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2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县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2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智慧学校建设的部署,聚焦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我县教育现代化,根据全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建设基础(一)发展现状。我县现有中小学校(不含幼儿园,下同)所,在校学生人,其中教学点所,小学所,初中所,一贯制学校8所,高中6所(不含徐桥高中),职校3所,特教学校1所。近年来,我县依托省厅“三通两平台”,不断提升广大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1.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截至2018年底,全县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分别为100%、100%、96.77%;师机比、生机比分别为0.819:1和7.292: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稳步提升。师生应用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热情高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评课活动有效开展,成绩斐然。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实现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电教六项、微课、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大赛等教育教学活动广泛开展,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3.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我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建设过程中统筹兼顾,坚持公开招标采购,合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维保。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考核,将其作为教师上岗、任职考核、拔优选调的重要考核内容;创建督导评测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履职督导考核内容。从2019年起,实施八年级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全面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二)改进方面。1.思想认识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学校信息化管理应用考核机制和执行力度参差不齐。2.基础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还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宽带提速、设备更新换代、应用系统升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影响持续化发展、常态化应用。3.教学应用质效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单一,缺乏融合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的主动性。部分农村学校不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程。4.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各校信息化经费保障能力不平衡,部分学校无力保障信息化设备维修、添置。二、建设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统一规范。全面贯彻省“一盘棋”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资源库。重点农村,整体推进。在全面总结三所智慧学校实验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规范完善,分步骤推广。优先实施教学点和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优先推进课堂教学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先建设上规模城镇学校,兼顾乡镇均衡、城乡均衡,结合布局调整,稳步推进。补齐短板,迎接新高考。补齐我县高中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短板,部署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教学管理系统。实施校园内网改造,结合联网攻坚行动,优化县域内网络结构,建设教育城域网。优化投入,多方筹措资金。结合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建设、分级负担的原则,统筹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合理合规接纳社会资本,建立资金多元筹措机制。(三)建设目标。2019年,完成我县50%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建成1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和13%的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在市学业评价系统全部建成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智慧课堂应用研究。到2020年,实现我县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建成4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和36%的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到2021年,完成72%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65%的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到2022年,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三、建设内容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推动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体系。(一)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学。以因材施教为目标,依托省“三通两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变革。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云端优质资源智能推送,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导学。推进以城带乡,利用智慧教学系统实施县域优质网上示范课行动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为载体,促进数据支撑的针对性教和个性化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互动、即时化评价反馈。建设线上作业测评系统,实现对学生作业和测试的自动批改与分析。利用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完成科学的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开展远程协作、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创设融合备课教研、数据采集分析、设施设备应用和管理机制为一体的教研环境,利用备课教研系统,结合区域教研数据,实现网络集体备课、评课与议课。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泛在化教研模式,即时提出、诊断并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变革学习方式,促进智慧学习。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数字资源、教学平台、智能终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建立自主学习系统,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开放式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建立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全面感知、全程记录学习过程,形成学生学习动态评测数据,精准评估学习绩效。建立学生档案,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三)提高治理能力,强化智慧管理。依托省级教育管理平台,推进中小学校校务、教务、师生发展的高效化、精细化、智能化等智慧管理。打造智慧管理新方式,为学校排班选课、师生评价、成绩分析等提供数据分析,实现教务管理智能化。为学校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财务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校务管理智能化。实现中心校与教学点的一体化管理,优化乡村学校及教学点的教学教研、学习、评价、管理和服务等过程。建立教师评价新模式,记录教师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情况和日常教学行为,建立教师电子档案,为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及制定教师培养策略提供支撑依据。(四)增强智能服务,创设智慧生活。利用智能化设备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生活环境,搭建安全、健康、便捷的学校生活服务新体系。完善智能校园安防机制,利用视频监控、智能传感器等设备系统实现对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测与管理全覆盖。提供家校互通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在校表现,加强家长与教师、学校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家校共育。(五)立足德育根本,打造智慧文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依托省资源应用平台开展德育教育,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完善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整合学校校园网络、微信微博、校园广播等载体,开展智慧文化活动,根据学校校园文化发展水平,建设若干个校园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品德、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优质资源,提高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健康、向上、创新、发展的学校主流价值观。利用智能感知终端记录学生校园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日常行为管理,强化美德行为,促进数据支撑下的不良行为的自我矫正。发挥心理教室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疏导教育和针对性辅导,关注特殊群体,提供实时服务支持。实现网络实名认证和多平台互联互通,强化学生线上行为记录管理,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建设课后服务管理系统,积极拓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和方式方法。(六)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支撑环境。全面提升智慧学校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结合联网攻坚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学校接入宽带,优化改造学校内部网络结构,实现无线网络在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的全覆盖,确保网络访问高速畅通。升级原有高中班级展示式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硬件系统(智慧黑板)。补缺补差,找齐教师机、学生机配备短板。建立电子身份统一认证系统,满足教学教研、学习活动、生活服务等需求。普及应用移动学习终端和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等新型教学场所。(七)强化专业培养,落实人才保障。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学校设立由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开展系列培训,使其具有信息化规划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教育决策和绩效评价。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信息化队伍培训规模和力度,通过集中培训、分组自学、任务驱动、项目实施等多种方式,针对中小学教师、技术管理人员分别开展智慧学校应用培训和技术管理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的支撑服务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和参加智慧学校建设应用水平竞赛和课题研究活动等。四、重点工程(一)智慧学校环境建设提升工程。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系统,农村学校班均带宽接入速率达到5M以上,城镇学校达到10M以上。建立网络安全制度及管理体系,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建设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实现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控全覆盖。(二)智慧教学应用普及工程。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构建备课系统、教研系统、智慧课堂系统、学业评价系统等,其中,乡村中小学校每个年级配备1套智慧教学系统,城镇中小学按班级配备智慧教学系统,结合市配学业评价系统,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利用网络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区域同上优质网上示范课行动计划,促进学习方式灵活化。建设自主学习系统,创设适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条件,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等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汇聚、智能推送、精确查找等,实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结合新课改新高考要求,应用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各普通高中研究制定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三)乡村学校扶智攻坚工程。将乡村学校建设放在智慧学校建设的突出位置。对全县教学点在线课堂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提高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2020年,完成所有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2022年完成乡村中小学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