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贵州省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听课记录表第三期学员:汪恩伟学校师大附中班级高一学科历史执教者聂鹏听课时间2015年5月20日星期三教学内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学过程随堂思考意见导入:(由一战后的世界局势引入课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解题:探索、实验(PPT出示)两次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引出问题:两次起义,地点相同、主体相同,但原因有很大差异?一、追随理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面临的问题:政治:经济:(这一形势可概括为:内忧外患。)提问:如何来解决?目的:(提示生阅读教材关于余粮收集制的内容,分析该政策实施的目的。)2、内容(PPT出示):3、作用:二、回到现实——新经济政策:1、背景:2、内容:(PPT出示)(让学生分析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并提问)3、特点:(引导生分析并提示学生记笔记)4、作用:(恢复、成功的探索)三、回归理想——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学生看书,归纳斯大林时代苏联在工业、农业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做法)工业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为工业提供资金等;提问:(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与西方工业化的不同?(3)有何利弊?1、内容:导入方式传统;通过比较,容易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教材;(由生看书后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并概括其突出特征——战时、共产主义)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工业、农业、管理体制方面的表现2、作用:积极:(成就和历史影响)消极:(对经济发展和后来苏联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小结:思考和探讨:苏俄的经济建设对今天中国梦的启示?作业:略注重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3贵州省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听课记录表第三期学员:汪恩伟学校师大附中班级高一学科历史执教者汪世勇听课时间2015年5月20日星期三教学内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过程随堂思考意见回顾鸦片战争,引出课题: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出示材料,一为马克思、二为清官员上报朝廷的奏折)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中国经济变动的原因?1、原因:2、表现:耕织、纺织分离;(家庭手工业衰败,与农业分离)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3、影响:积极:孕育新的经济因素;冲击封建制度;国民观念的转变。消极:被卷入世界市场(附庸);民族危机加深;传统文明受到破坏。(用太平天国和火烧圆明园图引出下一个问题)二、洋务运动:(PPT出示曾国藩对时政认识的一则材料)提问:洋务运动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内忧外患。(表现)2、洋务运动的内容:自强:一系列军工业的创办;求富:民用企业的创办;近代教育的出现:新式学堂和出洋留学;军事近代化:三支水师的创建。德国首相对中国和日本学习西方评价的不同:“归而行之”“购而用之”提问: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分析西方这一评价是否中肯客观?利用历史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引导学生分析,提醒学生关注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问题。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运用文明史观正确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4(通过抽检,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史实的掌握情况。)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其他因素:(注意帮助学生正确分析不同因素对历史事物的作用)4、评价:进步性: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利用教材但又不受教材的束缚,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5贵州省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听课记录表第三期学员:汪恩伟学校师大附中班级高一学科历史执教者刘娟听课时间2015年5月20日星期三教学内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过程随堂思考意见由“一路一带”引出课题新航路的开辟(引言部分的解读:由于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加入引言部分解读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重要方式。)一、新航路开辟学生阅读教材并自主完成表格(结合地图)(表格略)合作探究:(PPT出示材料)哥伦布(意大利人)给西班牙国王的自荐信:尊敬的国王陛下,我认为开辟一条新航路是必要的,因为.....而且现在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完成,因为.....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商路危机;宗教因素;思想因素;2、条件:小组探究:从当时欧洲、美洲、中国人的角度,分析他们各自对新航路会有何看法?各小组汇报(略)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人类文明交流之路:资本主义发展之路:用时事引入课题,新颖。引言部分内容欠深入分析注意将前沿史学的一些成果适时运用到教学中。如货币理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利用新史观引领教学。6殖民扩张之路:思想震憾之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适当进行补充、纠正。)(引导学生分析为何会有上述结论?)小结:(背景、过程、影响)课堂练习:(巩固)对于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并未关注,更未对其进行处理。这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之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方法、花费一定的时间予以解决。7贵州省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听课记录表第三期学员:汪恩伟学校师大附中班级高二学科历史执教者李健听课时间2015年5月21日星期四教学内容朝鲜战争教学过程随堂思考意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朝鲜战争的背景讲解新课二、中国出兵:1、犹豫:两种意见:出兵的理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一为保卫边境安全及东北重工业基地;二是出于道义;三是巩固中苏同盟关系的需要。)不出兵的理由:(一是军事和经济实力悬殊;二是苏联援助朝鲜和中国的态度未决。)1950年10月13日,毛泽东作出开战的决定。2、过程:收复平壤,并将美韩联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取得朝鲜战争的重大成果。(过程内容采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之后,双方进行了曲折的谈判。1953年,斯大林的突然病逝,为谈判提供了转机,7月,双方定〈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三、朝鲜战争的影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对美国:损失巨大;国际形象受损。(回顾美国建国以来历次对外战争的结局进行分析,指出美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并帮助学生分析朝鲜战争和其他历次战争的不同。)2、对中国: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苏关系更进一步巩固;维护了边境安全;但也失去了收复台湾的重复习旧课,引出新课内容,开门见山。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相应的史实材料作印证,稍显单薄。详略得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意从不同角度探究历史问题。8要机会。(结合建国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抗美援朝对新中国的积极影响与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3、对时鲜:加剧朝、韩对立,使统一进程更加困难。小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体现中外历史的关联性。某些提法欠妥,如“收复台湾”,改为解决台湾问题更恰当。课程结构完整。9贵州省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听课记录表第三期学员:汪恩伟学校师大附中班级学科历史执教者蒙兰听课时间2015年5月21日星期四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教学过程随堂思考意见材料导入: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pt出示本节的主体内容:用西方一句谚语导入。“上帝要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扼要介绍柯立芝繁荣。用材料概况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一、经济危机的爆发:贫富差距扩大信贷消费过度会导致怎样的矛盾?供需矛盾(直接股票投机矛盾)出现这一矛盾的根源是什么?视频:让学生看有关于经济危机的视频,了解经济危机爆发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活动:学生通过视频加深了对经济危机的了解。二、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除苏联外)的经济危机师:为何会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师: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国经济联系密切,一国经济的变化会迅速波及全世界。2、美国是当时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经济危机的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2、经济危机的影响: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对广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概念阐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扼要介绍近代以来经济危机的情况,厘清近代经济危机的线索。理论性较强的问题由教师阐释,避免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误读,同时提醒学生作笔记。结合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效果良好。通过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0师:(过渡)“上帝关上了一道门,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引出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三、应对经济危机师:胡佛政府奉行自由放任危机恶化历史反思:从繁荣到危机,应当吸取哪些教训?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教师概括小结)国家在制定经济制度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经济政策的制定可以借鉴其它国家经济发展的手依托教材,但不依赖教材。未能看到胡佛政策中对经济的干预。11贵州省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听课记录表第三期学员:汪恩伟学校师大附中班级高三学科历史执教者邓华听课时间2015年5月22日星期五教学内容试卷讲评教学过程随堂思考意见教学内容:试卷评讲一、整体分析总体状况良好,反映同学学习努力,但仍有需改进之处。(1)客观题的失分较多;(2)主观题的回答欠规范,答案欠思考;(3)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4)时间分配不合理,有未完成题目的情况。二、评讲试题:24、有关宗法制的概念及影响25、古代政治制度:概念的辨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6、古代思想:儒学主流及其演变(尤其是宋明理学)27、古代经济: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29、(略)30、西方人文主义:31、工业革命的影响:32、西方代议制民主制:33、斯大林模式:3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35、当今世界格局既激发学生自信,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突出思维过程抓住核心知识针对学生考试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多角度分析12贵州省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听课记录表第三期学员:汪恩伟学校师大附中班级高二学科历史执教者李其胜听课时间2015年5月22日星期五教学内容美苏争霸教学过程随堂思考意见【导入新课】由当今世界局势引入:美苏争霸一、美苏对峙:(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1、战略意图美国:苏联: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争霸的原因和条件:实力超群,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2、特征:紧张对峙;亦有缓和。3、典型事例:缓和:赫鲁晓夫访美U-2飞机事件对峙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背景过程影响4、影响:二、从对峙走向缓和:(60、70、年代)1、美国的战略收缩:原因:经济发展放缓: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发展明显放缓;对外战争(越战):美国沉陷战争泥潭;国内压力(国内反战)等。对外措施:中美关系的改善;从越南撤军。2、苏联的对外扩张: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后国防力量大增措施:苏联出兵阿富汗。3、缓和:4、影响:由时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区分两国各自的战略意图,让学生理解两国不同的实力。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选择典型内容侧重分析美苏在其中的态势及地位结合中国历史讲解知识内容,中外关联。13小结:美苏争霸是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内容,深刻理解其发展变化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分析战后国际关系。它不仅影响美苏关系发展,同时对中国等其他国家对外关系也有重大影响。(启示):从美苏争霸中可得出怎样的历史启示或教训?概括提升,体现用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的理念。注重情感价值观教育。14贵州省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听课记录表第三期学员:汪恩伟学校师大附中班级高三学科历史执教者邓华听课时间2015年5月22日星期五教学内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一、知识梳理:1、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1945——70年代初)政治:雅塔尔体系的形成;冷战;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马歇尔计划;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70——90年代初的资本主义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增强。经济:石油危机;“滞胀”;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3、9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政治:冷战结束;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新经济。二、重难点阐释:1、冷战:原因:表现:评价: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和过程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