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引言分析:(1)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文化、生活、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2)新中国成立后,使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3)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课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2)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定时期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1)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外来文明的影响);(2)国内政治斗争和思想解放的影响(本国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的追求);(3)工业革命和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2、变化特征:(1)范围上:极不平衡,城市变化大于农村,沿海变化快于内地;(2)内容上:由传统变向中西结合,由单一变向丰富多彩。(1)鸦片战争前:①达官贵人:衣:长袍马褂;食:满汉全席;住:深宅大院;行:轿子马车。②普通平民:衣:着布衣;食:吃粗粮;住:普通民居行:步行。(2)鸦片战争后:①衣: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西服、西裙、大衫、旗袍、学生装;3、表现:长袍马褂(男子服装有袍、褂、袄、衫等)鸦片战争前:满汉全席深宅大院轿子、马车长袍马褂西装(洋装)中山装、旗袍、大衫、学生装(20世纪2、30年代)时代缩影:衣(服装)的变迁前清中西合璧民国晚清礼义廉耻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等五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以文治国严谨治国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传统旗袍衣身宽博服饰变革(女装)嘉庆后,女装无生气,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女装。对此惨状,张爱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线条平直传统旗袍改良旗袍收腰窄袖衣身宽博线条平直紧身合体服饰变革(女装)长袍马褂西式服装中山装传统旗袍改良旗袍学生装美观,适体,方便,体现平等,彰显个性近代服饰变革(小结)女装男装结合材料和以上图片资料,分析服饰西化的原因?材料二: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宋恕(1862-1910)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洋针而土针淘汰,有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胡祥翰的《上海小志》主要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剧变);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②社会政治运动的影响;③生产方式的变化;④西方服饰的优点……②食:西餐:通商口岸→内地市镇(有钱人的时尚);中餐:形成鲁、粤、川、扬四大菜系。上海英国租界的面包房、咖啡店西餐中餐南方北方海鲜米饭面食肉类鲁粤川扬③住:四合院、普通民居→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传统民居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完全欧化(花园、别墅)④俗:A.人的足与发:“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足发B.婚、丧、礼仪:大城市与农村的不同变化。大城市:农村:婚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婚姻: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一夫多妻,指腹为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繁琐、愚昧简约、文明丧葬:土葬火葬礼仪:称呼:老爷、大人;行礼:跪拜、作揖。称呼:同志、先生;行礼:鞠躬、握手。变化不大。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仪式: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时报》1912年3月5日从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社交礼仪;婚丧嫁娶;废止缠足;剪辫易服;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清朝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俗变迁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旧式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病逝)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中西合璧)第三次婚姻:1923,迎娶周峻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完全新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一夫多妻,指腹为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清末传统婚礼五四前的婚礼20年代的婚礼50年代的婚礼繁琐、愚昧简约、文明二、现代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1、20世纪50——70年代:(1)衣:特点:以蓝、黑、灰、绿色为主(色调单一);①受到意识形态和苏联文化的影响: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20世纪50年代②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的提高:工人装;③受到“文革”的影响:绿军装、绿军帽(绿色);20世纪60年代激情岁月,朴素衣着④受到经济困难的影响:缝补衣服(补丁衣服);⑤受到“个人崇拜”的影响:领袖装、干部装(灰色、蓝色);(2)食:特点:食物简单,票证供应;(粮票、布票、棉票、油票、肉票)(3)住:特点:城市拥挤,农村简陋;天津一家三代人,居住在7.3平方米的空间里(4)俗:特点:勤俭节约,无私奉献;2、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建设的发展。(1)衣:特点:防寒保暖→美观大方,款式多样,异彩纷呈;70年代结婚照(2)食:特点:吃饱→丰富、营养;(1987年“菜篮子”工程)(3)住:特点:逐渐西化,中西合璧。(1995年“安居工程”:城市大高楼,农村小楼房)(4)俗:特点: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环保意识体育锻炼休闲旅游(新时期,新风尚)现代的结婚照思考1: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⑴“衣”:由清末笨拙的旗人服装转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⑵“食”: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⑶“住”: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⑷“俗”: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2)特点:①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②中西合璧、新旧并存;③沿海到内地、城市到农村,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④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向西方的过程。(3)影响:①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发展。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③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思考2: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和影响?(1)原因:外因:西方文明的影响;内因:政治: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自身: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探究:观点: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其实一味的阻止或进行批判,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迁简表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异彩纷呈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多元社会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