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太极拳的认识,太极拳是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地继承传统太极拳文化,做一个合格的传播者。我在的学习过程中对太极拳有些粗浅的认识,现从如下三方面简述之。-一.对太极拳理法的认识-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依照古人对宇宙及世间万物的普遍规律即太极阴阳之理来编创的优秀拳术.它是“哲拳”、“智拳”更是修身养性之大道。做为传统搏击术而言,它是专门研究“以弱胜强”的武术。-那么,怎样才能“以弱胜强”呢?我想唯有智慧才能实现。你必须明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所谓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知已知彼,谈何容易?了解自已,了解事物,了解天地宇宙,从中寻找出他们的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规律,是倾毕生精力也难穷尽的学问。-太极拳经典著作,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篇写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里告诉我们无极是太极之母,太极是阴阳之母。那么,什么是无极?什么是太极?什么又是阴阳呢?-无极就是宇宙天地未生成前的空空洞洞,混混沌沌,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是“无”、是“空”、是“静”。-古人认为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是由“无中生有”先生成天地再演化出万事万物。天地包万物,天地乃太极。所以,太极应该定义为“有”、“广大”、“包罗万象”。-太极中孕涵阴阳两面,阴阳在太极中相生相克相互依存。事物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辩证关系的规律就是阴阳。知阴阳就可以知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的源动力是动静两个因素。静是无极,静极生动成太极,动分阴阳,静合阴阳。-以上简述我们知道,无极、太极、阴阳的变换最终离不开动静。宇宙万物皆在动静之中,人是天地之间最高级的智慧生物当然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白天人们精神饱满地工作、生活、运动,此乃动也;夜晚一定要休息睡觉,此乃静也。虽说时间宝贵,生命短暂,可是人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床上睡觉,否则便不能生存。-太极拳是遵循太极阴阳动静之理来训练,以利于修身养性,强健体魄,搏击防卫。依循天地人身之规律行事就是智慧,智慧可以“弱胜强,小胜大”。因此,太极拳训练归根结底是练“动静”二功。动静两种功夫是太极拳阴阳的两面,也是太极阴阳变化的源动力。二者缺一不可,少了那一种功夫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太极拳功夫。静为母,静极生动,静功是太极拳最重要的功夫。而今普及太极拳却被大多数人乎略,仅仅打拳架套路而已,这已不是太极拳了,有“盲人摸象“之病态。-太极拳的“静功“怎样训练呢?-传统太极拳训练系统中以静站、久站无极桩(辅以静坐等)为最佳训练方法。当然,练“静”的功夫是复杂高深的学问,最终要归回到修炼人生境界,了却“七情六欲”,淡泊名利,悟透生死上来。一切看破,方能达到真正的“静”。-太极拳的“动功”主要以行拳走架为主(辅以导引吐呐术、单式单招训练),拳架运行风格要求轻、柔、圆、缓,用意不用力,上下协调,周身一家,如行云流水一般。其实,影响太极拳架动态质量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仍是“静”。只有心静神宁,方能气匀体松地行拳走架,才能练出高水平的太极拳“动功”。不仅如此,只有心静神宁方能气沉丹田,内气充足,尽显太极拳内功之神威。静是能量的蓄集,动是能量的发放;动多静少能量宜散失,厚积薄发是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术的关键,也是太极拳健身作用的要诀。-太极拳训练方法中桩功法与拳法都是围绕着“动静”二功而设定的。桩功主静,又是静中求动之法;拳法主动,又是动中求静之法。除此之外,还有一法是太极拳流派首创的训练方法,即推手训练法:习练者两人身手相搭,相互试力,练听劲,练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练习缠绕诸靠,随屈就伸。它是检验习练者通过桩功和拳法训练后掌握“动静”二功质量水平高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综上所述,依据太极阴阳之理创编的太极拳主要练“动静”二功。静功有站桩功、静坐功等;动功有拳架训练、单式训练,导引吐呐训练;又有双人推手训练以求验证“动静”二功的训练水平;此三种训练相合,方为太极拳训练完整系统的方法。-二:对太极拳健身原理的认识-太极拳健身已广泛被世人所知道,国人中可谓妇孺皆知,而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地来了解并学习它。那么,太极拳如何能健身呢?它与其它运动健身的不同之处,或者说它健身的独特妙处是什么?-一般人认为太极拳是一种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就能健身。这种认识太笼统,太浅显了。有一位保健养生专家认为,缓慢的有氧运动有益于健康,太极拳和散步、慢跑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这里只指出了太极拳运动的些特性,并没有真正了解太极健身的实质。-当然,还有许多人运用西方学术研究的方法半来破解太极拳健身之谜。无非是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等等各系统的调节作用,这些对太极拳健身作用的研究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然而,我们能否透过现象究其本质呢?我认为:-首先,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运动,也就是说运动只是太极拳的属性之一。简单地把太极拳归到运动健身,这本身就犯了“以偏概金”的逻辑错误。-太极拳是一种养生修炼,讲求内外兼修,内修心、外修身;修心主静、修身主动。-心静神宁,涵养性情,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修炼功夫,提升人生境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太极拳动态运行讲究用意不用力,;轻柔舒缓,如行云流水,似在空气中游泳,实际上是动中求静之术。心平气和就能够放松地运动,放松运动就不伤筋骨皮肉,有益于五脏六腑的健康。-其次,太极拳是意、气、神、形合一的运动,通过调动思维以及外形的导引,来引动气血的运行,而气血运行又反过来催动外形的合理变换,让内外高度统一。意、气、神、形合一了,人就真正健康了。这里面太极拳更加注重意气的锻炼,-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意是人的大脑思维,是指导思想、是灵魂,重要性不必多言。气是维持人生命存在所必须的精微物质,它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存在;有人说是神经的条件反射,是人体的特殊分泌物,是人体电能、磁能、场能等。-炼意、炼气、养气,调动人体自身的潜在能力,强化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扶正驱邪,是防病强身的根本。东方养生、健身术太极拳独特之处就在于此!-另外,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太极拳创造者由“不倒翁”得以启发—上虚下实,不易推倒。于是,在太极拳训练中,始终气沉丹田、意下脚底涌泉穴,而使脚下有根不被他人推倒。恰是这一点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竞争压力大的人们健康与保养有特别好处。当今世人往往血气上涌,上实下虚症状偏多普遍“三高”,那么,太极拳讲究上虚下实,正好“对症下药”颇为合适。-总之,太极拳不是一种单纯运动,更是一种养生文化,它修身养性,调整心理平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缓慢静心的有氧运动,适量的运动强度等等都是其它运动很难具备的优点。-三、对太极拳传承及普及工作的认识-传统太极拳发展到今天主要有大在流派,分别是陈、杨、吴、武、孙各式太极拳。同时,还有武当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等。那么,无论什么流派太极拳,虽然风格有所不同,但原理是一致的;都是研究经以弱胜强之术;都是遵循阴阳辩证之理;训练方法上都是系统的结合功法、拳法、推手实用法,三法合一地修炼。传统太极拳不仅讲究练,更加强调养,因此,它既是优秀的搏击术,又高明的健身术。-五大流派太极拳以陈氏太极拳最古老,其它四派太极拳都是学习于陈氏太极拳,而后演变、发展。-陈氏太极拳技击内容丰富,松活弹抖,刚柔相济的练法特点更加适合中、青、少年学习.自从陈式太极拳传人杨露禅进京授拳后,太极拳登入大雅之堂.宫廷里的王爷、达官贵人,八旗子弟习练后,太极拳的风格逐渐向更为舒缓、平和发展,更有利于普及与健身。-新中国建立之初,老一辈革命家在百废待兴,日理万机之时,许多人不仅亲身习练太极拳,还指示体育部门组织太极拳专家对传统太极拳进行简化。一九五六年,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正式向社会推出,但早期主要在各干部、工人、部队“疗养院”中教授。-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各地太极拳协会组织相继成立,太极拳才广泛地向全社会普及。不仅如此,太极拳做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深切感到在传播与普及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注重普及简化太极拳和国家规定的竞赛套路,乎略传统太极拳的普及。-2.注重拳架套路的普及,乎略太极拳理法和太极拳养生文化的普及。-3.侧重在中老年人中普及,乎略中、青、少年人中普及。-还有以民间太极拳传人,太极拳名家为代表的传统太极拳派,着重传统教学方法,很少去做广泛的普及工作,体育主管部门和太极拳协会往往很少太极拳专家,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文化的普及工作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