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根据四川省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全面恢复农村广播网的建设和运行,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即基本上实现各地都能通过扬声器等终端收听到上级和当地县、乡(镇)、村播出广播节目和本地信息。通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需要的农村广播网长期运行管理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村村响、天天响。为推进全省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省广电局组织制定本规范,以指导和规范全省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建设。本规范阐述了广播村村响工程的系统构成和主要功能,对村村响工程技术设计、设备配备和施工验收提出了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各地县、乡、村三级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省、市广播网建设规范和紧急广播功能规范另行制订。2系统构成和功能2.1播出前端2.1.1县级前端县级广播村村响前端主要是播出功能和管理功能;其信号源来自于中央、省、市主要频率广播节目和本地广播电台节目,按照播出计划,向全县乡镇广播站和村广播室提供统一的广播信号源。根据需要,县级广播村村响前端可以直接播出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的紧急信息或预警信号。县级广播村村响前端系统框图见图2.1.1所示;其主要由播控主机、管理控制软硬件、县级广播电台、DVD机、数字调谐器、卡座、其它播放设备、语音话筒等构成,周边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配。有条件的区县,广播前端设备的配置可适当超前,可通过软硬件实现对电源、节目录制、节目转播/播出、安全播出监测、信号分区接收、系统自动开关机等智能管理。2.1.2乡镇广播站乡镇村村响广播站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上级广播节目的按时转播,在上级没有节目播出的时间段,可播出本级面向本辖区的广播节目。有条件的乡镇广播站,可配备一台音频工作站,用于采集网上广播节目,以及对系统进行管理图2.1.1:县级广播村村响前端构成框图乡镇级广播村村响前端由县级广播信号接收终端、本级播出节目源(DVD、数字调谐器)具有应急插播功能的控制设备、播音话筒等组成,其构成框图如图2.1.2所示;根据实际情况,图中调频解调和调频调制器亦可采用调频转频器进行异频传输。图2.1.2:乡镇广播站系统构成框图本地话筒多路调音台县广播电台节目源卫星接收中央、省节目源市广播电台节目源DVD及其它播放设备音频工作站播出服务器电话插入器调频调制器编码控制器SCA县→乡传输网络本地话筒多路调音台DVD等播放设备音频工作站卫星接收中央、省节目源电话插入器调频调制器调频解调器音频县→乡传输网络编码控制器县→乡传输网络射频SCA县级广播信号无法传送到乡镇时,乡镇广播站可以直接接收卫星信号做广播信源,收转中央或省电台节目。乡镇广播站实施安全播出责任制,落实专人负责广播的播出和机房设备的操作、维护。乡镇广播站负责指导村广播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2.1.3村广播室村广播室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上级广播节目的按时转播,在上级没有节目播出的时间段,可播出本地广播节目或信息。村广播“村村响”前端由上级广播信号接收设备、本级播出节目源(DVD、数字调谐器)具有应急插播功能的控制设备、播音话筒等组成,其构成框图如图2.1.3所示;根据实际情况,图中调频解调和调频调制器亦可采用调频转频器进行异频传输。乡镇广播信号无法传送到村时,村广播室可以直接接收卫星信号做广播信源,收转中央或省电台节目。图2.1.3:村广播室系统构成框图2.1传输网络2.2.1县→乡传输网络2.2.1.1网络数字音频传输网络数字音频传输方式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将音频信号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的一种方案。该方案技术先进,管理方便,应用灵活,传输质量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此方案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省局将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此方式的技术方案.见附件2.2.1.2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共缆传输SCA本地话筒DVD等播放设备卫星接收中央、省节目源电话插入器调频调制器调频解调器县→乡传输网络编码控制器县→乡传输网络射频调频广播共缆传输是指将广播信号经由调频调制器调制成射频信号,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只要通达有线电视的地方就可以接收到调频广播信号。由于调频广播信号通过有线网络传输,传输质量高,失真小,可靠性高,建设运行成本低,是传输调频信号的理想方式。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优先采用调频共缆传输方式。利用有线电视HFC网络中87~108MHz这一广播专用频段,来传输农村广播信号,传输网络不需要任何改造,建设成本很低。调频广播和有线电视信号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各自采用不同的频段传输,不会产生交互调制现象。县级村村响前端调频调制器调制后的射频信号,传输至有线电视机房的混合后向下传输,如图2.2.1所示;调频信号在前端混合时电平比电视信号电平低10dB左右。图2.2.1:县级调频广播共缆传输系统示意图2.2.1.3无线调频广播有线网络未通达的乡镇,如果本县无线调频广播可覆盖的,可以利用本县无线调频广一播传送村村响广播信号到乡镇,系统示意图如图2.2.2所示。县级村村响广播一般与当地县广播电台共享节目源,即将村村响广播节目编排到县广播电台节目编排中,在村村响播出时间,由村村响前端发出控制指令,启动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播出设备。此方案不需要增加新的村村响播出频点,而且每天定时启动村村响前端,可以验证村村响前端设备的有效性,有利于响应紧急事件,做到了既经济又安全。县级调频广播发射台(站)应有专人职守或管理。图2.2.2:县级无线调频广播系统示意图有线电视HFC网络县CATV前端信号县村村响前端信号混合器光发射机RF县自办广播节目激励器同频插入器县级广播调频发射功放县村村响前端激励器发射天线FM2.2.1.4其他传输方式当地开通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并且覆盖了乡镇的,可以采用地面数字电视作为县村村响前端到乡镇广播站的信号传输方式,具体方案见省广电局相关技术规划。广播电视部门的各种网络都不能解决当地县到乡镇的信号传送的,可以考虑采用第三方网络作为传输手段,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省广电局批准后方可实施。2.2.2乡→村传输网络2.2.2.1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共缆传输乡镇到村通有线电视的,优先考虑采用调频广播共缆传输方式。乡镇有线电视网络是二级转发的,可将乡镇广播信号与有线电视信号进行混合后,送入乡镇光发射机,通过二级光网将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信号送到各村,此方式称为“电插入”方式,如图2.2.3所示。图2。2。3:乡镇有线电视“电插入”方式传输示意图乡镇有线电视网络不是二级转发的,可将乡镇广播信号经光发射机承载在同标称波长上,经光混合器与有线电视光信号混合后,将承载的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信号同时送到各村,此方式称为“光插入”方式,如图2.2.4所示。图2.2.4:乡镇有线电视“光插入”方式传输示意图2.2.2.2无线调频广播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村可以考虑采用无线调频广播方式传送村村响广播信号,如图2.2.5所示。有线电视HFC网络乡镇CATV前端信号乡镇广播信号混合器光发射机FMRF送各村有线电视HFC网络乡镇CATV光信号乡镇广播信号光混合器光发射机FM送各村乡镇采用无线调频广播方式传送信号的,应当符合广播电视无线覆盖频率规划,调频发射机功率应在50W以下。图2.2.5:乡镇无线调频传输示意图2.2.3村→终端传输网络2.2.3.1专线功率馈送传输专线功率馈送传输是指采用被覆线直接传输经扩大机输出的广播音频信号,接收终端采用音频匹配变压器、高音喇叭进行播放。此方案的优点是终端是无源的,不受供电等条件限制,容易安装,管理维护简单。缺点是扩大机功率大、耗电高、易损坏。其传输示意图如图2.2.6所示。图2.2.6:专线功率馈送传输示意图2.2.3.2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共缆传输村以下通有线电视的,可以采用调频广播共缆传输方式进行广播信号传输,调频收扩机作为接收终端。当村广播室到各组是同轴电缆传输时,直接将广播信号调制后插入同轴电缆网进行传输,如图2.2.7所示。图2.2.7:村级有线调频共缆传输示意图1乡镇广播站信号乡镇调频发射机发射天线村广播室信号播出控制器扩大机广播终端1广播终端n有线电视HFC网络有线电视信号村广播室信号同频插入器/混合器注:同频传输采用同频插入器,异频传输采用混合器有线电视用户广播终端当村广播室到各组是光缆传输时,将村广播室播出的调频广播信号经调制放大后,架设同轴电缆到各光接点处,在光接收机后将广播信号混入有线电视网,传输到各接收终端,如图2.2.8所示。图2.2.8:村级有线调频共缆传输示意图22.2.3.3无线调频广播在村以下不通有线电视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无线调频广播方式传送信号到广播终端,如图2.2.9所示。根据政策要求和频点资源的合理利用,村级调频发射机功率应在10W以下。村调频无线发射机一般应安装于村办公室,采用自动播出控制器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运行,上级调频信号控制自动播出控制器调频解调音频输出和启控机内22OV电源,控制调频发射机开关机。图2.2.9:村级无线调频传输示意图2.3广播终端广播终端是指将调频广播信号还原为音频信号,并通过空间向用户幅射的设施。如图2.2.10所示为各类终端接收方式,接收调频广播共缆传输信号时采用有线调频收扩机,接收无线调频信号时采用无线调频收扩机,接收专线功率馈送信号时采用音频匹配变压器和高音喇叭。有线电视HFC网络有线电视信号村广播室信号混合器有线电视用户广播终端光接收机光接收机RFRF村广播站信号10W调频发射机发射天线广播终端1广播终端n电源调频收扩机HFC网络电源调频收扩机信号输入有线接收终端方式无线接收终端方式图2.2.10:各类接收方式示意图3工程技术要求3.1一般要求广播村村响工程实施前应制定完整的技术方案,经评审论证后,严格遵循技术方案实施。技术方案遵循系统安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扩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原则。采用成熟先进技术,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广播村村响工程系统为单声道调频广播系统。广播村村响工程应当符合国家频率、频道和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广播村村响工程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既有资源,结合当地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规划,以广播电视网络为信号传输的主要载体,新建广播专用网、宽带网、调频无线发射或其它传输方式为补充。在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过程中,应考虑村村响工程需要规划网络结构和传输方式。3.2功能要求村村响系统应具备广播节目转播、多种信源播放和语音直接播出功能。乡村两级具有电话(手机和固定电话)插播功能,电话插播权限为紧急广播。日常广播不得使用电话插播功能。电话插播控制要求安全、快速、操作简单。县、乡两级应具备对下一级寻址控制播出能力。系统应预留对市级村村响广播系统的对接接口。县级播出前端应配备管理服务器,具备播出情况自动记录功能。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应有播出日志。3.3自主运行各级播出前端均能在自主运行。县级一般按播出表自动播出,亦可随时播出紧急广播节目,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按控制信号自动转播节目,不需要人工参与。上级传输网络中断或设备故障应不影响本级和下级自身广播播出功能。3.4多级联控匹配变压器音频功率信号专线接收馈送接收终端方式整个系统遵循县、乡、村三级联动可控,并可向上扩展到市级。在日常播出中,.上级前端可随时对下级网络广播,下级前端自动收转上级广播节目。上级对下级既可通播,亦可选播(选播对象一般不超过三个)。多级系统同时播出时,应遵循“紧急广播优先于日常广播、日常广播上级优先、紧急广播下级优先”的原则。具体的优先级别为:1)村级紧急广播(最高优先级):2)乡镇级紧急广播;3)县级紧急广播;4)县级日常广播;5)乡镇级日常广播;6)村级日常广播(最低优先级)。紧急广播应只对本级及下级有效,不得影响上级及同级其他地区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的播出。3.5安全播出要求整个系统应具备抗干扰、防盗播、防错播、防漏播等安全播出技术措施,确保系统安全播出。广播村村响系统应具备防非法插播功能。采用67KHz调频广播副载波编码技术进行寻址管理。地址编码格式由县级广播电视部门确定。每个乡镇、村为单独一个地址码,村以下为!为全县通呼码。系统的发射、接收部分必须具有防非法信号插播、侵入功能。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