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比较与择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方案比较与择优第一节方案比较的内容一.技术可行性比较技术可行性标准测量备选方案或项目的结果能否达成预期的目标1.现有的技术或方法能否使得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2.备选方案在技术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政策目标。技术可行性的主要标准:有效性被提出的方案或项目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评估的主要问题:①提出的方案或将要采取的行动将在何种程度上实现预期的目标②真实世界出现的变化是这项政策或行动所引起的,抑或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后果政策影响的分类:直接影响:一项政策或项目的影响致力于一个明确的项目目标的实现。间接影响:政策或项目产生的与既定的目标没什么联系的影响。政策有效性的测量困难:很难找到一种可靠的测量方法手段:不断改善测量方法对测量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指标及数学方法的运用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经济可行性既指一项政策方案的执行能获得财经资源的充分支持,又指方案或项目的执行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或效率,主要测量方案或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某一项政策方案或项目,只有利益超过成本或至少利益等于成本时,才是经济上可行的。经济可行性的具体标准:投入产出率、效率、盈利率或获利性效率和有效性的区别:最大化的效率不一定是在最大的有效性的点上采得的,它可能更高或更低。效率是两分式的,有效性则是一个连续统。有形标准与无形标准划分标准:成本与收益是否能以某种方式进行计算。可货币化与不可货币化的标准划分标准:一项政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是否都可货币化。货币化标准的意义:•对方案进行单独的经济可行性评估。•将该政策与其他完全实现了货币化的政策对照评估。•对设计目标相同的政策和涉及目标不同的政策进行评估。直接与间接标准•政策收益是直接还是间接可以从决策者的思想中找到答案。•直接成本:项目所有者所有的费用支出。•间接成本:用于拟定项目中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与它们用于其他最优替代途径时的价值差异。三、政治可行性的比较邓恩的观点:①可接受性②适当性③回应性④合法性⑤公正性马杰的观点:一个政策方案或建议是可行的,仅当它满足所有相关的约束或限制。约束是指任何能够影响政策结果和不在政策制定者控制之下的环境特征。三类政治约束:①可利用的政治资源的约束②与政策的利益和成本所允许的分配相关的约束③制度或体制所强加的约束政治约束指的是政治资源的约束,它是由政治资源可利用性所引起的对政策可能性的限制,包括对所提出政策的政治支持程度、政治和行政技巧的熟练程度等。政治资源的限制是界定或表明政治可行性最重要的事情。分配约束表示在受政策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中分配利益和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限制,它反映的是当事人或团体的相互依赖关系。分配约束通常被人们表述为帕累托可适性条件。制度约束是指政策制定者受到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决策规范的限制。①先前决策的承诺、权利、期望和制度的僵化所限制②官僚体制本身的限制③可接受的集体行动手段的限制确定政治可行性的方法:①专家意见②帕累托可适性分析③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四、行政可行性的比较行政可行性也称行政或管理的可操作性,主要指一项政策方案在实际中是否能有效的贯彻执行。行政可行性标准可以细分为:权威、制度承诺、执行人员的能力、目标群体的支持、财政资源等方面。行政可行性的要求:•执行机构是否有足够的权威去转变方案•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制度或体制承诺•执行者具备足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经验和技巧,具备必要的财政资源的支持•能否取得其他组织的配合以及目标群体是否配合或服从。五、方案抉择应注意的事项1.不要期望找到一种绝对优势的或完美的政策备选方案2.不要把一项偏好的政策和一些“虚拟的”或“稻草人”式的备选方案对立起来3.在根据所有目标评价完所有的备选方案之前,不要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备选方案4.确保备选方案互相排斥5.备选方案应当提供真正的选择6.应当避免“厨房水池”式的备选方案7.备选方案应当与可获得的资源,包括司法权和可控变量一致8.记住政策备选方案是具体的行动集公务员面试真题:某单位经费紧张,现只有20万元,要办的事情就有下列几项:(1)解决办公室打电话难的问题;(2)装饰会议室、大厅等以迎接上级单位委托承办的大型会议;(3)支付职工的高额医疗费;(4)五一节为单位职工发些福利。很明显,20万元无法将这四件事都办圆满。如果你是这个单位的分管领导,请制定出这笔钱的使用方案。第二节方案比较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能分析风险——效益分析一、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以技术上合理决策的概念为基础,以货币价值为测量标准。目的:根据经济价值来确定政策方案是否可行,或者说决定某个项目的投资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是否有利可图,以及辨别该项政策目标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大众。这里的经济价值是指项目相对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社会总成本和总利益。1.成本和效益的概念成本: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效益: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费: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消耗和占用。所得:由人类实践活动带来的有用的结果。研究效益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与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有用的结果。成本效益分析在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决策分析中的区别:私人部门以营利性即追求利润为基本目标,成本与收益的识别以利润减少或增加为原则,识别的基本方法是追踪项目的货币流动;公共政策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社会福利,不仅要考虑直接、有形、物质的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还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考虑整个社会和发展的整体效益。2.成本与收益的不同类型⑴直接收益与成本、间接收益与成本直接收益与成本是指与特定成本对象相关的能够经济又方便进行追踪的成本。间接收益与成本是指直接收益与成本之外的收益与成本。它与特定成本对象相关,但不能经济而又方便的追溯到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两者关系:间接收益与成本是由直接收益与成本引发生成的。⑵内部收益与成本、外部收益与成本内部收益:由项目投资经营主体获得的收益。内部成本:由项目投资经营主体承担的成本。外部收益与成本:指项目以外的收益和成本。⑶有形收益与成本、无形收益与成本有形收益和成本是指可以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或实物计量单位予以计量的收益或成本。无形收益与成本是指一些既不存在市场价格又难以采用其他计量单位的收益与成本。无市场价格产出收益的货币化计量方法①把可以获得同样的替代项目方案的最小成本费用作为该项目方案的收益。②把消费者愿意支付意愿作为收益的估价,对项目产出所带来的外部损失,则可以用被损害者愿意接受的最低补偿收入作为外部成本或负收益价值的估价。3.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①明确政策或项目投资人和受益人②估计成本和收益③成本和收益折现④计算成本——效益率4.成本——效益分析技术⑴净现值法(NPV)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净现值率法(NPVR)计算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同它的原投资额之间的比率。净现值率1,说明该方案收益超过成本,即报酬率大于预定贴现率。区别:净现值率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⑵内部收益率法(r)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指投资方案在建设和生产经营年限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r=0,未来收益总和与原投资额相等,平衡r0,未来收益总和小于原投资额相等,亏损r0,未来收益总和大于原投资额相等,盈利5.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一是有助于纠正那些只顾需要,不顾成本的倾向。二是有助于纠正那种只考虑成本,二不管效益如何的倾向。局限性:以货币为尺度并不能对许多政府领域的效益进行适当的分析。二、成本——效能分析根据方案或项目的预期结果的成本与效能,来评估每种方案或项目的效果。针对无法准确计算政策收益的情况,采用成本——效能分析方法来衡量方案或目标的有效性程度。特点:①避开了用货币形式来计算收益②集中体现了技术理性③很少依靠市场价格④特别适用分析外部性和无形的成本或收益⑤通常用来解决固定成本或效能问题成本——效能分析与成本——效益分析的区别:不用货币单位来计算备选方案的社会效益,而只考虑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步骤:①确定政策目标②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各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③按照费用高低顺序排序,供决策者选择形式•计算要达到完全有效性程度需要的成本•只计算达到某一有效程度的成本•分析在不同有效性程度情况下成本的差异•在成本固定的情况下,比较具有各种有效性程度的方案。作用与局限性①可以降低实现某些目标的成本②易于应用,善于处理集体或准集体物品,而且适用于分析外部性和无形成本③主要局限性在于提出的建议不容易与社会总体福利问题挂钩。三、风险——效益分析从项目的风险和消极结果来分析,以项目对个人或团体产生风险的种类和大小来衡量。基本目的是选择一种方案,把相关社区受影响的人群期待中的效益总量减去风险总量和水平或得到最高的数量价值。分析方法:风险评估①辨别危害过程②有毒物质泄露对人体影响的评估③对剂量反应的模型设计④对整体风险的特征概括成本效益分析把有害行动产生的效益和带来的风险进行明确的对比第三节方案抉择一.决策方式1.全体一致原则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才能通过的规则。特征:⑴一票否决⑵“帕累托最优”全体一致原则是肯定导向“帕累托最优”的唯一投票准则。全体一致规则的局限:决策成本过高为寻找一个符合“帕累托最优”的决策结果,社会成员在时间上损失也许远超过他们从中获得的收益。鼓励“策略行为”鼓励人们运用“策略行为”来争取自己所偏好的方案胜出。“策略行为”的方式讨价还价为了达到全体统一意见,人们不得不进行再三的讨价还价,最终的选择结果往往取决于参与人讨价还价能力的强弱。弃权决策者可能采取弃权行为,从而避免应承担的公共活动成本,而享受公共活动利益。2.多数原则指政策或方案,只要获得所有投票人中的相对多数赞同就可以通过的规则。简单多数:主要适用于多项方案的决策,哪一个方案获得的赞同票多,就可以通过。过半数:决策方案至少获得一半以上的赞同票才可通过。多数原则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的决策方式。多数规则的特征:①决策效率高②“少数服从多数”多数规则要求公共行动方案对全体参与者都具有强制性,即占少数的反对者必须服从占多数的支持者所作出的抉择。多数规则的局限①“多数剥削少数”按多数原则选择出的每一项集体行动方案都具有内在强制性,多数人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少数人,剥夺了少数人的权利,最终结果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被忽略。②决策结果未必可靠在多数规则下,个人行为与结果之间并不存在联系,而各备选方案的机会成本又很难估计,因此集体决策基本上是不负责任的。无形中助长选民不重视选举权的行为,甚至轻易放弃表决权。压力集团的产生更容易影响决策结果。③投票悖论在采用多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二、投票悖论1.孔多赛悖论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例:甲、乙、丙三个投票者在三种方案A、B、C中选择甲:ABC乙:BCA丙:CAB对立的投票能够导致一种无止境的循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常常就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力。“循环”消除的条件: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值偏好”。在最优偏好的两边,对其他备选方案的偏好持续下降。当选民的偏好存在多峰偏好时,选民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偏好来操纵投票结果。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在一个多数决策的模型中,个人偏好都是单峰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因为选择该政策会使一个团体的福利损失最小。中间投票者定理表明,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获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符合中间投票人的意愿。任何政党或政治家,如果要赢得选举的胜利,必须保持中庸。2.阿罗悖论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