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区沙土镇新兴中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3月152新兴中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新教育实验“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核心理念和“五个基本观点”(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为指导,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学习新教育理念,践行新教育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科课程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育内涵发展。二、实验目标通过实施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探究以有效教学为基础、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实现四大改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的行走方式、学校的发展模式和教育科研的范式,最终使新教育实验成为我校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三、实验内容(一)营造书香校园(实验负责人:王新喜杜迎迎戴丽)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因此,要树立“为人一生而阅读”的理念,通过创设氛围、整合资源、开展活动、有效评价等途径,培养学生终身阅读意识,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人生持续发展的文化自觉和智慧源泉。1.强化宣传学习,营造读书氛围。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四风”、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等展现在校园醒目位置,利用校园墙壁、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宣传画、读书格言、读书口号、读书方法等,用师生原创作品装扮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陶冶师生自觉读书。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等形式推荐看过的新书、好书,相互交流在读书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引导师生自主读书。全体教师要认真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理论,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倡导教师自学,每位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读透1本教育专著,精读1本经典名著,同时要指导好学生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读书活动,营造一个美轮美奂的精品读书环境。2.实施“五个一”阅读工程,促进师生养成读书习惯。“五个一”阅读工程,即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学校组建一个读书俱乐部,让它成为师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丰富师生读书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每周坚持上好一堂大阅读课,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开展一次读书主题班会,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地投身到“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中。把实施“五个一”阅读工程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3.开展有效评价。有效评价是推动阅读的重要措施,学校将建立健全师生的读书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和评价活动。如读书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书香家庭评选、亲子共读标兵评选等,以评价推动阅读,实现校长带着教师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学生带动家长读的良好读书格局。(二)师生共写随笔(实验负责人:任斌杜迎迎)师生共写随笔,就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学生日记、学生读后感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鼓励教师坚持撰写教育随笔,随笔内容包括对自身教育实践、教学行为反思,对新教育实施的看法与感想,对教育工作的理性思考,对当前教育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学生发展记录和与学生的心灵3对话等。学校每学期举行教学随笔交流评选,评选出优秀教育随笔,鼓励教师向报刊、杂志投稿,对获奖的或发表的教师,学校给与表彰,并与职称晋升、评优选模和量化考核挂钩。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要求学生写周记,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读书的心得、学习的收获和比赛的感想记录下来。形式不拘一格,教师要尽力做好指导。教师将学生的优秀日记、周记精选好,定期在班级“习作园地”中展评,进行交流,并将精彩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上,用身边的人影响激励身边的人。通过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传递快乐与智慧,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演绎生活的精彩,用教师的成长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进而因共同体的发展而改变学校的发展。(三)构筑理想课堂(实验负责人:任新成武发文)构筑理想课堂是指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1.重视学习,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学校将为教师规定学习书目,制定学习计划,督促教师钻研新教育理论,深刻领会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和“六个度”,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应着力把课堂中最有生命力的“质疑、思考、探究、合作、表达”等方面,作为主要指标来全方位地打造理想课堂,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课堂、反思课堂,规范教学行为,提倡“五给四让三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黑板还给学生,把展示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作业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让学生探究;学生没有认真看书自学不新授,学生没有充分思考不交流,学生没有质疑问难不讲解。同时,以“三学会三养成”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会自学,养成利用课本和学案等资料完成预习作业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会交流与合作,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教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2.大胆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形式上,科学合理分组。各班可根据班额大小和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6人或8人小组,教师要告知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原则,课堂合作的流程,课堂探究的要领,课堂展示的要求等,将小组学习任务化,学习任务个体化,在同组间展开竞争、异组内展开合作,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倡以“四步教学法”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质疑解疑--达标测评--分层提升”为基本框架,以导学案为基本载体,结合“村居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和晚自习改革,灵活使用,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和帮助,采取讨论、交流和展示等形式,优化课堂,提高学习力,打造真正理想意义上的理想课堂。3.注重校本教研,开展系列教研活动深入开展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学校规定学科组每周二或周三拿出两节课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各学科组分工备课,主备人提前把备好的教案、学案、课件等发到学科群,让同行参阅。学科组组织本学科教师说课,主备人说课,本学科教师评课研讨,二次备课。各学科教师务必在周四前把修改后的学案发给打印室,周五前发到学生手中。认真落实区教研室制定的“五研一体”的教研体制,组织教师开展多项教研活动。每学期都要开展对新上岗教师的听课示导活动、推门听课、级部轮流听评课活动、校级精品课评选活动、学片公开课等。本学期我们按照区教研室会议精神,继续围绕聚焦课堂,开展“五课型”系列教研活动:级部晒课、评课,城乡帮扶暨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活动常态化。把听课、评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及教研反思糅合一起,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促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更加扎实有效,形成多维度,重过程的评价机制。突破传统教研模式,不断寻求和生成实际中的问题,促进常规教研向问题教研和专题教研转化,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和团队的共同发展提供机会、提供平台。(四)缔造完美教室(实验负责人:康明途、王众)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宿舍)文化、校园文化,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4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通过丰富的活动培养“文行并美,德艺双馨”的现代中学生。1、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缔造润泽教室,绽放生命之花。“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通过创建属于各班自己的班级名称、班级名片和班训,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在黑板一角开辟“每周名言园地”,由学生负责定期摘抄一条名言警句。推进班级养花。让教室不再那么冰冷生硬而富有情趣,让学生生活在美的环境中,使教室变得更加温馨宜人。简而言之就是要有丰富的班级活动、班级栏目,有温馨的班级环境、人文的班级制度、积极的班级管理。通过这些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在充满信任、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2、体艺并行,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制定“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学校兴趣小组活动以“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为主。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学校课程:书法、足球、篮球、乒乓球、计算机近20项。我校专门成立了体育队、足球队,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集中训练。3、关注留守儿童,构建成长乐园。继续健全完善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强化领导,规范管理,明确分工,用心开展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和出行的安全。培养自立、自治、自主的生活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留守儿童身心愉悦,快乐成长。开展励志类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名人事迹专题片,阅读经典著作,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和比赛,读后感征集、作文演讲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远大志向,坚定人生信念。(五)家校合作共建(康明途任新成郭翠萍)1、成立以王克锋校长为组长的第二届家长委员会。各处室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为各班班主任和推选的家长代表。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代表定期到学校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各项重大活动,给学校提出建议。2、组建“村居合作学习共同体”,采取就近、自愿、自主结合原则,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拉近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校内学习向校外学习得到拓展和延伸,解决留守儿童问题。3、“走进心灵”活动。利用网络开通微信、QQ家长群,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利用心理活动室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实现“学生视学校如家庭,老师视学生如子女”,彰显人性,让学生心态阳光、情感愉悦、生活舒适,全面发展。(六)聆听窗外声音(康明途郑昌斌)1.教育资源。运用政策法规、国计民生、热点新闻方面的最新资讯,充分发掘本地厚德载物、崇文重教、乡风民俗、爱国爱民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科学的价值观。2.活动形式。开展专题讲座、文艺汇演、电影电视观看、先进事迹和重大时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修身立己、热爱集体、心系祖国、胸怀天下的优良品质。3.考核评价。相关处室确立目标任务,活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七)培养卓越口才(康明途亓垒)1.组织要求。坚持话题常有、主题突出、立意高远的原则,每个班级、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处室、每个办公室,均可以作为卓越口才培养的阵地。各条块、各条线正常组织活动。2.活动形式。通过交流、演讲、故事等活动,营造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的氛围,培养师生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八)建设数码社区(李双振周青华)1.活动目的。通过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2.活动形式。学校网站建“新教育实验”链接,设置若干栏目和主题帖窗口。通过QQ群、微信群,及时沟通、交流,收获经验,收获信念,收获力量。通过学习、借鉴,建立健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正常快捷的网络、通讯信息联络机制。5(九)推进每月一事(康明途王新喜)1.活动主题。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为宗旨,确定鲜明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校风、学风建设。2.活动建议。⑴活动计划。明确责任处室和当月活动主题负责人,班主任负责实施。⑵确定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