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第一节大学生自我意识一、自我概念的发展及特点自我概念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分类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分类二: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1.自我概念分类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对自己外貌、风度等认识自豪感自卑感追求外表、物质满足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认识自豪感自卑感追求名誉追求地位对自己智力性格等认识自豪感自卑感追求信仰要求发展大学生自我概念(也称为自我形象)指一个人对自身的态度,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认识成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品质和特征的了解与认识;情感成分是指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相关联的自尊体验;品行成分是指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2.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1)身体成熟,这必然造成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2)人际关系扩大,这必然导致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比较,从而引起对自己素质、天赋等问题的关心;(3)认识能力的发展,这必然引起对自己自己行动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自尊心,当行为受到肯定时,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产生挫折感。大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成份得到高度的发展。第二节个人的特点与职业的发展一、职业与人生“职业”一词是由“职”与“业”二字构成。所谓“职”,包含着社会职责、天职、权利与义务等含义;所谓“业”,包含着从事业务、事业、事情、独特性的工作等含义。1、职业的特征•经济性——从中取得收入•技术性——发挥个人才能与专长•社会性——承担任务、履行义务•伦理性——符合社会需要,提供良好服务•连续性——劳动相对稳定所谓职业,是指导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从而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现。2.职业概念3.职业的特点•各类职业内部都具有特定的同一性;•不同职业之间则有着巨大的差异;•众多的社会职业,可以区分不同层次;•职业是个人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职业具有时代性。……•职业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社会活动、进行人生实践的最主要场所。•职业是个人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这也就成为个人生存和维持家庭的物质基础。•职业是个人获得一些非经济利益的来源。•职业是一种社会劳动分工体系。个人在这个体系中活动,是个人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二、职业与气质•气质主要是由生物特性决定的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是行为的表现方式,体现了行为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特点。•心理学中一般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与其相应的职业: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相应职业适合与外界打交道,从事灵活多变、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如外交、经商、管理、记者、律师、驾驶员、运动员等。他们不太适合做过细的、单调的机械性工作喜欢从事与人打交道,工作内容不断变化,环境不断转换并且热闹的职业,如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公共关系人员等,但明显不适合长期安坐、持久耐心细致的工作适合做稳定的、按部就班的、静态的工作,如会计、出纳员、话务员、保育员、播音员等适合安静、细致的工作,如校对、打字、排版、检查员、化验员、登记员、保管员等课堂讨论:你属于哪一种气质?你怎样理解气质与职业的关系?三、职业与性格性格: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一种职业都对性格品质有特定的要求,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一个人无论做出多少件事来,我们都可以在里面认出同样的性格1.职业性格(1)职业性格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2)职业性格是长期特定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在以后的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技能和相关资质固然重要,但是,充分挖掘你自己的个性,找到性格特点、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才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尽可能快地达到成功的彼岸的关键。2.职业性格的形成职业性格是在学习和职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从业者的职业性格可以在职业学习和活动中进行调适培养。外部环境一定时,性格对重大决定的影响较大,有时直接改变了命运。性格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准备和个人条件的改善,例如上进心强,就会不断寻找机会,进修、学习改变自身知识条件、经历以及观念,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加了选择机会,他们成功的机会比安于现状的人多了不少。3.职业性格调适的途径和方法职业性格调适的途径、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习榜样、陶冶情操严格要求、提高素养积极实践、加强磨练性格类型变化型重复型服从型独立型协作型劝服型机智型自我表现型典型职业记者、推销员、演员等纺织工、机床工、印刷工等办公室职员、秘书、翻译等管理人员、律师、警察、侦察人员等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等辅导员、行政人员、宣传工作者、作家等驾驶员、飞行员、公安员、消防员、救生员等演员、诗人、音乐家、画家等职业与性格匹配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后天的培养,并不是无法改变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因为种种外界原因而改变原先的性格,也许这种改变会让你意外的发现自己的潜力。另外,人的个性并不能决定他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当你发现你的个性与职业的匹配度不高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弥补自身不足。同样,一个人在自己适宜的职业中不努力也不会成功。四、职业与兴趣1.兴趣的概念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兴趣比天才重要•兴趣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它能将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力,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兴趣的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趣——乐趣——志趣。2.兴趣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有趣乐趣志趣兴趣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往往短暂易逝,非常不稳定。兴趣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它是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当乐趣同你的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乐趣便变成了志趣。3.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兴趣是你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2)兴趣可以增强你的职业生涯适应性。(3)由兴趣的本质性质所决定,兴趣影响你的工作满意感和稳定性。4.兴趣的分类:兴趣可分为物质的兴趣、精神的兴趣和社会的兴趣。(1)物质的兴趣与你的需要相关联。表现为对物质的迷恋和追求。例如:爱好收藏。(2)精神的兴趣主要是指对文化、科学、艺术的迷恋和追求。例如:写作、书法、摄影、发明创造等。(3)社会的兴趣主要指对社会工作和组织活动等等。兴趣又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喜欢跳舞、打球,通过这些活动你会获得愉快和满足。这种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就是直接兴趣。•学外语可以继续攻读学位,可以直接了解国外最新专业信息,可以找到称心的工作等等,是这些结果在吸引你学习。这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就是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相互结合,从而更有效地调动你的积极性。五、职业与价值观1.职业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1)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利他主义自主独立社会交往审美主义社会地位安全稳定智力刺激权力控制轻松舒适成就动机经济报酬人际关系追求新意2、人的职业价值观可分为以下十三种类型:课堂讨论:•通过测试你对自己是不是更加了解?•讨论一下你们气质性格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将怎样扬长避短?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1.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心理健康归结为九点:(1)对现实具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人,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量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与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2.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标准有以下八方面(1)人格完整(2)智力正常(3)情绪健康(4)意志健全(5)适应能力强(6)能够悦纳自己(7)和谐人际关系(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周围许多人一样并不缺乏才华,能力和机会,却总与成就,财富擦肩而过,其根本原因在于还不具备成熟的个性与心理,我们所面对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人们的心理问题可能受到震荡,因此,加强自己对外部事件的承受能力,保持健康心理显的尤为重要。二、大学生心理健康6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环境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性格与情绪求职与择业神经症问题解决坦然面对不要急于诊断转移注意调整生活规律不讳忌心理咨询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1.环境、角度的变化引发心理冲突首先,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处理学习、生活、人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解决对策】首先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这是入学适应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应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挫折感,伴之而生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就是焦虑。2、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理【解决对策】首先应建立正确而适度的学习标准,确立适合的抱负水平,避免由于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过度焦虑。提高自学能力,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良好的学习措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焦虑严重且持续较长,则要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排除。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因而造成人际障碍。人际关系不好会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解决对策】首先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其次要加强个性修养,战胜自卑、羞怯,纠正虚伪自私等不良个性特征。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际原则和技巧,以便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确保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4.爱情引起的情绪困扰【解决对策】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压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应该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正确对待自己和恋人,在因恋爱而发生情绪困扰时,应及时进行情绪疏通,使消极情绪得以合理宣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维护心理健康。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