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中英辩论解读中西文化差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透过中英辩论解读中西文化差异作者:余雪梅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2期【摘要】不论中式辩论还是英式辩论,两者都是语言的艺术,思维的闪光,智慧的体现。然而两者又在赛制上不同,辩驳上存异,语言上有别。让我们走入这两种不同的辩论,深入地了解隐藏其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关键词】中英辩论;中西文化;差异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12-0288-02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不论古今中外,辩论都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种文化形式。不论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还是法庭广场的希腊雅典;也不论是白马非马的纵横论辩,还是个人主义的智者诡辩;辩论随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发展。更不用说,国际大专辩论赛和议会制辩论赛在大学校园里风靡长驻,总统辩论家喻户晓。辩论,因其自身的魅力而历久弥新。辩论通过语言来体现,其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艺术。它结合了演讲与争论两种语言形式。不论中文辩论还是英文辩论,在辩论前,学生都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背景知识、史实名例和名言警句等,这不能不说是一次丰富语言、丰富知识积累的旅程。在辩论中,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准确凝练的语言来讲演,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其过程不仅要言而有序,还要言之有物;其过程不只是旁征博引,还需要表达得当,更是语言艺术的体现。语言展现思维,思维贯穿辩论。纵观英文辩论,二者都打破了传统的、固有的思维,提倡宽眼界、新观点、再创造,甚至是名言警句是否正确,都可能会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通过独立的思考,思维的发散,将同学们敢疑、敢思、敢辩的精神发挥地淋漓尽致,由此增加了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促进了思想的交流。然而,中英文辩论无论是展现语言艺术还是锻炼思维方式,都无可避免地在某些方面不同,而这些不同体现了中英辩论背后深刻的文化差异。一、赛制上不同体现出的权利距离和集体、个人主义的差异中式辩论的赛制基本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开篇立论,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每个环节都有时间限制,但时间都不相同,基本为3—5—4模式(即开篇立论3分钟,自由辩论5分钟和总结陈词4分钟)。每一方由三或四名辩手组成,辩手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共同努力。每位辩手的主要的任务都不同。一辩主要任务是开篇立论,三或四辩的主要任务是总结陈词;但是自由辩论环节是所有辩手都参与的环节,而开篇立论只有一辩参与,总结陈词只有三或四辩参与。在自由辩论中,辩论双方交替进行。龙源期刊网相比中式辩论,英式辩论的赛制就显得较为单一了。每一名辩手都有7分钟的时间答辩。由正方一辩开始,就该议题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展开框架式的论述然后是反方一辩,就正方一辩所提出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驳斥,并提出本方观点的框架式论述,接下来双方交替上台进行辩护和陈述。其中,所有辩手分为正反两方和四个小组。正方两个小组为:正方一辩和正方二辩(House/OpeningProp),正方三辩和正方四辩(ClosingProp),反方也是如此,为(OpeningOpposition)和(ClosingOpposition);基于这样的分组,赛前准备过程中,讨论只能在小组内进行,也就是说,正方一辩小组和正方三辩小组是不能进行讨论商量辩题的。从赛制中我们看到,英文辩论的每个辩手参与辩论的时间和基本发言程式是一样的,而中文辩论,每位辩手在比赛中的辩论时间则分配不均,发言程式也完全不同。这就反映出中西文化中权利距离的差异。权利距离为文化差异的指标之一,即在一个组织当中,权利的集中程度和领导的独裁程度。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中文辩论赛中,并没有某个辩手拥有特权,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分配不平等的现象。例如,中文辩论趋向把小组内公认的最佳辩手作为第一辩手。一个社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组织当中这种权利分配的不平等,一种文化究竟是大的权利距离还是小的权利距离,必然会从该社会内权利大小不等的成员的价值观中反映出来。因此研究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就可以判定一个社会对权利差距的接受程度,以及一种文化的权利距离大小。通过对比中英辩论,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西方文化的权利距离小,而中国文化的权利距离大。在辩论过程中,中式辩论赛的辩论小组像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小型社会,辩手们互相帮助,个人融于集体,集体利益至上,所以辩论双方以小组的名义参赛,是两个集体的争斗。这就像中国文化一样,倾向于“集体主义”,建立的是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而英式辩论,他们的集体(正方或反方)是分散的(两个小组,互无联系,却又属于同一方)。同一方的联系松散,同时,每个辩手都追求自己的小组取得比赛的胜利。这就好像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概念一样,整个社会是一个结构松散的组织结构。人人平等,追求自我,每个人都可以在集体利益之中,追求个人的幸福。(注:此处中文辩论以国际大专辩论赛制为例,英文辩论以议会制辩论赛为例。)二、辩驳上存异体现出的不确定性避免和时间观念差异辩驳展现冲突,辩驳展示力量。在辩驳中,辩论双方将争论冲突最大化,通过辩驳,用己方的观点攻克对手的弱点,最好的展示两方的辩论力量。在中英文辩论中,我们很容易就察觉出辩驳上的不同。中文辩论中自由辩论的环节可以说是中文辩论的正面辩驳,正面较量和正面冲突,也是中文辩论的高潮环节,同时它也是最能够引起观众和评委共鸣的环节。辩论双方直面冲突,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不仅迅速反击,更是主动出击,力图使对方辩手无言以对,一举攻破对手。辩论双方都力争在有效的时间内,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漏洞缺点,恰到好处地陈述我方观点论据,争取主导地位,使观众和评委在双方语言的刀光剑影中产生共鸣。龙源期刊网英文辩论中,没有自由辩论的环节,那么双方的矛盾冲突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一是英文辩论的(POI)“质询申辩”环节。即,在每轮演讲的第一分钟以后及最后一分种之前,对方都可以针对发言者的陈述提出即时性的问题或申辩,时间限在15秒以内。去除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每名辩手有5分钟的时间来陈述己方观点,然而这五分钟的时间也面临着对方的提问干扰,对手可能就你的发言随时提出异议,并要求你回答,但是对手只有15秒的时间提问,也只能提出一个问题。提问的时间也包含在你发言的时间内。当然辩手有权选择拒绝提问,评委也可以会据此做出评判。第二,反驳(REBUT)。即,除了正方一辩外,每个选手在自己发言的七分钟内,可以针对上一名辩手的发言进行反驳。英文辩论中的这种POI环节和REBUT,是英文辩论中选手们直面冲突和迅速反应另一种方式。虽然减少了直接地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但在时间和实践上,辩驳仍然不轻松。我们可以看到,在辩驳的过程中,两种辩论的紧迫程度是不同的。中式辩论的辩手们普遍有紧迫感,总是感到面对威胁,不断的反驳和攻击对方,以此来防止这种威胁,这就形成了自由辩论的局面;而英式辩论的选手紧迫程度相对较低,提问需要举手示意,回答也需要得到对方的许可。这就体现了不确定性避免这一文化差异。所谓不确定性避免,是霍夫斯坦特描述管理文化差异时提出的标准之一。即,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从中英文辩论的辩驳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存在这种不确定性避免——双方面临这种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境地。然而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遍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从辩论中不难发现,中国的不确定性避免的程度较高,而西方的不确定性避免的程度低。中式辩论的辩驳,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而英式辩论中的辩驳,用不着你来我往,也用不着唇枪舌战,虽然辩论本身就是唇枪舌战;许可对手的提问就仿佛是小冒险一样,他们只不过是鼓励冒险,给自己机会去锻炼临场应变能力罢了。在中式辩论和英式辩论的辩驳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两种辩驳的随意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对时间的随意支配。中式辩论的辩驳,只规定了自由辩论由反方辩手先发言,然后双方交替进行,至于哪位辩手发言没有规定,每位辩手每次辩驳的时间也没有规定,只要总的时间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而在英式辩驳中,辩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言。虽然有两种方式与对方进行辩驳,但是辩手却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决定是否接受对方的提问,也就是说包括REBUT在内,每位辩手的发言都是在时间计划之内。这就反映了中西文化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著名人类学家霍尔把不同文化模式的时间观念分成多向时间(Polychromictime)和单向时间制(Monochromictime)两种范畴。中国文化注重整体,善于综合性思维,因此趋向于采用多向时间制式。多向时间制将时间看成发散的,认为很多事情可以同时出现,事件的完成不必受日程、计划的限制,有很大的灵活性。正如中式辩论,每一次辩驳都是依据周围环境随机决定的,灵活性很强。所有辩手都有可能在轮到己方发言时进行辩驳,哪一位辩手接受对方辩手的提问,都由辩手们随机决定,每一次辩驳都是不同的,都是无法预测的,所以辩手们必须善于同时计划多件事。而西方人倾向于采用单向时间制式,单向时间制的特点是重视计划、安排、时间分段,强调在特定时间内做特定的事,行事果断干脆,把时间看成是可以分割的一条龙源期刊网直线,往往在特定单位时间内只做某件特定的事,因此做事周密、严谨,讲究计划。正如英式辩论的辩驳,辩手们都趋向于先把计划之内的辩驳和观点陈述进行完,再根据剩余的时间决定是否接受突如而来的提问。我们观看比赛时很容易发现,参与英式辩论的辩手,几乎很少接受提问,除了辩论时间不足这一原因外,他们拒绝接受提问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单向时间观念。三、语言上有别体现了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辩论透过语言来展现,语言贯穿辩论的全部过程,辩论给语言注入活力。通过辩论语言,不同的观念和思想才能擦出火花,进行交流。两种不同语言的辩论,怎么说和对谁说,其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人际关系差异。中式辩论的辩手通常习惯举例子和打比方,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而英式辩论的辩手则更关注于概念和逻辑推理的使用。这样两种不同的辩论方式反映出来得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是中国思维模式的主要特征,通常以形象思维为主,由类比、比喻、喻证和象征等思维方式组成,人们可能以经验为基础,通过由此及彼的联系和意义涵摄,沟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达到协同效应。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中式辩论的辩手喜欢引用某个古代名人说过的一两句名言,用古人的经验来告诉对方辩手,我们的观点正确。而西方的思维模式则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通常以抽象思维为主,也叫做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思维的形式。所以英式辩论的辩手会通过观点的分析和论证,然后总结推断出论题的正确性。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对概念性思维较差的缘故,所以我们总是会看到在中式辩论中,辩手们在概念性问题上进行争论,提出对方偷换概念的错误。另外,我们还能发现,在中式辩论中,双方辩手之间互相对话,彼此将对方辩手作为自己话语的受众者。而英式辩论中,双方辩手发言的受众者是观众和评委(Judge)。我们从这一细微区别中发现了中西文化在人际关系中的差异。中国社会的最典型的传统结构是宗法社会结构,维护宗法社会制度或为其服务的是社会伦理,国家伦理是家庭伦理伸延而来的。因此,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差序格局,在此伦理支配下的人际关系中,人们习惯于服从权威和长辈,同时保持严密的等级身份制。FLTRP(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的独立评委付珺,在一篇关于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论文中提到,议会制辩论的实质是正反双方向决策者(即评委)“推销”自己的观点。而中国人的决策者是上级,是权威,对于这两者我们是缺少发言权的,所以,中式辩论则把对方辩友做为话语的受众者,至于评委或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