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盈.(yínɡ)辐.(fù)条车毂.(ɡǔ)B.埏.(yán)埴户牖.(yǒu)自矜.(jīn)C.轻诺.(nuò)易泮.(pàn)累.(léi)土D.柔脆.(cuì)枯槁.(ɡǎo)自见.(jiàn)【答案】C(A辐:fú,B埏:shān,D见:xiàn)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味.无味味:品味B.高下相盈.盈:充满C.故有之以为利.利:利用D.自是者不彰.彰:表彰【答案】B(A味:以……为滋味;C利:便利,D彰:明显)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失其所.者久所:处所B.图.难于其易图:反复考虑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作:作为D.自矜.者不长矜:自以为贤能【答案】C(作:兴起)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B.死而不亡者寿。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E.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答案】E(A见—现,B亡—妄,C泮—判,D累—蔂)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音声相和,前后..相随B.知足..者富C.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D.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答案】C(坚强:古义是僵硬,今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B.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答案】B(两个“易”都当“容易”讲)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自伐.者无功。A.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C.其后秦伐.赵,拔石城。D.伐.无道,诛暴秦。【答案】B(例句与B都当“夸耀”讲,A功业,CD讨伐)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B.大.小多少,报怨以德。C.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D.自是.者不彰。【答案】C二、文本精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七十六章)9.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图.难于其易图:反复考虑B.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通“蔂”,盛土的工具D.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强:强固有力【答案】D(坚强:僵硬。)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安易持A.其.微易散B.其.孰能讥之乎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吾其.还也【答案】A(A项的“其”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都是代词,代事物。B项,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C项,代词,指自己。D项,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大小多少,报怨以德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为之于未有D.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答案】D(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B.“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D.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答案】D(无“夸张”手法)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有删改)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备:完备B.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进:举荐C.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去:放弃D.令数.下,民不知所从数:几【答案】D(“数”是副词“多次,屡次”之意。《鸿门宴》“数目项王”的“数”即是一例)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相曰:“如此几何顷乎.?”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D.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D(A项第一个“所以”是“用来……”,第二个“所以”是“……原因”;B项第一个“其”是指代词,指老百姓,第二个“其”则是反身代词“我”,指自己;C项第一个“乎”是语气词,第二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比”的意思;D项两个“而”都是表转折)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孙叔敖为官三个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深得百姓爱戴。B.孙叔敖执政宽严有度,官吏能够自律,不敢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贼之事发生。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C.孙叔敖非常注重身教,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D.楚庄王认为楚国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认为矮车不便驾马,便下令百姓将矮车改高,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答案】D(老百姓是因为楚庄王将小钱改为大钱才纷纷放弃本业的,而楚庄王没有下令将矮车改高,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制度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2)孙叔敖为官三个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法令是用以引导民众向善的,刑罚是用以阻止民众作恶的。制度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用其做榜样来治理,为什么非用严厉的刑罚不可呢?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孙叔敖为官三个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抢劫杀人之事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混乱,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月了。”孙叔敖说:“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秩序。”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秩序就恢复了。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政令屡出,使百姓无所适从,这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庄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上下仿照,老百姓都自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四、高考热点17.根据要求对下列新词语进行归类,并把相关词语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绿色②交警③搜狐④黄牌⑤克隆⑥宰客⑦忽悠⑧科考(1)有些新词语从其内部结构看是用紧缩法构成的缩略词,如:________________。(2)有些新词语属于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增加了新义,如:________________。(3)有些新词语属于吸收了方言词构成的词,如:________________。(4)有些新词语属于吸收了外来词构成的词,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②⑧(2)①④(3)⑥⑦(4)③⑤18.按要求改写下面一句话,改写时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必须保留原句的主干。林语堂认为,哲学是因为这个世界太严肃而用以求得智慧和欢乐的调剂。(1)若怀疑这种看法,该怎么说?(不得出现“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不同意这种看法,该怎么说?(不得出现“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