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菱形为背景的最小值问题本文探究以菱形为背景的最小值问题.旨在通过对数学知识内在实质的追根溯源,突出解题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菱形中的动点1.一个动点例1如图1,菱形ABCD中,∠BAD=60°,点M是AB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一个动点,若PM+PB的最小值是3,则AB的长为.解析如图2所示,B、D两点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DM交AC于点P,则.PM+PB=DM.根据两点间的线段最短,得AB=23.2.二个动点例2如图3,菱形ABCD中,AB=2,∠A=60°,点P,Q分别为线段AB,BC上的任意两点,且∠PDQ=60°,则PQ的最小值是。解析如图4所示,连结BD,可证得△ADP≌△BDQ.设AP=BQ=x,则有PB=2-x,PQ2=3(x-1)2+1.当x=1时,PQ有最小值为1.3.三个动点例3如图5,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解析由图6所示,作点P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P1,过P1点作P1Q⊥CD,则P1Q为最短,故PK+QK的最小值为3.二、菱形中的动线例4如图7,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的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结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解析因为MA'是定值,故当A'C的长度最小时,点A'在MC上.过点M作MF⊥DC于点F,如图7.∵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CD=2,∠ADC=120°.∴∠FDM=60°,∠FMD=30°,∴FD=12MD=14AD=12,FM=MD·cos30°=32.∴MC=22FMCF=7.∴A'C=MC-MA'=MC-MA=7-1,三、菱形中的圆1.动点在一个圆上例5如图8,菱形ABCD,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D,且AC=6,BD=8,⊙O的半径为1,点P是线段AD上一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PQ,切点为Q,则切线PQ长的最小值是.解析PQ2=OP2-OQ2=OP2-1.只有当OP取到最小值时,PQ才达到最小值,故当OP⊥AD时,即OP=125时,PQ值最小,最小为1195.2.动点在二个圆上例6如图9,菱形ABCD中,∠A=60°。AB=3,⊙A、⊙D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B、⊙D和⊙A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解析由图10所示,连结PD,PA交⊙D和⊙A于E,F点,则PE+PF=PD+PA-3.这样,转化成一动点和两定点,而PD+PA的最小值为6,故PE+PF的最小值为3.总结上述以菱形为背景,以动点、动线和动点在圆上为载体,求这一类问题的最小值,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化繁为简,提炼模型,概括出“基本图形”.那么上述这一类问题的“基本图形”是什么呢?其实质如图11、图12、图13三种基本模型:策略之二是合理想象,化动为静.把多动点中某一动点先看作静点,这样就能达到化动为静,化一般为特殊,从中寻找动点P的规律.当清楚P的规律后,再变成两个动点,一个定点,到最后为三个动点.在化动为静的过程中寻找规律,发现不变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策略之三是建立函数和方程模型.从问题中的已知量出发,去分析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方程或函数,从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