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考试大纲对比2018: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概况。熟悉宗教旅游景观的相关知识2017:了解中国宗教的地理分布特征;掌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创立、发展、教义、教派、经典和标记、信奉的对象、主要称谓、主要节日与习俗以及各宗教建筑的著名建筑;熟悉宗教旅游景观的相关知识。分析:(1)关于知识点:删除考点:中国宗教的地理分布特征。优先级:关于“基督教”的相关考察内容提升至“伊斯兰教”前列,该考点的考察优先级提升。新考纲的表述内容稍有调整,如将各宗教的“创立、发展、教义、教派、经典和标记、信奉的对象、主要称谓、主要节日与习俗以及各宗教建筑的著名建筑”整体概述为“基本概况”,使表述内容更加优化、精炼,对考察的知识项方面不涉及其他变化。(2)关于学习要求的变化:无。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第一节中国宗教概述第二节佛教第三节道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节伊斯兰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宗教”一词源于印度佛教。佛教以佛陀之言为“教”,佛弟子之言为“宗”,二者合称为“宗教”,意为崇尚、奉行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等渐进的发展过程,成为一种自发、自在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自发的原始宗教逐渐演变、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人为的宗教。此时宗教产生了具有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宗教机构,而且宗教理论和教规、仪式日趋完备。它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因此,受到了统治阶级普遍的提倡和支持,并不断发展、演变、向外传播。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第一节中国宗教概述宗教的产生本土道教多神教一神教佛教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中国四大宗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道教是本士宗教,部分汉族人信仰它。其他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为外来宗教,都被部分汉族人接受。(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实用性一、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二、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1)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大致上是西北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2)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大致上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地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纳西族等。(3)信仰大乘佛教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畲族、彝族、羌族满族、朝鲜族等。(4)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市。(5)信仰东正教的少数民族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中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2、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4、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第二节佛教一、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佛教是以信仰“佛”为中心的宗教,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太子乔答摩·悉达多所创。后世佛教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简称为佛陀、佛。佛是梵音,意为觉悟者,即自觉、觉他、觉行三觉圆满的智者。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佛教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教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大约与中国孔子同时。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其母是摩耶夫人。相传他诞生于蓝毗尼花园。释迦牟尼长大后深感人间的苦恼,所以29岁时出家苦修6年。35岁时他发觉苦行并不是达到解脱之路,于是弃而至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打坐,静思人生真谛,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彻大悟而成道。得道后,他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弘扬佛教。传教45年后,80岁时在拘尸那迦圆寂(涅架)。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四大圣迹出生地兰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佛教在其发样地印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三个600年1.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前200年为原始佛教阶段,后400年为部派佛教阶段。前200年为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释迦牟尼涅繁后,其弟子们有过多次集会,对原始佛教教义、戒律发生争议。后分裂为两大派系,其中较为传统的一派称为上座部佛教;较为改革的一派称为大众部佛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佛教在印度发展的三个600年2大乘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这一阶段从大众部佛教演化而成的大乘佛教在印度急剧发展,教化地区亦随之扩张。原上座部佛教被贬称为小乘佛教(“乘”原为“车辆”之意)。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为罗汉、著萨、佛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该教派弘扬菩萨和“普萨行”(即寓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践行之中)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体系上仍接近于原始佛教。小乘佛教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释迦牟尼。教义重自我解脱,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小乘”原为大乘佛教对其贬称,近代学者习惯上也沿用大乘、小乘称呼,但已不具有褒贬之意。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佛教在印度发展的三个600年3.密乘佛教时期(7-12世纪)这一阶段密宗在印度佛教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印度密教是大乘佛教部分派别吸收婆罗门——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因素而形成的特殊宗教形态。它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轨、世俗信仰为其特征。密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密教。相对而言,其他大乘教派被称为显宗(显教),即受应身佛释迦牟尼所说的种种经典的传授。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侵入,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印度国境。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释迦牟尼)主张修行重在自我解脱,即自觉众生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自称接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的教旨和其密传亲授的教义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和世俗信仰为特征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个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自我解脱,同时还要普度众生,最终目的在于成佛小乘佛教密乘佛教大乘佛教三大教派的区别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二、佛教的传播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1.佛教在世界的传播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北传佛教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汉语系佛教南传佛教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以及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巴利语系佛教藏传佛教中国(藏、蒙、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俄罗斯(布里亚特地区藏语系佛教路线语言地区佛教的外传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佛教包容了三大体系:北传佛教(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伊存授经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汉族地区佛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融合阶段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译传阶段。中国先后译出大量的佛教经典,研究佛教的风气成为一时之盛佛教在中国的3个发展阶段创造阶段译传阶段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的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中国僧人分别以一定的印度佛教经典为依据,开宗立派,创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宋元明清四朝中国佛教处于融合阶段。佛教在这900年间空前广泛、深入地与中国的文化全面结合。精英佛教停滞衰退,而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天台宗法相宗禅宗华严宗律宗三论宗净土宗密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2)云南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余万人。上座部佛教对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文化、政治生活和习俗都有深刻影响。傣族每个男子都要遵俗在少年时期当一次和尚,3~7年后还俗。有些人成为终身僧侣。没当过和尚的男子被人瞧不起。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3)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两次大高潮,前弘期: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佛教从印度、汉地两个方向传人西藏地区,为藏传佛教的形成时期。841年藏王朗达玛废佛,佛教传播中断136年。后弘期:10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500年间,佛教再次从印度传人,是藏传佛教的大繁荣时期,产生许多互不隶属的教派。藏传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本教的一些神衹和仪式。在教义上,是大、小乘兼容而以大乘为主大乘中显密共修,先显后密,并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藏传佛教的四个特色:①咒术性②对喇嘛异常尊崇③活佛转世思想④宗教与政治的结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活佛转世藏传佛教早期大小活佛的继承均采取世袭制。13世纪宁玛派首先设立转世制度。格鲁派创立后,规定喇嘛不许娶妻,所以,活佛转世制度更为流行。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活佛圆寂后,其灵魂转移,化身为另一肉体的人,即转世灵童。达赖和班禅“达赖”意为“大海”,“喇嘛”意为“上师”。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意为“大学者”,无量光佛转世。达赖和班禅即活佛中地位最高者。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藏传佛教现在有四大教派宁玛派(红教):穿戴红色袈装、僧裙、僧帽萨迦派(花教):该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纹噶举派(白教):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格鲁派(黄教):戴黄色桃形僧帽由于清朝政府的册封和扶持,格鲁派成为西藏地区执掌政权、势力最大的教派。上述藏传佛教四派加上当地原始宗教苯教(因该派僧人穿黑色僧衣,俗称黑教),合称西藏五大教派。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三、佛教的教义四圣谛:苦、集、灭、道“苦谛”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本质的认识。“集谛”是佛祖对造成人生痛苦和烦恼原因的分析。“灭谛”是佛祖为点化芸芸众生所指出的理想境界。“道谛”是佛祖为众生指明解脱痛苦、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八正道:正见解、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正精进、正意念、正禅定十二因缘(三世两重因果)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佛教经典被称为藏,概括全部佛教典籍。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称为三藏。三藏均通晓的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合编在一起称大藏经。“卍”(或卐)字符是佛教的标记,古代曾被看作火或太阳的象征,梵文意为“吉祥之所集”。唐朝武则天时定此字读音为“万”。法轮,比喻佛法,意思是佛说法圆通无碍,运转不息,能摧破众生的烦恼。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1.佛佛为梵文音译,意思是“觉悟者”。即自觉、觉他、觉行三觉圆满者。小乘只认释迦牟尼为佛,非最高阶层的佛;大乘则把觉行圆满者都称为佛。佛像一般供奉在寺庙正殿即大雄宝殿。寺庙中最常见的是释迦牟尼佛,有的寺庙供奉三尊佛,或多尊佛。五、佛教的供奉对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四大宗教(1)三身佛:卢舍那*报身佛毗卢遮那*法身佛释迦牟尼*应身佛毗卢遮那意即“遍一切处”,就是他的光明普照万方,故而密宗又将毗卢遮那译为“大日如来”。《大乘义章》说:“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即说他是以佛法成身,体现了人格化的真理(佛法)。“卢舍那”又译作“净满”,是报身佛,表示证得了佛法真谛获得佛果而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