”1.2.2历史学:历史的定义:一、过去发生的事;二、人们对过去发生的事的认知和传达的成果(对历史的理解)历史虽然是一种诠释学,但不可以被任意的解释,它需要基于证据。历史学的专业化:现代科学史学之父”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12.21—1886.5.23)1.2.3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1、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包括?•(1)现实的个人•(2)社会形态论•(3)社会变迁论•(4)阶级斗争论•(5)世界历史理论2、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在各时期的影响•一九二九——一九三○年的世界性大萧条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证实了马克思的历史判断的正确性,从而结束了无视或蔑视地排斥马克思主义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之所以影响日益扩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事实上,今天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马克思主义者(marxists,m是小写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左翼”(远非如此),或者他们必须承认或记住这种恩惠。但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已在历史学家的观念中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它事实上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了:这一洞见就是,社会和经济环境影响着人们对他们自己、他们的生活及其周围世界进行思考进而采取行动的方式。1.2.4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西方现代学术学科的分割•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书院”“学派”VS“学科”•19世纪后期,构成社会科学的学科系统有三条明确的分界线:•现代VS非现代•在对现代世界的研究方面•在以探寻普遍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内部历史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不同?•史学不关注宏大理论。理论就是借用来分析的工具•治史:归纳还是贯通?•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与结合吉登斯:然而整体上看,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是问题驱动,而不是学科驱动,问题应该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当你想探讨这些大的问题时,我想你必须跨越不同的学科。历史学也逐渐试图给其姊妹学科以回馈,而不是简单第借用它们的想法。历史学所能做出的一大贡献是推动人们去思考事物为何以及如何随时间而变化。(《历史之源》)“一个新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邓小平)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在《经济史与经济学》中,专门批评经济学和历史学两个学科的现状:“经济学没有从经济史那里学到什么,经济史从经济学那里得到的和被经济学损害的一样多”。•学术研究的中国立场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外国理论+中国例子”?“透过西方理论的针孔来观察中国的实际问题”因为人类活动本有其共同之处,所以“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是很有可能性的。不过也有时不适用,因中国的材料有时在其范围之外。所以讲大概似乎对,讲到精细处则不够准确,而讲历史重在准确,功夫所至,不嫌琐细。(《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历史家如何工作?历史学论著如何写成?搜集史料辨别史料分析史料建立叙述框架逻辑性、文字、规范历史学家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陈寅恪)•研究范式的转换•*德国兰克学派•*法国年鉴学派•*新文化史•*后现代史学历史学家研究的方法有哪些?1、“历史学的研究方法”•2、跨学科的方法–(1)确定性的探求:计量史学–(2)把握历史的深层原因:心理历史学•3、全球视野下的史学眼光:比较史学•4、“口述历史”:留住历史的声音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景象万千,事态纷纭的世界历史”,是“精神”的发展和实现过程——这是真正的辩神论,真正在历史上证实了上帝。只有这一种认识才能够使精神和世界历史同现实相调和——以往发生的种种和现在每天发生的种种,不但不是“没有上帝”,却根本是上帝自己的作品。——黑格尔:《历史哲学》,426.•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8页•“世界历史”不是一个历史编撰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哲学历史观的概念,是各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全面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时代,结合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有机联系的世界性系统整体(全球化)的事实。“世界历史”既是社会发展的世界性整体特点的反映,也是研究在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的方法论原则。(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为,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P89。•资本的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一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P114。•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选集》第1卷,P276。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先驱•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以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为物质基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使人类活动超越民族和地域局限,形成全球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全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的趋势和过程。•全球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个人异化的扬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同一个过程。共产主义是全球化进程即“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的最终结果。•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以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为物质基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使人类活动超越民族和地域局限,形成全球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全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的趋势和过程。•全球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个人异化的扬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同一个过程。共产主义是全球化进程即“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的最终结果。“世界历史”的两重性•在世界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了世界性,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①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落后国家–一方面在相互交往中吸收先进国家的成果,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由于资金、经验和管理人才的缺乏,并处在国际分工体系下游,又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限制和干涉,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合理发展。②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个人–一方面,世界性普遍交往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升了人们的能力,使得人们的选择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为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个人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个人越来越受到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力量的支配,成为生产和交往的必然性的奴隶。③在世界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通过世界范围的扩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虽然获得相当程度的缓解,表现出了一定的生命力,–但另一方面,其向全世界扩张的过程中又聚集着世界性的反动力量。三、全球化及其矛盾(一)全球化图景这是一个美丽、和谐、宁静的星球,白云掩映之下是一片蔚蓝,它给你一种透彻肺腑的家园感、存在感和认同感。它是我更愿意称之为全球意识的寓所。(埃德加·米切尔)当代世界的痛苦就如产妇分娩时的阵痛,一个规模空前的人类社会正在如此巨大的痛苦中诞生……我们目击的一切重大事件的共同特点是全球性,把我们目击的重大事件与过去的、有史以来的一切重大事件区别开来的也正是全球性。(埃廷尼·吉尔森)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全球化的多向度:1、经济向度2、民族国家的终结?3、全球文化4、全球化的意识形态四、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经济全球化积极方面巨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其消极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问题。•客观事实是,人类已经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我们必须以世界性眼光、开放性心态思考自身方方面面的问题。(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以及这些国家内部都存在。•我们需要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经验结合起来,立足国情,创造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文明。•把全球化、现代化等同于西方文明是不对的,将全球化、现代化与民族化割裂或对立也是错误的。(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与其在不同民族国家那里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割裂和对立起来。•其次是世界性交往中交往原则和规范的统一性与各自利益诉求之间的差异性的关系。•再次是人类发展方向的统一性和各民族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发生,是世界历史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相互较量,表现了世界历史过程的极端复杂性。社会主义作为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形态,其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多样的,其前景必然是光明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