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之父•当其他实验室的科学家对新冷媒一筹莫展的时候,托马斯·米奇利在接到任务的同一年,就发现了二氟二氯甲烷这种“最适宜”的气体化合物。•除了高效的制冷,米奇利为了证明它无毒,再次现身说法,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大口吸入这种气体,以展示它的安全性,然后又将这种气体吹向一支蜡烛,以显示这种气体是不燃烧的。•商业上用F-xyz(或R-xyz)表示氟利昂,其中x代表分子中碳原子数减1,当x为0时可省略;y代表氢原子数加1;z表示分子中的氟原子数。•如果还含有溴原子,则需在数字后面加上字母B及溴原子数。工业上重要的氟利昂是甲烷和乙烷的卤代物(见表),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氟二氯甲烷(R-12)、一氟三氯甲烷(R-11)和二氟一氯甲烷(R-22)分类•氟里昂制冷剂大致分为3类。一是氯氟烃类产品,简称CFC。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及最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二是氢氯氟烃类产品,简称HCFC。主要包括R22、R123、R141b、R142b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因此,目前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R22被限定2020年淘汰,R123被限定2030年。•三是氢氟烃类:简称HFC。主要包括R134A、R125、R32、R407C、R410A、R152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所有制冷剂全部都是氟里昂制品,非氟里昂制冷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发出来。政府明令禁止的是第一类氯氟烃类产品,对于氢氯氟烃类产品和氢氟烃类制冷剂,还要有相当长的一段使用时间。马里奥·莫利纳•1974年,莫利纳首次提出氟利昂气体对臭氧层的破坏。•1987年,他与其他科学家共同努力,促成关于禁止使用氟利昂的蒙特利尔协议。•1995年,他因上述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