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浙大考研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1、简述原始居民点的分区特点(06年考点)1)发现的原始居民点遗址已有一定的分区,当时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尚简单,因而分区也很简单。最简单而基本的当然是生与死的区别,因而居民点中首先有住址及葬地的区分。当时,最普遍的手工业是制陶器,相应地便有窑地。2)居民点遗址中建筑的布局也有一定的规律,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的住所,其门往往都朝向大房子。2、简述城市的产生过程(07年考点)第二章殷周时代的城市阐述周代城制的主要内容,并以具有1-2个具有代表的都城为例,论述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的影响(08年论述)1)《周礼·考工记》中曾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2)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旁三门,指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左祖右社,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3)《考工记》中还记载:“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还记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4)在这种规划概念与方法下,使城的形制较为规整,与周代社会推行的“礼制”能很好的配合,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后世得以发扬光大的原因。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淹城布局特点(05、06年考点)1)淹城是西周时代淹国的都城。有三重城墙,分王城、内城、外城。内城、外城均为不规则圆形,王城呈方形。2)城墙均用土筑,三道城墙都只有一个旱路城门,并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上。3)内城地势高,中间有块高地,可能是王城宫室遗址。三道城墙外都有护城河,内外城的护城河水面宽广。第五章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曹魏邺城的规划特点1)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成两半部。北半部为统治阶级的专用地区,正中为宫城,宫城东为一组宫殿官署,其北半部为曹操的宫室,南半部为官署。官署东为戚里,为王室贵族的居住区,西为铜雀苑,为王室专用园林。东西轴线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的居住区,划分为若干正方的坊里。2)南北向有三条干道,东西干道与中轴线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并建有三座止车门,形成一个关闭型广场。3)城中的水系是在西北引漳河水,有三台下流入铜雀苑及宫殿区,分流一部分至坊里区,由东门附近流出城外。4)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很严整,大殿在正中,殿前左右有钟楼和鼓楼。东部的宫殿官署区是按照前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5)评价:邺城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六、隋唐都城长安1、隋唐长安的整体布局1)隋唐长安是在曹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都城,在规划布局上总结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按照一定意图去建造,成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2)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主要宫殿坐北朝南,有南面为王的含义,也便于控制全城。3)从外城南面正门——明德门到承天门是全城的中轴线。宫城门前与皇城门前各有一条东西向的横轴线。两条横轴和中轴线两次相交在主要城门处,这种有道路交叉突出主要建筑物的做法,在中国古代城市总体布局中,是常见的手法。4)南北和东西各门都互相正对,中间是城内主要干道,形成完全对称的布局,由这些路划分的坊里也东西对称,使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对称。这种对称布局突出了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而突出占城市统治地位的宫殿。这种将城市作为一个构图的整体,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优良传统。5)祖庙和社稷坛在皇城内的左右,完全合乎左祖右社的城制。2、唐长安的坊里(简述唐长安坊里的主要特征。04年考点)1)唐长安城共划分为109个坊里,面积大小不等,坊里面积很大,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是空前绝后的,其原因一是坊里的划分完全是由干道网决定的,二是为了便于统治管理。2)坊里中间有一字横街,东西两个坊门;或是中间有十字路及四个坊门的两种形制。3)坊里四周有坊墙,每一座坊里像一座小城,坊门在日出和日落时启闭。坊门关闭后,严禁在街上行走,每年只有正月十五上元节前后几天,可以夜不闭坊门。4)一般居民只能坊内开门,只有贵族和寺庙可以向大街开门。坊内有许多大府第占地很大,这些大宅有时很空。5)一般居民住宅条件很差,建城之初只划分了坊里,将土地分给建造者自己建造,坊里内部布置相当零乱。3、唐长安的市肆1)城内有东西二市,对称位于皇城南面,各占二坊之地,市内街道成井字形,中央部分是市署。2)市中有肆和行,同样性质的店铺集中在一起称行,市内以商品交易为主,也有少量与店铺在一起的手工作坊。3)城市商业需要集中成市,说明商业已较“日中为市”的时代发达,但这样大的城市只有两个集中的市,反映商业不够发达,市民和市的关系不太密切。盛唐以后,商业和手工业分布在其他坊里的越来越多,还有一些为日常生活服务的店铺。4、隋唐长安城市的规划思想1)隋唐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的更为明显。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均是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布局。2)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采用严格坊里制是为了便于统治人民。道路突出宫殿,这一切都是从城市最高主人——皇帝的意图出发的。3)长安城的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的惊人,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以致远远超过实际需要。4)城市布局有一定数字概念,每边开三门,一般门均有三个洞。中国古代由于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而形成的一些风水八卦的观念,对城市和建筑的布局是有影响的。5)长安城规划对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当时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学习榜样。第六章宋元时代的城市1、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进程出现的变化?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城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1)随着农业和农村副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要道常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墟、场等。有些集市逐渐发展为市镇,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2)商业发展往往突破城垣的限制,在城内沿江沿河地区形成商业区,或城外的“关厢”,手工业出现行会组织,同一行业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或一个地区中。延续千年的坊市制度全面崩溃,向街巷制转变。3)宋元以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攻守技术也有变化,一些城市都加砌了砖石的城墙,修建瓮城、马面箭楼,开挖深广的壕沟。4)一些政治中心的大城市,集中着封建官僚、地主,还有为他们服务的各种商业、手工业者,人口很多,规模远比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大。5)宋元时代,城市中的宗教建筑十分发达,寺院很多,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影响了传统,对城市面貌也有一定的影响。6)大运河一直对北方的物质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宋金以后,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破坏了淮河水系,淤塞了汴河,使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很大影响。7)除元大都等少数城市外,许多城市都扩建商业、手工业中心等,所以城市布局多不规则。2、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建1)原因:后周世宗柴荣,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城市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扩建。2)内容:周世宗柴荣颁布的改建诏书是我国古代由帝王颁发的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文献,可以看出当时扩建的原因、扩建的具体措施等。具体内容为:A.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外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4倍。B.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C.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D.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3)评价:这个改建计划很杰出,主要力量没有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而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城规划大不相同。3、开封的市肆街道面貌1)开封的市肆街道分布和长安、洛阳显著不同,不再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2)城内也有集中交易的市,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3)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鬼子市),反映了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发达的需要。4)城市手工业大多建立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5)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瓦子都接近闹市或城门处。4、开封的规划特点1)开封在成为首都以前,就已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因此,与一些由于军事或政治需要兴建的都城不同,不是十分方正规则,道路划分也有一定的自发倾向。2)开封城的发展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抬头,如由集中的市发展成商业街,商业分布城市各处,为旅客和一般市民服务的服务行业增加,夜市的出现等等。3)开封的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等对以后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5、宋代平江府简述《平江图》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中的重要价值及其反映的宋平江府的城市布局特征?(08年考点)1)城市平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城墙略有屈曲,方位南北偏东数度,共开五个城门,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门旁都有水城门。2)城市道路成方格形,主要道路成井字或丁字相交。正对城门的几条道路比较重要。城内的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的直线,东西向有三条、南北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人们称为三横四直。许多小河与街道平行,常是前街后河,在城市北半部尤为明显,河上架有许多联系道路的桥梁。3)府治所在称子城,在城市的中央略偏东南。主要建筑物的布置在一条明显的轴线上,子城周围还有城墙包围,在城市中心筑有城墙的衙城,是当时地区政治军事中心的府州城市的特点。4)城市中分为许多坊,在平江图上可以看到跨大街建造的书写坊名的华表。但没有坊墙、坊门,华表也不是建造在街巷的入口处,可见这些坊不同于唐代的坊里制,仅是一种管理制度。5)商业在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行。这些放映了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一条街或一个坊常是同一行业手工业聚集的地方。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就设有固定的集市场所。6)宋代佛道两教并崇,因而这类建筑很多。这些寺观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用地,位置都在主要道路旁或尽端,反映了宗教建筑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这些高耸建筑物的位置选择恰当。与城市道路及河道配合良好,形成很好的城市对景,并构成丰富美丽的城市立体轮廓。7)平江城中集中居住着大地主、官僚及商人,大型宅院也很多,形成独具风格的苏州园林古典建筑艺术。《平江图》的重要价值1)保存至今的《平江图》,是在南宋绍定二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2)平江图的绘制,运用了我国传统古代地图的画法,即在平面位置上画出所表达对象的简洁的形象,这样就把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外形轮廓、规模、立面造型等都有了生动的描绘,使我们能清晰的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我们把《平江图》与苏州城的一些遗迹相对照,发现图上所画的城市范围、道路、河道、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等的位置都是相对准确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当时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从平江看南方地区性城市的特点1)苏州是在原址上不断重建的,这与一般古代封建都城多舍弃原址决然不同,分析其原因,这是由于平江城的城市骨架——河道的重要作用。城市建筑物虽然屡毁于兵火,但河道基础犹存,只需稍加整修又可使用。在南方水网地区,河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脉,因此就不会像统治中心城市由于政治、军事原因而随意迁址。2)它不同于古代北方城市平面那样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而且平江没有严格的坊里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这也说明在宋以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并存的,各有着不同的特点。6、元大都规划的特点简述元大都的布局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