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新兴产业研究框架投顾培训师柏双2011.12博览财经资讯服务有限公司建立研究框架的逻辑演进2观察新兴产业的四个纬度1七大产业的SWOT比较2产业关联性与策略体系3指标、问题与趋势展望4(一)观察纬度之一:政策.进展2863计划20092010—11十二五产业政策变迁9月,三次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首次将新兴产业纳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总体思路和近期工作安排;11月,温总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首次明确新兴产业范围;2010.09,《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七大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正式上升为“国策”。2011.08,发改委披露,中央已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列为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划为先导产业,并规划出13个重要领域、45个细分产业,投资总规模可能达10万亿。新兴产业是个动态概念,前三次科技浪潮中产生的最尖端应用技术,当时都被称为新兴产业。中国的863、975计划都堪称当时较系统的新兴产业规划。但将其提高到“战略性”高度,却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2020年均增速24%,2015年产值达约4.3万亿,占GDP比重从2%达8%左右。年均增21%,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成为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成为先导产业。产值达11.4万亿,占GDP比重15%。(一)观察纬度之一:政策.标准2七大新兴产业总共确定了超过20个重要领域,50多个细分行业七大新兴产业正式成为国策: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为新增十二五乃至2020年,新兴产业外延与内涵都将继续扩大。外延上,融合更多传统产业;内涵上,创造更多细分产业2009(摸索)2010(确立)2011(延伸)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确立、扩展也经历了探索和激烈的博弈。中央选择新兴产业的标准:1、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2、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3、要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优势。总结而言就是五大特征:1、应体现技术先导性。2、产业发展应该有持续性,不会很快饱和或者被替代。3、产业的潜在发展规模应足够大。4、中国已有一定的技术自主性。5、有一定的成熟度,很快就能够实现产业化。初步明确新兴产业范围,但还缺乏规律性(一)观察纬度之二:与房地产业对比2劣:可见的需求规模并不乐观优:对资源、土地、能耗要求低(集约)劣:科技要求高,而中国技术创新仍薄弱劣:高度依赖土地、资金、资源(粗放)优:潜在的广阔需求一目了然优:技术含量低、可迅速推广、立刻见效新兴产业(新支柱)房地产(旧支柱)优:整套完善的工业、经济、服务体系劣:虽为龙头,但仍是单一产业VS共性:政策资金扶持与否决定长期走向(一)观察纬度之三:与传统产业对比2石化能源/原材料易壮大GDP;技术高度成熟;已形成配套体系;更符合地方政府”短平快”发展模式节能环保;资源依赖度低;符合国际大潮;以质、技取胜;潜在利润可观;横向看是替代纵向看是继承新兴与传统产业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去粗取精,未来更多是融合、改造机械业/制造业/汽车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建筑/民生/公共事业家电/电子信息/物流利润薄;不环保;资源依赖度大;潜在需求空间小;国际制裁、壁垒、竞争等越来严重。基础薄弱;经济成效缓慢;可见的现实需求小;技术突破难度很大;缺乏市场推动力;与长期以来的增长模式相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优劣劣优(一)观察纬度之四——与区域规划的关系2转型战略两大主要载体;新兴产业是“落脚点”;区域规划是“辐射面”;而点面结合是否匹配则很大程度决定调结构成败;没有产业转型,区域规划是无实质内容的空话;没有区域规划作为产业转型承接方,壮大新兴产业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1.在实体经济中,新兴产业是创造新增长“点”,区域经济则是创造新增长“极”;在资本市场,新兴产业至多能够影响某个产业链条(或者产业链一部分),而区域规划则能“一荣俱荣,鸡犬升天”。2.从09-11年至今,两者资本市场表现看,区域规划远逊色于新兴产业——后者一直“常炒常新,惊喜不断”,而投资者对区域概念则很快就从最初的兴奋陷入“茫然、麻木,直到无视”。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区域规划并不如新兴产业那样,标的清楚明确,而显得较泛。3.地产调控表现抢眼的城市,对新兴产业成长预期也更为激进。4.远期规划上,地方政府扶持新兴产业的雄心远比中央更有气魄。5.中短期而言(2013年前),仍被定位“处于孕育期的潜在增长点”,还不足以左右经济增长和投资走势:大部分省份刚形成规模;西部主要靠中央资金推动;中部更侧重于传统产业升级;东部,即使是上海,也刚“启动创业投资基金、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五大规律(二)七大产业SWOT分析—1.节能环保—三大优势2战略地位最重要•中国水污染全球最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胡锦涛:中国将节能环保视为吸收外资重点领域;李克强:环境是重要发展资源;可倒逼转型;催生新产业;有利国际合作与竞争•是其他六大产业的共同目标,有显著带动力政策定位最高实施路线图最清晰•《京都议定书》硬指标: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央认为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基础•目标是2020年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已出台《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十余项重要政策•《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全国环保大会(二)1.节能环保——投资重点22015年总产值超2万亿(乐观认为可达四万亿,年增15%),五年投资3.4万亿更多细分子行业还在发展中(LED照明、核废料处理、节能服务业……)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技术)土壤质量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工业脱硫脱销)固体废物处理(垃圾发电技术)(二)1.节能环保——量化指标2固体废物处理污水处理工业脱硫脱硝脱尘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五年8000亿,翻两番1万亿—1.27万亿,翻一番五年3000—3500亿左右2015年重金属污染比07年降15%小众领域:LED:五年内产值将翻两番,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3.9%;未来全球照明产业规模将是现在LED产业的10倍。核废料处理:国家未来十年将建立5大核废料处理中心。化学品风险防控:2015年重点行业二口恶英排放强度降10%。(二)2.新能源——六大投资重点2新兴发电形式水电(规模最大)风电(增长最快)核电(波动剧烈)光伏发电(规划超预期)生物发电(规划超预期)清洁煤(最大的不确定)潮汐发电、地热能、智能电网、太阳能热等十二五(装机、发电)目标五年新增8750万千瓦,2015年总装机达2.6亿千瓦2020年装机达3.8亿千瓦,其中0.5亿为蓄能电站装机1亿千瓦,年发电1900亿千瓦时,占比超3%2020年装机达1.5亿千瓦2015年装机达4000万千瓦,2020年达6000万千瓦装机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2020年,装机达5000万千万2015年,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均增19%能否通过煤炭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技术重新成为最重要的新能源形式,官方也没有底。地热能年利用量达1500万吨标煤,地热发电装机达10万千瓦;建成1到2个万千瓦级潮汐电站;建成5个万千瓦海洋能发电站2015年,非化石能源总量达4.8亿吨标准煤(11.4%),五年投4万亿(二)2.新能源——优势与问题2技术成熟度最高、容易规模化可见的潜在需求广泛而稳定极易陷入量大利薄、甚至过剩亏损容易被复制,难以建立独占性优势子产业间竞争过激烈,致规划缺乏稳定性优点缺点对节能环保硬指标的实现影响最大当前新能源过于“传统”,并不够环保VS各子产业的量化指标、规划比重最清晰(二)3.新能源汽车——投资重点2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站新能源汽车最核心最重要的技术,尤其在纯电动汽车中,电池性能决定了整车的行驶速度、续驶里程、安全性和可靠性。因而,也最有投资价值。重要性仅次于动力电池。主要包括电机、动力耦合、动力输出等技术。目前以永磁电机为主流。具有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高、效率高、功率因数高、可靠性高和便维护的优点。包括配电设备(变压器、开关等)、直接充电设备(充电机等)及管理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等)三部分,其中直接充电设备技术壁垒较高、难度较大。当前,充电设施严重不足已成为阻碍新能源车推广重大阻碍之一。动力电池充电站驱动电机(二)3.新能源汽车——问题与展望2政策路线不明:细项配套规划、投资重点等陷于部委利益之争裹足不前。反面典型:动力电池的主导技术路线图左右摇摆。2赢利前景不明:整车链至今只能靠财政补贴勉强维持。反面典型:同等功能下,比普通车型贵至少50%3行业高峰已过:今年销售增速已降至个位,十二五汽车业整体将进入低增长期。疑问:能否带来创新需求还未可知。中短期前景谨慎,缺乏整体性、持续性机会;虽也发布了一些措施,但都隔靴挠痒,未触及核心;产业“十二五”规划很可能是七大产业中最后公布;中期内只能靠概念炒作或刺激政策庇护,而很难有乐观基本面。(二)3.新能源汽车——三个介入时机2对行业的影响力:充电站电机技术动力电池技术在动力电池中,镍氢电池锂电池石墨烯电池钒电池等……在电机设计中,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永磁电机……在充电站中,”换电池“技术模式”充电战“技术模式未来更先进的充电模式由于成本高与需求低间的矛盾,新能源车未来很长时间都将高度依赖财政补贴或“隐性补贴”:2010年6月,私人(试点)购纯电动车补贴标准5—6万/辆;2011年11月,京沪等地最高补贴已达12—15万。这些政策出台时,板块都给予了热烈回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公布;未来五至十年预期产业规模、投资规模确定;发布技术路线图;或者在重要会议、国际合作中予以突出强调等等;在京沪等交通拥挤的重点城市,还专门有针对新能源汽车“不限购、不限行、减免税”等特殊政策。新能源汽车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新能源购车补贴资金加码或传统车型补贴缩减重大行业扶持政策出炉之时(二)4.新材料——六大投资重点2应用广泛的六细分产业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高性能轻型合金化工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十二五目标或增速预期九成的国内市场进口替代需求,预计今后年增15%—20%未来仍将保持年均30%的增速。2015年总产值达2万亿,年均增25%,五年产值翻两番,自给率提高到70%污水处理膜需求将达300亿;光伏膜年增均30%;主要指钛合金、镁合金和铝合金主要应用于永磁风力发电机,有望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2015年产值将翻番,规模达3498亿,年均16%此外,还有节能建筑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等更多细分产业还在延伸动力电池材料(二)5.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重点2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2015年产值超过5000亿,年均增11%;到2020年超万亿。云计算:2012年达到3000亿全球规模,2015年扩大到1万亿,其中中国将占有2000亿,年均增30%三网融合:未来三年可拉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卫星导航:到2020年,仅北斗系统年产值就将超千亿,年均增长将达50%(二)5.新一代信息技术——问题与展望2现状:2011年《中国互联网状况》显示,我国手机、电脑、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产量分别占全球的50%、61%、48.%、80%、85%,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的15%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产业制造大国。信息产业先导产业的优势开始显露。问题:(1)产业技术标准基本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2)中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量大而利薄;(3)以知识产权、低碳环保、产品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限制措施被广泛应用。中国有望成为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最大受益者20112015200630120展望:到2015年,软件信息业收入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出口突破600亿美元。确定10项发展重点和8项重大工程。至少翻番