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林徽因1904.06.10___1955.04.01•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结合故事、材料、照片和所学知识,请从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对中国近代的知识女性形象做出合理的描述。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表现(二)原因、特点和影响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我认为近代的知识女性形象:思想上:有强烈的民主意识,热爱科学,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等进步、独立思想;事业上:有自己的事业最求……爱情上:有正确的爱情观,追求自己的真爱……生活上:喜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政治活动;喜欢到处旅行;可以进行文艺创作,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杂志等;可以观看各种演出、电影等……可以挑选各种自己喜欢的服饰……女生:作为即将成为现代知识女性的我们,你将如何规划自己在不久的将来的形象呢!仍然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我却仍然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来偷取人们的痴情!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永远守住我的魂灵。——林徽因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原因: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2、概况: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20世纪上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独立自主巩固独立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3、变化趋势: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子:宽松肥大→旗袍、上衣下裙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男子: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女子:列宁装、连衣裙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西方人来华2、西餐:A、传入时间:19世纪40年代B、原因:(3)居室建筑的演进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四合院→中西合璧(租界)→全欧式住宅(高级公寓、别墅式洋房)(4)习俗风尚的变革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公历、思想观念A、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B、表现: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葬礼——厚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见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清《上海县续志·序》(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B、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影响)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3)影响:①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冲破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②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2)变迁的主要特征: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清代官服等级森严礼治规范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清朝西装中山装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中山装的造型特征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老师们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学生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满族妇女衣着(特点:宽袍大袖)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旗袍的演变改良旗袍(民国初年)特点:短袍窄袖,曲线美民国上袄下裙近代服饰: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列宁装绿军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不爱红妆爱武装干部装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粤菜的用料达数千种。粤菜金牌烧乳鸽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兼有南北之长。形成麻辣、红油、糊拉、豆瓣、怪味鱼香、家常等十分丰富的特殊味型。川菜香辣炒蟹鲁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注重用汤,精于制汤,尤其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鲁菜迎宾花篮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徽州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在造型方面,注重色彩器皿的有机结合,展现出精美的艺术性;可谓淮扬品味一枝独秀。淮扬菜清炖蟹粉狮子球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阅读下列材料:“从前亲友礼尚往来所馈赠者以茶食肆中鸡蛋糕、眉毛饺为通常品,近则此等食品已不合时宜,而以外国糖果及罐头为主。”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何时?除此之外,人们的钦食还有什么变化?反映了日常西式食品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最早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人们的饮食变化还有:吃西餐、抽烟卷喝咖啡等饮料。老北京的四合院天圆地方的四合院(内向性和封闭性)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传统民居福建土楼江南水乡民居上海法租界的老房子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上海早期洋房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完全欧化(花园、别墅)西式家具陈设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徐珂《清稗类钞》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剧情: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据地的刘家峻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黑的父亲二孔明还私下给二黑收了个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财礼,逼小芹嫁给吃喝嫖赌的吴广荣。于小芹抛弃家庭包办婚姻,与小二黑喜结良缘,冲破了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一种西洋习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任教务,为出嫁计,未行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招夫广告牌,上书女学士周××,现年28岁,久寓北京,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婚姻法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第三条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见证浪漫时刻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五四前清末传统婚礼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先生小姐,不少人已经信奉了基督教,他们一般选择穿婚纱在教堂举行婚礼。蒋介石与宋美玲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1939.9建国初: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照90年代——现在的化装技术可真没得说,连最亲的人也认不出来。现在流行个性婚纱照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封建迷信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图一:“三寸金莲”绣花鞋图二:时髦的高跟鞋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